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特点与工作策略研究

2022-11-16 02:56张林静
记者摇篮 2022年1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时代用户

□张林静

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用户的阅读心理与阅读习惯,进而重塑了媒体行业格局。在融媒体时代,新闻朝向短、平、快方向发展,用户更加习惯在移动设备上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信息,传统媒介日渐式微。新环境的出现给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但同时也给采编工作提供了新的内容来源与传播渠道。此背景下采编人员应当不囿于传统逻辑的束缚,主动创新思维,抓住行业变革赋予我们的新机遇,以互联网逻辑重塑采编流程,最终推动传统纸媒的媒体融合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一、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分析

1.信息资源多元化

信息资源的收集是新闻采编的重要工作内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大众获得了参与传播活动的机会,只需要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成为信息的创造者与提供者。传播主体数量的丰富使信息资源在融媒体时代从一元走向多元,新闻信息的内容维度随之大大拓宽。信息资源的丰富化、多样化也给新闻采编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真实信息与虚假消息在网络环境中“鱼龙混杂”,主流媒体为更好体现其公信力,在信息选择时更应当谨慎地加以甄别。

2.新闻载体多样化

过去十多年间,移动互联技术迅速发展,智能终端进一步普及,传统的报纸及广电媒体新闻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受众的需要,新闻载体发生了质的变化。智能化、精尖化、颠覆性的技术手段与设备被广泛应用到新闻生产环节中,新闻的采写与编辑工作也随之更换了面貌。从门户时代到文字社媒时代再到如今的短视频时代,用户用来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便捷化,新闻内容的呈现形式随着载体的变化逐渐走向融合,一篇新闻报道往往会集合文字、视频、动画等多种要素,同时新闻的交互性提升。

3.新闻传播时效快

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以一天为基本单位的新闻生产流程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公众对新闻时效性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新闻采编流程的简化,新闻信息传播的速度走向毫秒级。

除了技术进步,自媒体的出现也进一步放大了传统媒体时效性上的劣势。全民记者具备分散而遍在的优势,远比专业媒体驻地记者、记者站等分布广泛,他们在新闻首次采编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可以先于记者到达一线新闻现场,向受众提供第一手信息。

自媒体背景下,主流媒体的采编工作从首次采编转向二次采编是必然趋势。通过开掘新角度、深挖信源、全媒体追踪等手段进行跟进式的全景化报道是突出主流媒体自身优势的有效手段,只有这样传统媒体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

4.用户地位提升快

传统纸媒的新闻生产中,以价值宣传为主要目的的硬新闻是其主要内容。随着媒介的变化,“受众时代”转变为“用户时代”。概念变化背后是传播理念的变革,用户地位的快速提升,对应要求着新闻采编过程中服务意识的提升。

如何使硬新闻转变为贴近用户心理的软新闻,成为当下采编工作的重要议题。软新闻从内容上看往往是社会民生新闻而非时政新闻,同时语言上要更加亲民、趣味,富有生活气息,强调对用户新闻情感的唤起。从硬新闻向软新闻的转变对应着新闻采编思维的完全革新,网络环境下激烈的媒体竞争要求传统媒体需要真正做到从用户的视角切入,开展采编工作。

二、新环境下传统媒体新闻采编的工作策略研究

1.选题要准,介入要快

选题是新闻策划的第一环节,融媒体时代对新闻策划中选题的要求不断提升。选题环节的第一个要点是所选题目要足够准确,一方面要符合时代特色,有着坚定的政治立场与正确的政治导向,另一方面也要从人民群众的现实心理出发,选择大家喜闻乐见的新闻题材。

在用户主导的网络平台,传统媒体应当善用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从微观视角切入,选取与大家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民生小事,将其放置于时代发展的洪流中进行解读,进而展示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社会在党的领导下的巨大进步,这样的选题与叙事方式既体现了“党媒姓党”的政治要求,也通过平民化的视角切入,缩短了与用户之间的心理距离,更容易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在选题准确的基础上,如何快速开展采集与编辑工作是下一个重要问题。融媒体时代,时效性直接关联新闻的影响力。

提升时效性,需要采编人员提前做好准备,对网络潜在热点话题依照其过往播放量与阅读量进行分类,同时以用户的点赞、评论、转发次数作为考量标准。

一般来说,兼具参与性与关注度的话题往往体现了“爆点”新闻的方向,对这些话题要予以重点关注。同时,采编人员还应当拓展自身视野范围,提升自己在多平台耕作的能力,除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传统社交媒体外,也要对抖音、快手等近些年来新崛起的短视频平台予以特殊的关注,及时关注平台上年轻群体感兴趣的话题。

2.开发信源,拓展渠道

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的主体日趋丰富化,主流媒体的采编工作重点逐步转向二次采编。在此背景下,如何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快速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如何对信息来源进行二次开发,成为新闻采编工作的关键环节。新闻信息的来源既可以是网络上自发生产的推文或帖子,也可以是特定用户提供的新闻爆料。

