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践行“四力”中学党史守初心
——谈“百岁初心 百年传承”融媒报道的体会

2022-11-16 03:27倪远山卢发扬
传媒评论 2022年9期
关键词:系列报道四力初心

文_倪远山 卢发扬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金华日报社财经民生新闻采访部、综合新闻编辑部组建团队,策划推出“百岁初心 百年传承——追寻世纪老人的红色足迹”融媒报道。经过前期准备,从2021年3月12日推出首篇报道《踏遍青山人未老——郭慎敏:出生入死跟党走的信仰力量》开始,主创团队历时3个月走访了杭州、丽水、台州等地及金华各县市,克服了空间、时间和沟通等多方面困难,采访了8位百岁老党员,近百位亲属、亲历者和专家学者,多元立体化推出9篇融媒报道,展现历久弥坚的百年传承力量,为老党员群体留下了不可复刻的珍贵资料,众多读者通过电话、留言等方式给予点赞,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去年4月2日推出《乱云飞渡仍从容——王风:以如磐定力坚守初心使命》报道,6月2日,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专程到金华看望慰问本篇报道的主人公王风,并给予高度评价。

该组报道聚焦身边健在的百岁老党员,沿着他们的红色足迹,回望峥嵘岁月,追寻红色初心,详实记录了他们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代代相传的革命精神,通过他们言传身教的故事和感人的行为,从另一个侧面塑造了老党员忠于党献身革命的群像。该组报道在2021年度浙江新闻奖(报刊类)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二等奖,受到评委们普遍好评。

塑造典型人物,110多人里挑出8位

我们从2020年10月就有了策划这组系列报道的念头。当时我们想,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大力营造同庆百年华诞、共创历史伟业的浓厚氛围,无疑是党报的宣传重点,如何在众多宏大的专题报道策划中脱颖而出?有人提出了采写与党同龄百岁党员事迹这一切口,获得大家一致认可。

报道主题确定后,报道人物如何选择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联系了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史研究室,拿到金华各个阶段、不同领域100多位百岁党员的名单。如此高龄的老人在沟通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有的不在省内生活,有的身体状况不允许,有的失去记忆,有的根本联系不上等。我们只好挨个打电话、多方打听沟通,用了近一周时间进行摸查筛选,打了上百个电话后,我们从中筛选出第一批郭慎敏、王风、黄树银等多位典型代表。

实际采访中,采访对象大多存在记忆减退、听力下降、表达逻辑不清晰、讲述带有口音等情况,采访过程困难重重。这一主题的时间跨度大,历史事件众多,采访能力不强,常识、党史等储备不够,就会造成空手而归的尴尬局面。因此在采访前,每位记者都做足了功课。为了让采访内容更丰富,有的记者多次到老人家中与老人沟通。

这组采访的另一大问题是许多报道内容靠老人口述获得,验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非常不易。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为了保证采得素材翔实可靠,我们遵循多信源核实原则,向百岁党员的家人、工作单位、党建办等多方进行采访。针对特定的历史节点、重要历史事件,我们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核实。另外,我们制定了多人、多环节的审稿流程,对把握不准的内容宁可删去,从而保证稿件万无一失。

参与这组系列报道,对每位采写记者也是一次“大考”。从策划到收官,我们挑战了一个个“高难度”,在被百岁党员精气神折服的同时,提高了采写重大主题报道能力。随着一篇篇报道推出,“百岁初心百年传承”系列主题报道影响力不断扩大,有百岁老党员的家人主动找上门来,成为我们的采访对象,让这组报道越来越有张力。

在报道中,我们往往从“小”而“暖”的点位切入,用真实感人的细节树立人物形象,还精心配发了视频作品,此系列报道从2021年3月推出以来,广受好评。

讲好感人故事,有初心更有传承

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背景下,人物通讯需要写出厚度,深入挖掘百岁党员的初心与传承,才能让这组系列报道厚重有深度。

我们选择的百岁党员中,有的是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老战士,如郭慎敏、王卓凡,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有的是“提着脑袋干革命”的忠诚革命者,如王风、傅鸿藩、沈汝才,百年初心永葆本色;也有的以工匠精神专注专一,成为建设新中国的践行者,如黄树银,百年初心匠心不改。还有百岁女党员、在村妇女主任任上干了40多年的陈宝珠,扎根农村用“春风工作法”化解邻里矛盾。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跌宕人生的吴素莲,用一生诠释“一日入党门,终生为党人”。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初心,为同辈树榜样,为后辈立标杆。于是,围绕党员初心发散出来的力量也是此次报道的重点所在。这需要精准关注百岁党员的子女、徒弟、同事、朋友,以及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用他们的故事承接初心传承的主题。百岁党员黄树银一个家庭,培养出了3个国家级手工艺大师,这正是传承初心的最好体现。

在对采访对象前期摸查阶段,我们发现许多老党员已是多个媒体平台上的“老面孔”,他们的相关事迹被报道过多次。要想区别于以往报道,创新传播形式是关键。在实际采写过程中,我们遵循3个“准则”。

第一,多地采访挖故事,人物更丰满立体。如在采写郭慎敏老人时,记者前往他的出生地浦江、工作地诸暨、战斗过的地方桐庐等。践行“四力”,终有所获。正因记者跑得远,才获得了更加鲜活的素材,对郭慎敏的了解更深,最终报道呈现才更立体。

第二,固定格式成系统,报道更印象深刻。虽然每个老党员的故事有所不同,最精彩的点位也不一致,但在前期策划中我们固定了稿件的格式:人物档案+追忆入党那一天+初心传承这一生+记者手记,以呈现老党员故事中最值得报道的闪光点。固定的格式让该系列报道纵向有联动,自成体系,也能让读者找到该系列报道的记忆“锚点”,加深印象。

第三,配发精彩短视频,故事更生动可读。新闻视频制作经常会落入电视新闻的套路:篇幅长、叙事化,不符合碎片化、即时化阅读的需求。所以,“短”是首要条件。此外,需考虑读者在阅读完整个版面的文字材料外,还想获得的视觉信息一定是精彩的、重复性低的,所以在视频制作过程中,不以文字稿件为脚本也很重要。基于前两点要求,记者在采访前心中应有视频脚本,在采访中应随时拍摄抓取老党员的金句以及自然流露的情感且避免摆拍,在采访后应立刻整理素材以留有补拍的时间。

百岁老党员的一生就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就是一部辉煌的奋斗史。为实现“读屏时代”破圈传播,主创团队创新视觉呈现,以冲击感强烈的海报辅以加长版往期回顾海报,形成高质感的整体包装风格,快速抓取用户眼球,打造了朋友圈的刷屏效果。

猜你喜欢
系列报道四力初心
巧解四力平衡问题——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不灭的初心(节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湛江市文艺骨干 “四力”培训班在徐闻举行
央广推出“一带一路”五周年系列报道 精雕细琢正当时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张家口日报》:弘扬“工匠精神”,把“小亮点”变成“巨能量”
对央视“走基层”系列报道的分析研究
修炼学校管理“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