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曲霉菌病的防控

2022-11-16 05:18:11王春红何东伟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7期
关键词:鹅舍雏鹅曲霉菌

王春红,何东伟

辽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辽源 136200

近些年来,随着养鹅业的发展,鹅场已由小规模的养殖向工厂业生产的方向发展。有的养殖人员在饲养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养鹅场经常会发生雏鹅曲霉菌病。曲霉菌病见于多种禽类和哺乳动物,是一种真菌性疾病,在幼鹅饲养中尤为常见,多数是由于养殖场所阴暗潮湿,雏鹅饲养过密,室内温差大,通风换气不良,通过喂食霉变的饲料、接触发霉的垫料、器具等造成感染。曲霉菌病的特征是肺和气囊广泛性炎症和小结节,对家禽的呼吸道系统造成极大损伤,死亡率也较高,如果不加强防疫,会给养鹅业带来极大危害,并给养殖人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及症状表现

某鹅场的雏鹅发病一周左右,不见好转,病鹅陆续出现死亡,情况十分紧急。

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废绝、站立不稳、腹泻、眼睛半闭、呼吸急促,并伴有特殊沙哑声和呼哧声,羽毛松软无光泽,鼻腔中流出液体分泌物,甩头,体温升高,体质变弱,逐渐消瘦。该病后期病鹅会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的现象,如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死亡,并且死亡率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随着病程的加剧,有的还会感染到脑部,引起霉菌性脑炎,出现神经症状。雏鹅极易感染,成年鹅有的也会感染,表现为张口呼吸,食欲下降,发生间歇性下痢,病程较长,可达10 d以上,曲霉菌病对雏鹅致死率高,鹅群一旦感染,情况异常紧急,如不及时控制病情,雏鹅会相继发病或死亡,给养鹅人员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2 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肺、气囊、气管上有数量不等、米粒大的炎性结节和霉菌斑块,结节质地较硬,切面呈同心圆轮层状,结节单个或双个或融合成团块状,整个肺部组织质地坚硬、弹性消失,心、肝、脾肉眼均未见病变。

3 治疗措施

消除病因,立即对发病雏鹅进行隔离治疗,并使用抗菌类药物。对于未发病的鹅,首先要及时更换、清理发霉的垫料,还要对鹅舍地面、墙壁、用具等进行彻底冲洗,其次要使用百毒杀或者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对于发病的鹅可选用制霉菌素喂服,用于治疗鹅曲霉菌病,会起到很好的疗效,病鹅每只每天喂服2次,连用5 d,维生素C 3片/kg,连服5~10 d;对于重症病鹅或种鹅,可选用肌肉注射2%金霉素溶液2 mL,每天3次,连续使用3 d。也可选用一些中药治疗雏鹅曲霉菌病,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定喘、宣肺、散结、消肿,也可起到很好疗效。

4 防控措施

4.1 发病后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使用抗菌类药物

雏鹅曲霉菌病是一种真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鹅的呼吸道,雏鹅发病率最高。本病多呈急性经过,发病率较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是鹅的一种重要传染病,饲养员必需加强巡视,注意观察鹅只动态,要及早进行预防,发现病后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病死鹅及时按要求采取无害化处理,如深埋、焚烧等,同时对被污染的场地、饲养环境以及使用工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每天一次,当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每星期进行一次。

4.2 科学改善饲养管理,做好舍内卫生和消毒工作

环境条件是本病流行的重要诱因,特别是在育雏期,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在饲养雏鹅过程中,4~12日龄是本病流行的最高峰,以后逐渐减少,要科学的改善饲养条件,雏鹅在出壳后进入装雏器前,要对育雏室和装雏器进行严格消毒,防止曲霉菌污染,严防雏鹅通过器具感染曲霉菌发病和死亡。还要注意温度、湿度适宜,雏鹅体温调节机能差,必需适当调节温度,避免忽冷忽热。鹅舍要保持通风换气,合理分配鹅舍设施,饲养密度不要过密,避免过分拥挤,特别是在雨季潮湿的季节,鹅舍堆积过久的垫料极易发霉,如果饲料泼洒在发霉的垫料上,这些饲料沾染了大量的曲霉菌毒素,雏鹅吃到这些饲料,可引起雏鹅曲霉菌病,所以要立即彻底清除更换发霉的垫料,垫料材质要选择防潮、不易发霉的材料,并要对鹅舍地面、用具等进行彻底冲洗,接着使用百毒杀或者过氧乙酸进行消毒,晴天要揭开舍顶,进行阳光直射曝晒,起到干燥、杀菌、消毒的作用。另外,养殖人员进入鹅舍前要认真消毒,严禁外来人员进入鹅舍,以保鹅舍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从而减少雏鹅各种疾病的发生。种蛋污染也不容忽视,也能引起雏鹅过早感染曲霉菌病,有的孵化场,孵化的环境不合格,阴暗、潮湿、发霉、甚至孵化器都是发霉的,这些都可能使种蛋污染,引起胚胎感染,从而出现死亡或幼雏过早感染发病,所以,加强种蛋的管理也是预防雏鹅感染曲霉菌病的关键。此外,合理的光照在雏鹅的饲养管理中也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雏鹅的采食、饮水、运动、生长发育等,1周龄内雏鹅昼夜光照需要23 h,2周龄雏鹅需要18 h,随着雏鹅日龄的增加,以后每天减少1 h,直至到自然光照。为加强雏鹅对疾病的抵抗力,要跟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免疫程序,及时、正确地进行免疫。

