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晶 周欣 屈婷 叶前 王浩明 周自扬
她站在十米高的跳台上,面对着成千上万的观众,镇定自若。她张开双臂,起跳,腾空,翻转,入水的瞬间如一根针,悄无声息地插入水中。从手指到紧绷的足尖,融入蓝色的水波,一切都完美无瑕,波澜不惊。
2021年8月5日,10米跳台决赛,五个动作三跳满分!东京奥运会上,14岁少女全红婵一鸣惊人。作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最年轻的运动员,她以创纪录的成绩夺得10米跳台冠军,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东京水上运动中心上空。
广东省湛江市,这座南海之滨的小城,素有中国跳水之乡的美誉,诞生了陈丽霞、劳丽诗、何冲、何超等4位世界冠军。
全红婵的家,就在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迈合村。这个只有3.3万平方公里的村庄共有339户,不到2000人。这样的村庄,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如同沧海一粟。但全红婵这个苗子,却被细心的教练发现了。
2014年5月,麻章镇迈合小学,正在和同学们做游戏的一年级学生全红婵吸引了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跳水教练陈华明的目光。无论是跳皮筋还是跳格子,她都身形轻盈、动作灵活。
对孩子们进行了弹跳力和柔韧性方面的测试后,陈华明初选了几个苗子,其中就有全红婵。
4个月后,全红婵到湛江市体校报到,开启了她的体育生涯。离家时,她依稀记得爸爸说:“要为国争光。”
刚起步时,她还是个“旱鸭子”,不会游泳,但很快,这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喜欢上了跳水。训练只能在露天跳水池进行,完全要看天的“脸色”,夏天打雷下雨不行,冬天太冷不行,全年只能训练7个月。
跳板是铁制的,夏天被晒得滚烫,她只能用毛巾挤水给跳板降温,然后一次次迎着炫目的阳光,一跃入水。
“即便是如此艰苦的环境,全红婵在训练中的刻苦、认真也慢慢表现出来了。”陈华明说,“她的成功并不完全靠天赋。”
全红婵是同伴中第一个登上3米板的,接着是5米跳台、7米跳台……两年后,她又第一个站在10米跳台上,毫不犹豫地跳下去。
全红婵说:“也没想那么多,眼睛一闭就跳下去了。”教练由此得出全红婵“胆子大”的结论。
教练的赞许和鼓励、同伴羡慕的目光,让这个小姑娘懵懂地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这块料”,而梦想的种子,也就这样悄然种下。
“爸爸工作很忙,很少来看我,但是有队友和教练的陪伴,就好像在大家庭里一样。”全红婵说。
2018年2月,位于广州二沙岛的广东省跳水队训练基地迎来了全红婵,她在试训中锋芒初露,教练何威仪至今记忆犹新。
“别看她身形小,身体素质远胜同龄女孩甚至男孩,跑得最快,30米4.5秒,肋木举腿10个用时13秒,身体里蕴藏着与体型不相称的能量。”何威仪说。想家、会哭、畏惧,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难题,但全红婵目标明确,经过鼓励后,再没有退缩过。
全红婵承认自己哭过,但次数不多。“我不是爱哭包。学新动作时也挺怕的,但我太喜欢跳水了,鼓励自己坚持。我想拿冠军,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
大哥哥是指同样来自广东队的里约奥运会男子10米台双料冠军陈艾森和东京奥运会男子3米板双金得主谢思埸,大姐姐则是“跳水女皇”郭晶晶。
“教练经常说,大哥哥大姐姐都是榜样,再苦再累也要坚持。”有了心中的榜样,全红婵训练更加投入。练体能、练基本功、上翻腾器训练、一次又一次从高台跳下……
“我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学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用了一年零几个星期的时间。”全红婵说。
2020年10月,在开赛前三周刚刚掌握5个全套比赛动作的全红婵首次代表广东队出战全国跳水冠军赛并一举夺金。“爆冷”“黑马”“出乎意料”……此后她的每一次亮相,带来的都是惊叹号:在三站奥运选拔赛中两夺冠军,以总积分第一的成绩获得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2020年底全红婵进入国家队,由于疫情期间阵容精简,队里特意指派专人在生活中引导她,由经验丰富的广东籍队医负责康复,再加上教练的专业指导,全红婵渐入佳境。
全红婵是幸运的,她凭着天赋与努力,绽放青春的光彩。而这成功的背后,有一个团队多年不辍的培养,有一家人温暖而坚定的支持,更有一个重视体育、珍惜人才的强大祖国。
—— 鉴赏 空间 ——
中国跳水队拥有“梦之队”的美誉,跳水明星如群星璀璨。新闻特写《“飞天”凌空》展现了“跳水女皇”吕伟的跳水动作如飞天仙女般优美绝伦,流畅的动作、精巧的技艺让我们感受到运动之美。人物通讯《水花的精灵》则在描绘的特写镜头后,又重点刻画跳水天才、世界冠军全红婵的成长历程,揭示了个人努力、团队合作、祖国人民的支持是中国跳水队成为中国体育“王牌中的王牌”的深刻原因。新闻不仅可以如消息简洁明快,及时高效地传播重要信息;也可以就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进行至真至美、生动细腻的描绘。
—— 读有 所思 ——
描写性是新闻特写和人物通讯的重要特点。下面这段文字出自《“飞天”凌空》,请说说这段文字描写的角度和作用,并从拓展文本《水花的精灵》中选取一段作类比分析。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叹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