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吴 斌
穿越千年繁华,走进古今绍兴。如何报道和宣传现代城市风貌和变迁,是近年来我省打造“重要窗口”、建设共富共享目标中各地新闻媒体一直在探索的工作热点。自2022年4月6日起,由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精心制作的城市宣传片《名城绍兴 越来越好》在央视1套《新闻联播》之前、央视13套《共同关注》之前的黄金时间播出。借用央视媒介舞台,向外界展示了绍兴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城市形象,彰显出一份风情、一份风骨、一份自信。引得好评如潮的城市宣传片在央视播出后,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新闻综合频道《全媒体时空》顺势而为,随即推出特别报道“佳丽走城记”。记者走街串巷、寻古访今,以独辟蹊径的视角,大开大合的手法,展示绍兴城市建设、文化发展的前世今生。截至目前,该特别报道已推10余篇,每篇时长8-10分钟,先后聚焦了桥乡新貌、阳明故里、徐渭艺术馆、兰亭文化旅游度假区、轨道上的绍兴、宋六陵、老台门等主题,让新老绍兴人对这座江南古城有了更直观、更新鲜的了解和认知。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几十年来积累的内容资料是新兴媒体无法拥有的财富,特别是在“读图时代”,电视媒体的视频资料更是价值凸显。“佳丽走城记”充分运用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独有的媒资资源,通过调取资料片,进行今昔对比,展示绍兴改革开放数十年来的变化,为节目制作的广度、深度和高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如《上天架桥空中“织网”古城绍兴交通“蝶变”》报道中,记者调取了1995年昌安立交桥开通时的新闻画面,当年绍兴市民喜庆全省首座城市立交桥建成的热烈场面扑面而来,让观众瞬间穿越时光隧道,行走在时代回廊。
在《百年老台门 焕发新活力》一期节目中,记者专门调取了2020年嵊州市把百年台门挪动55米进行保护修缮的电视新闻。视频运用快放技术,把9天的平移过程压缩在短短的十几秒之内,这一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真实记录了台门保护的新做法;在介绍青藤书屋周边综合保护项目时,通过改造前后同一场景的对比,反映出越来越多的老台门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这一事实,见证千年古城的勃勃生机。
千年古城沧桑巨变,选题众多,内容纷繁。一旦选题确立后,从什么角度出发,选择哪些精彩节点,如何串珠成链?这些都成为编辑部和“佳丽走城记”中两位女记者费心思考的问题。只要找到一个贴切的切入点,作品就完成了一半。最终经过多轮商讨,确定了今-古-今的框架,也就是每个主题都从今天切入,在穿越时空后再回到今天的叙述结构。
在策划《百廿“绍图”初心不负 书香绍兴“存古开新”》这期节目时,正值绍兴古越藏书楼建成120周年,以此为契机,编辑以古越藏书楼为起点,梳理从藏书楼到绍兴图书馆的这百余年风云变幻,展示绍兴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当前“书香绍兴”的打造进程;在策划《最是宋韵在绍兴》这一期节目时,编辑抓住了一个时间节点,即绍兴博物馆正在举办“风雅宋——最是宋韵在绍兴”的文物展,展陈物包括已经发掘的绍兴宋代考古成果,以及数字化复原的宋六陵部分遗址和兰若寺大墓等,以此为契机,编辑部策划采制了一期走城记。这种无论从总体布局还是单篇构思都注重选取重要节点和精彩瞬间的做法,让观众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来回穿梭,自由畅想,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也是回味无穷。
展示城市变迁肯定离不开文史资料和实物史料,但是如果纯粹展示这些静态事物,会让人觉得晦涩沉闷。遵循“物体不动我来动”的原则,记者充分发挥个人能说会道的优势,通过现场报道,边走边聊,让历史风貌与故事场景活跃起来。在宋六陵考古现场,记者在省考古研究院专家的带领下,边走边聊,不知不觉中介绍了考古成果。在从宋六陵到博物馆的场景转换中,记者也进行了较为巧妙的设计,用手覆盖镜头到推开馆藏大门,通过一个手部动作,完成了“时空转换”。
为了创新报道方式,提升传播效果,还大量使用了无人机航拍技术。在《浙东运河:千年运河正青春》报道中,摄像小哥指挥无人机从八字桥飞到古纤道,从环城河飞到浙东运河文化园,无人机在空中以不同角度、不同高度对拍摄主体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全方位展示。与地面拍摄相比,航拍无人机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空间局限,可以围绕绍兴众多地标式建筑360度无死角拍摄,让静止的建筑层次更清晰,场面更大气。无人机拍摄不仅擅长表现事物的全貌,对一些局部场景,也有独到的表现力。如贴水飞行穿越古桥桥洞,贴地飞行环绕地铁站台,与人同高游走台门亭廊……移步换景之间给受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画面,增强了视觉冲击力和画面纵深感。
在对一座城市的建设发展进行成就性报道时,不能就历史说历史,为成就话成就,其根本目的还是通过贯通古今的历史之旅,发掘城市历史文化当中蕴含的意义,从而赓续血脉、继往开来,促进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更加和谐进步。“佳丽走城记”中,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就是“越来越好”,但是很多美好的蓝图正在建设当中,不利于电视画面的表现。为此,采访组通过两个方式来解决这个难题。
一是通过亲历者或者权威专家访谈,描摹规划的方向以及建成后的模样。如《上大路:回味百年繁华变迁 期待未来水乡风情》的报道中,记者先后找到了“老绍兴通”章惠忠老人,曾经的五金交电老员工鲁慧春等,回忆上大路的百年风华以及对保护开发的期许,又通过采访阳明故里综合保护项目负责人,告诉观众2024年阳明故里核心区建设计划完工后,这里将再现明清古城风貌,届时这座城市将再多一处新旧交融、和谐共生的“网红打卡地”。
二是通过三维动画等现代科技手段,立体呈现项目建成后的效果。兰亭文化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为292平方公里,目前在建项目达18个。如何描绘这些尚为蓝图的画卷?在《兰亭文化旅游度假区:做强文旅新IP走出融合新样板》节目中,记者通过三维动画把未来场景直观立体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轮廓宏大、细节清晰;在《轨道上的绍兴》中,同样运用动画技术,反映了绍兴火车站片区TOD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绍兴高铁北站TOD项目的未来设想。通过“虚实互补”的方式,展示了名城绍兴古今融通、守正创新的发展步伐,令人过目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