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鸡白痢的检疫诊断与防控措施

2022-11-16 04:23:47彭万华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白痢鸡场雏鸡

彭万华

吉林省长岭县动物检疫站,吉林长岭 131500

鸡白痢又称细菌性白痢,是所有养殖鸡群中都很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对出生14 d 之内的雏鸡危害性极强,呈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进入冬春交替季节,会再次引起全群暴发,易感群体主要是各品种的鸡只,成年鸡多为慢性经过。笔者在基层从事动物检疫工作多年,接触和检疫过大量待宰畜禽,针对鸡白痢的流行特点和规律总结出一些技术经验,现将鸡白痢的检疫诊断与防控技术进行阐述,以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1 流行特点

在对鸡白痢进行检疫诊断与防控工作开始之前,应当先了解养鸡场的引种和饲养情况,结合当前的养鸡模式,分析鸡白痢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应充分了解引发本病的病原体、传播渠道、流行季节和规律等等。

1.1 病原分析

在自然界中,禽类是沙门氏菌的最大贮存宿主,人类如果接触到患有沙门氏菌的禽类、禽蛋或相关制品也会受到感染,引起食物中毒。能引起鸡白痢的病原菌是禽沙门氏菌属中的鸡白痢沙门氏菌,是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的一个成员,革兰氏阴性,无芽孢,不运动,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一定条件下病原菌能存活7 年以上,在土壤中能存活1 年以下,在舍内料槽上能存活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1.2 传播渠道

病鸡的体表、内脏、血液中均有病原菌存在,成年母鸡的卵巢因为含有大量的原病菌,导致其所产的蛋内外均受到感染。受到污染的种蛋不仅可以将此病传染给下一代,还能将孵化器等设备进行污染,导致孵化期邻近和同一批次的其它健康鸡雏受到感染。孵化后的蛋壳被饲料厂回收加工,制成的蛋壳粉再次投给鸡群,病原菌进入新的鸡场感染发病。健康公鸡因交配也会受到感染,并再次传染给健康母鸡,导致病源反复循环。受到感染后的所有鸡群,排泄物中均含大量的强毒力病原菌,污染饲料、水源、用具和环境,不及时清理会造成病原菌广泛传播,进而导致同一个圈舍内的鸡群大规模感染该疫病的情况。一些飞禽走兽昆虫等,如果接触到污染源也可以将病原体传染给健康鸡群,特别是经常能看到的苍蝇、老鼠等,一旦接触了饲料或饮水,再用污染后的这些饲料和饮水喂鸡,或者带菌苍蝇直接被鸡吃掉,都能引发本病。本病还可通过性别鉴定、断喙、被污染的免疫器材等渠道传播。

1.3 流行季节和规律

该病症在任何地区、任何季节都可能出现,不过发病频率较高的时间段通常为冬春季节交替之时。这也表示气候温湿度问题与疫病的暴发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应落实好饲养管理工作。

本病主要在12 ~15 日龄的雏鸡中多发,在一些饲养管理条件差的鸡场,如雏鸡饲养过密,环境拥挤,卫生清理不到位,消毒不严,育雏舍的温度忽高忽低不稳定,通风不好,环境潮湿,饲料单一,其他应激或疫病感染刺激等,都可能增加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新疫区的鸡场,雏鸡发病率明显高于老疫区,有时甚至高达100%,病死率也高于老疫区。而且,近几年来,50 ~120 日龄的中雏鸡发病率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个别地区还有产蛋母鸡发生鸡白痢的情况,多以慢性经过,不易被查觉。

2.宰前检疫

根据发病类型,本病分为四种病型,雏鸡以败血型和白痢型为多见,1 月龄以内的雏鸡发病较为严重,死亡率可达50%~80%。成年鸡多以慢性型和隐性型为主,宰前检疫不易察觉,偶有死亡。

2.1 雏鸡

如果将污染后的种蛋进行孵化,出雏率很低,即便能孵出小鸡,体质也很弱,卵出的鸡雏不久也会无症状死亡。如果种蛋没有问题,而是通过孵化器等后天感染,多在出壳4 ~5 d 后出现明显症状,7 ~10 d 病雏逐渐增多,2 ~3 周能达到一个感染高峰。

不食、怕冷、嗜睡,精神状态不佳,持续排出糊状稀便,而且粪便排不净,粘连在肛门附近,颜色灰白。经常低垂着头部静止在原地等情况,这些都是雏鸡感染该疾病时常见的症状。另外,病症比较严重时,多数病鸡呼吸困难,肛门红肿发炎。有的病鸡眼部有大量分泌物,有结膜炎或眼盲等情况,有的跗关节发炎肿胀,呈跛行姿势。

