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力,张爱琼,王可人
1.六盘水市水城区董地街道办事处综合服务中心,贵州六盘水 553000;2.毕节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毕节 551700;3.铜仁市万山区农业农村局,贵州铜仁 554200
乌蒙凤鸡是六盘水市地区的苗族同胞所饲养的地方土鸡种,该鸡由苗族同胞世代驯养,超过百年养殖历史。该鸡觅食性较好,野外生存能力较强,肉质鲜美,符合消费者需求。乌蒙凤鸡抗逆性较强、耐粗饲,具有高原地方鸡种的典型特征,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列入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产品[1]。本文对乌蒙凤鸡的产地及饲养概况、种质特征和饲养管理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乌蒙凤鸡推广养殖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乌蒙凤鸡产地原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贵州省六盘水市陡箐镇、比德镇、保华镇等地区,是在历史长河中经过自然和人工双重选择所形成的地方种质资源,因其主要分布于乌蒙山区以得名。乌蒙凤鸡的公鸡与母鸡都呈现独特凤头特征,因此又名“凤头鸡”和“啄兜鸡”。乌蒙凤鸡的主要产地位于陡箐镇、比德镇、群柯镇、保华镇和牛场乡等12乡镇,分布方式呈插花状分布。该鸡的中心产区境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于温暖湿润的高原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暖适宜[2]。该鸡中心产区海拔高度1 400~1 900 m,年平均气温13.6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1.1 ℃,极端最高气温31.1 ℃,年均无霜期272 d,年均降水量1 380 mm,日照时数达1 583 h,雨热同季。
六盘水市2018年年底乌蒙凤鸡存栏鸡601万羽,出栏752万羽。经过长期的选种培育、不断保种育繁,乌蒙凤鸡种群规模越来越大,以场饲养保种育繁为主,散户少数养殖。保华镇等中心产区约有2.4万余羽,其他乡镇零星分布。该鸡主要由偏远山区农户散养,其养殖方式较为落后,当地政府也没有制定其相应的保种方案或为其划定保种区域,再加上外来鸡种的大量冲击,使乌蒙凤鸡在当地的养殖受到了较大的考验,存在血缘混杂风险[3]。
乌蒙凤鸡成年公鸡身型紧凑,身躯均匀,毛色亮丽。该鸡头颈部羽色呈橘色,肩部羽色呈黑褐色,其腹部和翅部羽色少数呈黑褐色。该鸡尾翘且高,尾羽色呈黑墨绿色,少数个体羽色呈全白色。乌蒙凤鸡的成年公鸡鸡冠呈现单冠,且冠薄而小,常向一侧倾斜,其冠齿通常为5~7个,其冠、耳叶、肉髯常呈鲜红色,该鸡耳叶上部分呈现出白色斑点,虹彩黄褐色;其喙常为灰白色;且肤色多呈现为乌青色和白色;胫青黑色,偶有毛[4]。乌蒙凤鸡的成年母鸡体型较小,且紧凑匀称,其羽色多为麻色,少数呈现黑色和黄色;该鸡冠、肉垂多为鲜红色;其肤色呈现青色和全白色两种,白肤色的母鸡其耳叶多为鲜红色或白色,乌青肤色的母鸡其耳叶多为蓝色或青色。
乌蒙凤鸡成年公鸡体重2024.78±237.67 g,成年母鸡体重为165.25±202.63 g,体重低于威宁鸡和竹香鸡,高于低脚鸡和高脚鸡,公鸡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屠宰率分别为80.83±2.57%、68.6±2.93%、89.36±1.51%,母鸡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屠宰率分别为78.12±5.08%、65.13±4.61%、91.83±1.72。根据相关标准,优质鸡的屠宰率为84%~90%,全净膛率为61%之上,因此认定乌蒙凤鸡为优质鸡。乌蒙凤鸡的母鸡开产日龄为181~211日龄,蛋壳颜色为白色或浅褐色,蛋形指数为1.33±0.06,蛋重42.24±5.77 g,500日龄产蛋数为100~120枚,种公鸡利用年限2~3年[5]。公鸡粗蛋白含量为24.16±1.89%,母鸡粗蛋白含量为23.83±1.11%;公鸡粗脂肪含量为2.48±0.67%,母鸡粗脂肪含量4.99±1.46%。