浅谈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22-11-16 05:18:11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7期
关键词:布鲁氏菌母羊羊群

王 兵

盘锦检验检测中心,辽宁盘锦 124010

羊布鲁氏杆菌病不仅能对母羊和公羊产生繁殖障碍,还可对养殖户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为了使养羊户进一步了解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和防治,本文就羊布鲁氏杆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羊布鲁氏菌的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为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1 病原

布鲁氏菌属于布鲁氏菌属的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该菌为非抗酸性、无芽孢、无荚膜和无鞭毛的呈球杆状。该菌对热和普通的消毒剂较为敏感,抵抗力较弱,如酒精、高温等均可杀灭布鲁氏菌。此外有研究表明:布鲁氏菌可在皮肤里生存1~2个月,在土壤中存活1个月以上,乳中存活3周以上。

2 流行病学

羊布鲁氏菌病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常呈地方性流行。有文献报道,羊布鲁氏菌主要存在于患病母羊的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流产母羊阴道分泌物中[1]。此外患病的公羊精液中也含有大量的布鲁氏菌,母羊较为易感。该病的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羊群感染该病后,主要表现为怀孕母羊出现流产。

3 临床症状

由于羊布鲁氏菌病病例多为隐性感染,没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怀孕母羊产生的流产症状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怀孕母羊在怀孕的2~5月多发。怀孕母羊流产后多伴有胎衣不下和子宫内膜炎等,且流产后屡配不孕。流产的胎儿和胎盘中能够分离出布氏杆菌。此外,部分患病羊还会出现关节炎、滑膜炎、角膜炎和支气管炎等临床症状。

4 病理变化

羊布鲁氏菌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胎衣部分变厚且呈黄色胶样浸润,其中有部分覆有纤维蛋白和脓液,伴有明显的出血点。流产的胎儿主要出现败血症样的病变,在浆膜和黏膜处伴明显的出血点,甚至是出血斑。流产胎儿的皮下组织和肌肉间发生浆液性浸润,脾脏和淋巴结出现肿大,肝脏有坏死灶[2]。此外,公羊在发生羊布鲁氏菌病前期时,公羊的睾丸出现肿大,出现睾丸炎和副睾炎;公羊在发生羊布鲁氏菌病后期时,公羊会出现睾丸萎缩,逐渐失去配种能力[3]。

5 诊断方法

羊布鲁氏菌病主要可造成母羊流产,且多成隐性感染,而造成母羊流产的原因很多,所以羊布鲁氏菌病不能通过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进行诊断。因此,羊布鲁氏菌病要依靠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确诊。实验室诊断主要选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动物的血清进行初筛,采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确诊;或采用血清学检查(ELISA)等进行检测;或应用电子显微镜对病原进行检测;或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检测[4]。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作为羊布鲁氏菌病的初筛手段,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羊的受检血清和抗原发生反应来进一步判断羊是否发生布鲁氏菌病[5]。该方法的优点为操作简单、方便、价格低廉、适合大批量羊血清样品的检测。该方法的缺点为假阳性较高、要求检验人员必须无色盲、色弱。试管凝集试验作为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阳性样品的复检方法,该方法的优点为相对量化。该方法的缺点为单独使用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故需要配合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使用。羊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检查主要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该方法主要利用了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产生特异性反应的原理,该方法的主要优点为检测快速、特异性高、灵敏度强、方便,并在2002年被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国际贸易指定实验方法;该方法的缺点为试验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受检样品血清不能够出现溶血等情况。羊布鲁氏菌病的检测主要是对无菌条件下采集的患病羊流产的组织、胎衣、真胃内容物等样品制成涂片后,用专用的布鲁氏菌染色液对涂片进行染色,然后置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致病菌,若能发现短小杆菌且颜色呈红色,即说明病料中含有布鲁氏菌,该方法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准确度较高;该检测方法的缺点是对检测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检测人员对布鲁氏菌具有一定的了解,并熟悉微生物学检验知识[4]。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主要以RT-PCR的检测方法对羊的待检样品进行检测,该方法主要优点为准确度高、检测速度快、应用广泛,但该方法确定为价格较高、对检测人员的技术有更高的要求。

6 羊布鲁氏菌病的治疗措施和防控措施

6.1 羊布鲁氏菌病的治疗措施

建议养殖户对患有羊布鲁氏菌病的患病羊不予治疗[6]。在特殊情况下,治疗可选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母羊的阴道和子宫,并给予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进行治疗。

6.2 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

在羊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养殖户应根据羊所处的生长时期对羊的日粮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搭配,这样既能满足羊的日常需求,还可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7]。养殖户还应对羊进行分类饲养,且饲养的密度不要过大,保证养殖空间满足羊的生长发育需求。对于全封闭的养殖场,养殖户应在羊舍内建立通风换气系统,并每天定期对羊舍进行通风换气;针对非封闭的养殖场,养殖场应做好保暖、防风和防雨等工作,防止外部环境造成羊群的应激,使羊群出现疾病。此外,养殖户还应积极的学习先进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以此提高科学养殖素养,增强对羊疾病的防控能力。

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和疫点引进。如特殊情况的需要引进,引进的羊群必须经过严格的检验检测,进行必要的隔离[8]。检验检测可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疫区定期进行预防接种,羊布鲁氏菌病主要选用布鲁氏菌猪型Ⅱ号菌苗和布鲁氏菌羊型Ⅴ号菌苗。布鲁氏菌猪型Ⅱ号菌苗的接种方式为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饲料饲喂、喷雾吸入。布鲁氏菌羊型Ⅴ号菌苗的几种方式为皮下接种、喷雾吸入、饮用或灌服;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反应对羊群进行检验检测,对阳性或疑似阳性的羊群应采取必要的隔离。本文笔者建议阳性羊群应以淘汰屠宰为宜,严禁与假定健康羊接触;患病羊的无害化处理和消毒管理,患病羊产生的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应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对阳性患病羊接触过的用品用具、羊舍等应进行彻底消毒,消毒液可选用84消毒液、酒精等。

当地政府应将羊布鲁氏菌病检测纳入羊疫病防控的必检项目,禁止布鲁氏菌病羊及其产品进行销售[9]。相关部门应按照《反刍动物产地检疫规程》《跨省调运种禽产地检疫规程》、报批报检制度和检疫申报制度对羊的销售等实行严格的管理,只有通过检疫检测且结果合格的方可出具检疫合格证明上市销售等[10]。

羊布鲁氏菌病属于一种重要人兽共患传染病,其不仅能够制约羊的养殖经济,而且还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在羊的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注重养殖人员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防止布鲁氏菌对养殖人员造成感染。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养殖场应定期开展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培训,培训方式可采用书面、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以此提高养殖人员、兽医等人员对布鲁氏菌的认识,做好自身防控。

7 结语

根据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情况,养殖一线人员应注意以下方面:在羊的生产繁殖过程中,养殖户应加大饲养管理力度,有效地避免布鲁氏菌带来的养殖风险;羊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养殖场的一线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工作,防止被感染。

猜你喜欢
布鲁氏菌母羊羊群
母羊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
繁殖期母羊的饲养管理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基础母羊的饲养管理
母羊的几个常见疾病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不止一个
牛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