本病的病程较长,死亡率随着鸡雏日龄的增加而降低,进入3 周龄后的雏鸡耐受力较强,很少出现死亡,但生长发育不良,成为慢性或隐性携带者,长期散毒。

2.2 成年鸡

成年鸡包括肉鸡和淘汰蛋鸡,是待宰检疫的主体,大多都是病菌的携带者,其自身没有明显的发病症状,单凭了解日常的饲养工作模式和宰前肉眼观察,无法发现鸡群的异常状态。

对于大型规模鸡场或自繁自养小规模鸡场,鸡群中如果感染率较高,可明显影响产蛋量,产蛋质量差,产蛋高峰不高,持续时间也短,鸡群的死淘率比较高。部分鸡群开产前鸡冠发育正常,开产后则鸡冠逐渐变小、发绀、萎缩。病症严重者不仅时有下痢,排白色稀便的症状,有时还会引起卵黄性腹膜炎,甚至突然死亡。

出现这些情况的鸡群,检疫人员通过细心观察,也能看出一些倪端,如果不能确定情况真伪,或者需要确诊,可通过实验室手段进行。

3 宰后实验室诊断

本病可根据流行特点和宰前检疫,做出初步诊断,为避免检疫诊断失误,耽误后续工作进行,应当现场取样做好宰后的实验室诊断工作。常见做法是对病死鸡进行解剖处理,观察其内脏的病变情况。通常患上鸡白痢后,会出现肝脏坏死的问题。可以观察到内脏明显增大,有密集的出血点。心脏处还能直观的看到很多黄白色的突出物,卵巢也有发炎的症状。对这些病变内脏进行取样化验,能发现组织坏死、细胞增生的问题。

通过细菌培养方式,在温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取内容物培养,能够判断出菌群的种类及数量,进而确诊病症类型及严重程度。还可以判断出病菌是否存在变异的情况,方便根据实际问题调整检疫防控计划。

4 鉴别诊断

鸡白病与禽曲霉菌病在病理上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有肺部结节,但是,禽曲菌病的结节明显突出肺表面,而且柔软有弹性,内容物呈干酷样,剖检时肺及气管等处有霉菌斑,这些是鸡白痢没有之处。

5 防控措施

5.1 检疫处置

发现阳性检出者后,立即封存所有活、死鸡群,交由相关单位做无害化处理。停留过的车间、场房、屠宰场地、接触人员等须做好卫生消毒工作,污水、污物消毒后做无害化处理。污染后的鸡蛋先清洗,后消毒,再次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场。

5.2 鸡场的预防工作

预防阶段主要有三项任务。第一是进行外来鸡群的引进管理工作,严格落实检疫任务,避免由于检疫工作不到位,而导致外来品种的鸡只携带病菌,造成养殖场内大规模出现疫病。检疫工作应当持续性进行,通常每过一个月复检一次,避免疾病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无法在短期内通过常规的检疫手段检测出来。这需要给外来鸡只设置单独的鸡舍,并由专门的饲养人员展开日常管理工作;第二是落实饲养管理、卫生管理等常规管理任务。要按时清理鸡只的排泄物,对鸡舍进行消毒杀菌工作。并选择卫生程度、营养程度达标的饲料,控制每日的喂食量。另外,应关注环境温湿度,为鸡群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环境;第三,应当合理应用药物完成疾病防治工作。比如,在疾病高发期,提前在饲料当中拌入一些抗生素,要根据饲料总量对鸡只日龄、体重,控制药物用量。同时,可以定期展开接种管理工作,免疫可用的疫苗,提高鸡只对病菌的抵抗能力,降低疾病发病率。

5.3 小中雏鸡的药物预防

当饲养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有中小雏鸡群出现疑似鸡白痢的症状时,基于该疾病具有传染性,应及时做好隔离处理,并对原鸡舍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同时,在确诊病症后,及时展开治疗工作。治疗所用药物与预防阶段选择使用的药物种类基本一致,只要根据病症严重程度合理加大药量即可。一般连续用药3 d 左右就能缓解或治愈病症,如果超过5 d 仍然没有好转,则表示治疗无效。因为本病具有传染性,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必须对治疗无效的病鸡和成年鸡进行无害化处理。

另外,为避免治疗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或者出现疾病反复发作的情况,在治疗该病症时,除了喂食药片、注射药剂,也可以使用中草药。如用花椒、蜂蜜、大黄、甘草熬制成汤药给病鸡服用,注意控制好不同药物的实际用量。

6 结语

在检疫诊断时,要从雏鸡和成年鸡的发病特征上判断病症类型,可以辅助采用实验室化验的方式,确实检疫结果和病原类型,从而确定检疫后的处置手段,也能为鸡场下一步的防治和防控提供一些帮助。对于无法救治的阳性病例,一旦发现,应及时完成无害化处理工作,避免疫情扩散,影响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情况。

猜你喜欢
白痢鸡场雏鸡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9-18 01:21:44
规模鸡场设施配置优化与创新
北方牧业(2019年11期)2019-07-19 10:08:24
如何搞好鸡场消毒和病毒病免疫接种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16
优选雏鸡四法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3
鸡白痢的防控
广东饲料(2016年6期)2016-12-01 03:43:30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26
一起仔猪黄白痢的治疗与预防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6
仔猪黄白痢防治初探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6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5年5期)2016-01-04 11:59:52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