公鸡中含锌量为34.30 mg/kg,母鸡中含锌量为27.70 mg/kg,乌蒙凤鸡公鸡含硒量为0.71 mg/kg左右,与母鸡相同,因此乌蒙凤鸡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由于体大、肉多、皮糯的特点,乌蒙凤鸡的公鸡适合用作辣子鸡的原料;乌蒙凤鸡的母鸡体型较为适中、肉嫩骨细、汤味浓郁,则建议作为清炖鸡的食材。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因此鸡舍应为偏向南或东南方向;鸡舍的建设设施应满足较好的排水、空气流通、温湿适宜、防虫鸟兽,且具备相应的清洗消毒器具。鸡舍的地面和设施设备都应满足利于清洗和消毒的条件,且耐酸碱、耐磨损。鸡场建设时应在3 km范围内无大型化工厂、皮革厂、矿厂等污染源。建设场地应避开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且距离主线公路、铁路、医院、城镇、屠宰场和其它畜牧场1 km以上,距次要公路300 m以上。育雏鸡舍和生长鸡舍应选用砖混或轻钢结构建造,应采用砖砌墙体,建成水泥地面,屋面应建成双层夹心彩钢结构,且应根据育雏和生长鸡数量确定其建设面积。鸡场应设置相应的消毒、消杀处理设施,且无害化处理区应设置粪污无公害处理设施。
3.2.1 育雏阶段管理
雏鸡出壳后半小时开始饮水,在积极表现喜食时用雏鸡开口料进行开食,将开口料分散在薄膜上,诱导雏鸡进行自主采食,确保每只雏鸡吃到半分饱,在连续投喂3~4 d后采用料桶(槽)容器。饲喂雏鸡的饲料应采用全价的颗粒料,让其自由采食。饮水可采用高锰酸钾水、葡萄糖水、生理盐水或添加有微量元素的清洁饮用水。育雏舍应保持适当的通风环境,并保持空气新鲜。雏鸡出壳后,前4天舍内温度应保持在31~34 ℃。随后,鸡舍内的环境温度每周下降1~3 ℃,28日龄降至与舍外气温相同后脱温,育雏舍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第1周每天24 h光照,第2周后每天12~18 h光照,夜间实行弱光照明,光照强度为3~5 W/m2。
3.2.2 育成期管理
乌蒙凤鸡的粮食饲料搭配采用玉米、稻谷、新鲜牧草等,各占60%~70%,豆类占20%~25%,米糠、麦麸占5%~10%粉碎混合,不能饲喂高蛋白和高能量的日粮,保证鸡营养需求,其饲料中应增加乌蒙凤鸡对钙、磷和维生素D等物质需要的因素。
养鸡场饲养的禽类应单一化,不能同时饲养多种禽类,饲料应选用新鲜现配饲料,不能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还应具备较好的排水系统、室内空气流通、温湿适宜、防虫鸟兽等卫生环境条件,以减少和消除病原体及致病因子。按《家禽产地检疫规程》的规定实行鸡群产地检疫,防止疫病传播和蔓延;鸡场排水设备和鸡饮水器要定期消杀处理;鸡舍周围要定期清理,鸡舍地面及周边路面要用双氧水进行喷洒消毒;育雏舍门口应建设专业消杀池,并定期更换消杀池内存放的消毒药液,以保证有效消杀。
乌蒙凤鸡在1日龄时,采用颈背皮下注射的方式,接种马立克疫苗,6~8日龄和61~66日龄分别新支二联苗点眼和滴鼻,7~10日龄和24~25日龄分别法氏囊疫苗饮水,14~15日龄和27~29日龄分别禽流感疫苗肌肉注射。
进一步加强乌蒙凤鸡的基础性研究,充分掌握其生物学特性,深入做好相关分析测定工作,为推进乌蒙凤鸡的规模化、规范化养殖奠定基础[6]。应深入乌蒙凤鸡集中饲养场展开调研,进一步掌握其生物学习性、生长规律及饲养条件,根据其特性制定一套可实施方案,即鸡的培育与选种评定、孵化、育雏、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标准的日粮配方、规范的免疫程序以及常见病防治等内容。
由于养殖乌蒙凤鸡的农户常居偏远山区,通常为散养且养殖方式落后,使得有的农户将乌蒙凤鸡与普安乌骨鸡混杂散养,自由交配,对于乌蒙凤鸡保种繁殖十分不利。建议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较为合理地保种方案,并划定一定的保种区域,在原产地的基础上建立活体保种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种群扩繁基地,进行乌蒙凤鸡提纯复壮,使乌蒙凤鸡的生产性能和整齐度得到提高。应充分发挥利用乌蒙凤鸡的天然优势,增加其开发利用力度,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种质资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