4.3 选择优质饲料

不喂食发霉变质饲料和改善水源、水质,保证雏鹅饮水充足。要科学合理选择优质饲料,保证雏鹅饲料营养均衡,雏鹅营养不良也能促使本病发生和流行。因此,饲料的选择搭配非常重要,饲料要选择规模大、知名度较高的品牌,饲料配方要符合当地检验检疫机构的审核认可,饲料品质要符安全卫生标准,要科学合理喂食,少食多餐。根据雏鹅不同生长时期,选择不同营养成分的饲料,每日饲喂的次数按日龄的增长适当提高。在雏鹅饮水方面也要科学合理,要选择清洁干净、无污染的水,可在水中加入1%的高锰酸钾,能够有效清除肠道内的细菌,预防肠道细菌感染问题,提高雏鹅抗病能力。水的温度要适宜,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不要给雏鹅喝太凉的水或者是冰水,可以适当的加热到26 ℃,保证雏鹅充足饮水,不要出现缺水的状况。还要做好饲料的储存保管工作,饲料的储存要防潮、防霉,注意保持干燥、通风,并要配有防火、防盗、防虫、防鼠的设施。饲料运输的过程中,也要防止霉菌毒素交叉感染,预防雏鹅曲霉菌病的发生。

4.4 选择在饲料中加入中草药和酸化剂等有效成分

在饲料中合理加入中草药等有效成分,可增强雏鹅的身体抵抗力,有效抵御各种禽类疾病的感染。例如: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等成分,可有效解决鹅类各种细菌感染及呼吸道问题,提高鹅雏生长发育,减少抗生素的残留;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酸化剂,可以降低消化道pH值的无机酸或有机酸制剂,促进有益菌的生长,调整肠道菌类平衡,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安全的禽类产品越来越得到重视,畜禽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增强和畜禽产品的药物残留,威胁人类健康。由于近几年,世界上生产的抗生素一半以上用于养殖业,畜禽在养殖过程中长期的使用,造成动物源性食品中由于药物的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绿色发展、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畜禽无抗养殖技术将会得到广泛推广利用,也将成为今后畜禽养殖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不仅会让广大养殖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保证了食品安全,减少抗生素在动物体内的残留,同时减少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动物的抗病能力,创造了更高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4.5 选择优质雏鹅,可有效消灭鹅的主要传染病

雏鹅的挑选很关键,选择身体健壮、没有疾病的雏鹅,能有效提高雏鹅的抵抗能力,消灭或基本消灭鹅的主要传染病,养殖效益才能达到更高。

4.5.1 看鹅雏的来源

要求鹅雏是健康无病、生长快、产蛋高的种鹅后代,还要了解种鹅是否接种过小鹅瘟、鹅副黏病毒病、雏鹅新型病毒肠炎等疫苗。

4.5.2 看体态

将雏鹅抓在手中,感觉骨骼粗壮、挣扎有力、眼大精神、反应敏捷、叫声洪亮、脐口平整光滑、卵黄和脐带吸收较好、腹部大小适中的是健康雏鹅;反之,腹部过大、眼睛不好、脐口潮湿的,就是体质弱雏鹅。另外,还要剔除瞎眼、歪头、跛脚等外形不正常的雏鹅。

4.5.3 看绒毛

选择健康的鹅雏的绒毛,要粗、干燥、有光泽,不要选用发育不佳、体质太差、绒毛太细、太稀、潮湿乃至相互黏着无光泽的鹅雏。

4.5.4 看出壳的时间

要选择按时出壳的鹅雏,凡是提前或延迟出壳的鹅雏,其胚胎发育均不正常,会对以后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4.5.5 看体重

看雏鹅体重是否正常,健康正常的雏鹅重量适中,过轻或过重的都不正常。

雏鹅养殖是养殖周期比较短、经济效益比较高的,是农业养殖中好的项目之一。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合理饲养,改善饲养环境,不喂食发霉变质饲料、改善水源、水质,保证雏鹅饮水充足,做好舍内消毒、勤换垫料,及时清理粪便等各种防范工作,才能有效控制雏鹅曲霉菌病的发生。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鹅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国外市场的需求量也很大,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加速养鹅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养鹅业将迈出国门,冲向国际市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猜你喜欢
鹅舍雏鹅曲霉菌
鸡曲霉菌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鉴别与防治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引狼入室
新少年(2020年9期)2020-10-13 09:47:32
养鹅如何防暑降温
肺曲霉菌合并肺放线菌感染一例
氯化钙溶液喷淋对鹅舍湿度的影响
佩特曲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中成药(2017年7期)2017-11-22 07:33:13
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浅析
喂雏鹅 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