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颖,郑秀红 ,杜玉玲
1.延边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延吉 133000;2.龙井市德新乡综合服务中心,吉林龙井 133416
在牧场的经营与建设中,犊牛可以提高牧场的经济效益,饲养的能力影响到牧场是否能够在后续发展中扩展规模。在犊牛实际养殖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强调秋冬季节的疾病防范,这也是比较关键的项目。在秋冬季节,气候是时常出现变化的,很有可能让犊牛患有多种类型的疾病,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研究秋冬季节犊牛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案至关重要,为此笔者进行具体研究。
对于流行性感冒,作为秋冬犊牛的基本常见疾病类型,属于呼吸道疾病,病原以流感病毒为主,由于犊牛的体质有待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水平也是不高的,所以作为优先发病的群体。患病牛体现出发热以及咳嗽的症状,甚至患有支气管肺炎。传染源以康复牛与病牛为主,甚至转移到饲养者的身上,在空气飞沫的作用下大力传播。感染之后加快了传播的速度,此种疾病呈现流行性发展的特点,是犊牛群体中发病率指数比较高的疾病[1]。一些病毒种类可能对人类也产生侵袭的作用,秋冬季节的冷热不均,圈舍保温效果不强,且冷应激以及断奶分群都是造成犊牛患有流行性感冒的因素。患病牛的体温增加,造成呼吸困难,表现张口呼吸与鼻镜干燥的现象,尤其是冷风吹时,患病牛的不良症状有所增加。病程比较长的情况下,患病牛食欲不佳,或者身体无力,伴随支气管炎以及肺炎等疾病。对于此种疾病的诊断,相关人员要结合流行病学的特征,对患病牛加以初步研究,必要状态下可实施病毒分离的操作与血清学检验等操作。总体来讲犊牛的流行性感冒疾病和支气管炎存在一定相似的地方,所以工作者要细致甄别。
秋冬季节的犊牛,大多数成群结队的生存,秋末冬初作为农忙季节,饲养者往往不在圈舍外看管。犊牛伺机走出圈舍,由于采食不恰当出现中毒现象[2]。秋冬季节,农民可能在空地晾晒粮食,造成犊牛过多的食用出现瘤胃酸中毒,接下来患病牛的体温会有所降低,神情恐慌,食欲不振。对应的瘤胃蠕动有所减慢,腹痛与瘤胃胀满都是表现的症状。患病牛在病情严重时会卧地不起,造成患病牛昏迷。在具体的诊断上,相关人员要判断个体牛是否在嘴角有残留物,研究采食的实际过程,触诊犊牛的腹部若潜在硬包现象,初步能够判断是患有瘤胃酸中毒疾病,后续应借助实验室的检验过程加以明确。
所谓的螨病,不是犊牛固定的一种寄生虫疾病,却是会出现在所有年龄段的个体牛身上。可以说任何年龄段的牛都可能被此种疾病侵袭,犊牛患有螨病往往是秋冬季节饲养者尚未及时对牛体实施驱虫防疫的操作。新生犊牛经历了春夏两个季节,在秋冬时体表存有的寄生螨虫数量足够多,再者阴冷的养殖环境,使得犊牛螨虫疾病开始流行[3]。所以秋冬季节圈舍的犊牛在真正抵御寒冷阶段也有可能出现螨病,不利于犊牛正常生长。相关人员对患病犊牛进行诊断,其会生成痒觉,特别是表现在夜间,围绕患病牛的皮肤啃咬现象与摩擦现象,关联流行病学的机理,起始诊断相对容易,要想准确判断犊牛是否患有螨病,应采取病料镜检的操作。
犊牛患有下痢疾病,其归属胃肠结构的一种疾病,患病牛出现排粪次数增加与酸碱平衡紊乱的现象。诱发此种疾病,细菌以及病毒是不可以被忽视的,饲养管理不够恰当或者圈舍稳定比较低以及发霉变质的饲料,都是引起下痢的因素。患病牛肠音持续增强,表现行走摇晃的状态,鸣叫不安[4]。粪便伴随一定的血液与黏脓,腹泻情况严重的患病牛,脱水现象也比较明显,眼球下陷与呼吸急促,若没有及时对患病牛进行诊治,很有可能造成患病牛产生顽固性腹泻的问题,阻碍患病牛正常的生长与发育。
首先关注饲养管理。饲养人员要时刻了解天气的变动,特别是温度骤然变化之前加强圈舍的防寒保暖,在地面上适当铺设草垫避免犊牛受凉,重视圈舍通风性良好。其次关注饲料质量的提高,增加对应的营养成分,让饲料温度可以和圈舍的温度相接近,给犊牛带来温度适宜的生长环境。强调圈舍消毒和处理,引进烟熏王进行消毒,大约每100 m3的区域运用35 g的药物,使用时把药物堆放在地面,堆放点放入80 g的药物,保持点燃之后不出现火苗,可起到显著的消毒作用,提高消毒的质量和效果。若犊牛已经患有流行性感冒,相关人员要重视管理,病情较轻的情况下不要格外治疗,病情较重时应控制大规模群体被感染的现象出现。引进200 g的鱼枇止咳散药物、100 g的20%氟苯尼考、200 g的磺胺二甲嘧啶药物均匀混合,拌料重量是200 kg,持续治疗一个星期。特殊情况引进延胡索酸泰妙菌素以及硫酸卡那霉素液体混合治疗,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每天治疗一次,每次按照0.05 mL/kg的参数实施药物,持续诊治2 d[5]。
饲养者应重视管理,对圈舍和大门做好关闭化处理,避免犊牛走出圈舍。分析中毒的影响因素,不要给犊牛投喂含有诸多碳水化合物的饲料,且保持精粮以及粗粮的比例在7:3左右。在诊断犊牛患有疾病之后,对犊牛加以断食2 d处理,投喂少许的青干草,诊治模式是引进碳酸氢钠溶液5%,利用静脉注射的模式进行,避免患病牛疾病发展。另外配合食盐水1%以及糖盐水5%对犊牛进行补充,达到电解质平衡的状态,借助肌肉注射青霉素实现降低感染现象的目标。若患病牛的精料投入比较多、可食用的时间比较短,要借助洗胃疗法的模式对内容物加以排除,迅速调整患病牛患有瘤胃酸中毒的不良症状。
对患病犊牛进行饲养管理调节,使得圈舍的卫生足够清洁,对应粪便及时清理,相关的用具以及场地都要完全消毒处理。不可出现圈舍载畜量密集的现象,圈舍饲养的空间应存在宽敞的优势,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定期对犊牛加以驱虫免疫操作,每年进行两次[6]。治疗阶段,应选取预混剂以及阿苯达唑互相融合的水溶性颗粒,按照犊牛每50 kg配置20 mg的药物进行治疗,持续投喂3 d。间隔一个星期再次投喂2 d,由此驱除患病犊牛的体外寄生虫,保证药效可维持90 d。
对患病牛加以吸附剂的口服操作,引用40 g的活性炭和3 g的鞣酸蛋白,每日灌服患病牛一次。引进抗菌消炎的治疗模式,即选取盐酸诺氟沙星注射液0.15 mL/kg,对患病牛加以肌肉注射,每日治疗两次。或者利用乙酰甲喹沙拉沙星1 mL/kg,按照肌肉注射的方式诊治,持续诊治2 d。避免患病牛出现脱水的问题,适当进行补液处理,选取5%的葡萄糖溶液250 mL以及200 mL的生理盐水,均匀混合一次性对患病牛进行注射,每日治疗两次。除此之外,饲养者应促使刚刚出生的犊牛能够得到初乳的营养供给,配合对应精料,定时对犊牛进行投喂。饲草的选取以豆料干草为主,关注犊牛圈舍的卫生清洁,尤其是饲养工具以及机械设备的卫生。对垫草加以适当更换,让圈舍有着干燥的条件,温暖时将犊牛赶到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帮助犊牛增强免疫力水平。除此之外,不管是哪一种疾病预防,饲养者都应该意识到动物检疫项目的意义和价值,主动和多个区域的兽医站人员沟通,时刻关注犊牛的生存情况,监测犊牛是否患有疾病。适当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起到高效率预防犊牛常见疾病的效果。
综上所述,犊牛的生长与发育,深深关联着养殖户的效益,甚至关乎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秋冬作为犊牛容易生成疾病的多发季节,每一个饲养人员与兽医都要重视常见疾病的预防与防治。研究秋冬季节犊牛容易患有的疾病类型,保证合理的投喂饲料,特别是体质不佳的犊牛,适当引进人工投喂的模式,使得犊牛可以健康生长。观察犊牛患有疾病的基本类型,探索每一种疾病类型的特征,全面做好安全保护工作,让犊牛的生长给养殖户增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