对此,传统媒体应当按照互联网逻辑创设全新的新闻采编部门,实时关注各大网络平台的热点资讯,对新闻线索进行定向汇集与整理。针对筛选出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安排专业人员对信源展开挖掘,通过及时联系事发地相关部门、采访有关领域专家等,进一步丰富新闻信息的内容,对信源进行二次开发与利用,拓展信息的维度,把信息加工成为完整的新闻,凸显内在的新闻价值。

除去自身的专业生产团队外,传统媒体还可以与民间草根记者签订供稿协议,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使触角下沉,缩小与信源之间的距离,获得更多第一手信息。UGC与PGC结合的新闻生产模式,符合网络平台的调性,大大丰富了新闻信息的渠道来源,既可以拉近与粉丝群体之间的距离,也可以降低运营的成本。

3.深挖信源,跟进调查

新闻的深度与广度是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立足的关键。在网络平台上,不少媒体为了追求时效性而大量转发重复信息,缺少对关键信息的深度挖掘与跟踪报道,导致的结果是内容千篇一律,难以凸显出自身优势,也难以吸引足够多的用户关注。对比网络上的自媒体,主流媒体已运营多年,有着成熟健全的管理体制与分工明确的人才队伍,同当地政府部门之间也有着丰富的沟通经验。

人人都可发声的自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很难成为第一手信息的获得者,但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深度挖掘信源背后的价值,展开跟进调查,补充完整信息链条,并将其放置于时代背景下加以审视与评论,为用户提供独特的新闻阅读体验。

对新闻事件权威且理性的梳理,还可以起到舆论引导的效果,有助于社会的稳定。随着网络新闻平台从野蛮扩张期过渡到理性竞争期,人们对高质量新闻的需求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优势日渐凸显。在通过转帖保证新闻时效性的基础上,主流媒体也应当在网络环境中打造自己的王牌节目,以彰显自身价值,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分析与挖掘,避免新闻内容同质化,最终培养出固定的用户群体。

4.网感语言,拉近距离

拉近与用户之间的心理距离,除了软化选题外,也需要创新叙事语言。传统的新闻报道语言严肃且不接地气,为追求权威性主动与受众间建立起隔障。融媒体时代的编辑需要放低姿态,增强网感,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心理期待。

以人民日报公众号的运营文章为例,“刷屏”“很燃”“爆赞”“出圈”等近两年新兴起的网络热点词语时常出现在其文章标题与正文之中,这一语言上的革新,赢得了年轻用户群体的好评,经过几年的运营,人民日报公众号已经成为平台上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账号。央视近些年来新推出的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同样依托平民化、通俗化、口语化、年轻化的语言而成功出圈,主播妙语连珠、金句频出,对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得心应手,一改新闻联播往日的严肃、威严之态,采用幽默的方式向年轻网民传递积极正面的价值观,栏目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网络爆品。其他地方媒体也应当汲取央媒的经验,在编辑过程中对语言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变新闻语态,平衡好娱乐化与权威性之间的关系,最终做到“幽默而不失分寸,创新而不离主流”。

5.技术育才,提升素养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成功转型,人才是根本要素。新媒体时代呼唤全媒体记者,复杂的新闻生产环境中单一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是提升主流媒体新闻采编效果的关键。

全媒体记者要锤炼好自身的技艺功底,掌握“十八般武艺”,更应当重视思维的创新与技术素养的提升,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多元、融合、交互、人文、开放的新媒介观。

技术素养是采编记者向全媒体记者升级的基础,只有跨越技术关,才有可能完成转型。

技术素养的提升首先要从掌握多样化新闻生产技术做起。新闻生产技术包括采写技术、编辑技术及发布技术等,融媒体环境下记者需要做到“全中有专,主次分明”,在熟练掌握专业技术的基础上,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新技术能力。

新闻生产中各个环节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全媒体记者多样技术的掌握并不是要求其独立完成新闻采、编、发的所有工作,而是通过自身技艺的丰富来树立全局思维,避免“盲人摸象”式的窘境出现,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技术素养的提升还需要采编人员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向。过去20年,新技术对媒体行业的影响力不断加强,谁能第一时间把握住技术要素,谁就能借助技术赋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大数据+新闻”“VR/AR+新闻”“5G+新闻”等近年来蓬勃发展,成为传媒行业新的热词。这些新技术与采编工作关系密切,如大数据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收集的策略与路径,VR技术则创造出了全新的新闻情境与新闻体验。传统媒体需要秉持技术育才的理念,加强对传统媒体人员的技术培养,以满足新媒介环境下的工作要求。

6.引领导向,发声辟谣

融媒体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真假消息在网络环境中漫天飞舞。网络上不少自媒体奉行流量至上理念,对信息来源不加以鉴别,哗众取宠,甚至有意捏造虚假新闻,挑动社会矛盾,主流媒体应当主动与其划清界限,坚守记者的底线与自身的职责。

主流媒体是主流精神的体现,是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主流媒体应当时刻铭记自己的身份,做到守正创新,将真实性作为新闻报道的准则,主动发挥舆论引导的功能,传递正能量。

同时,还应当利用自身成熟的运作机制和资源优势,对接权威部门或个人,核实社会热点新闻线索的真实性,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如若确定信息为假,则及时发声辟谣。

三、结语

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应当积极进行自我革新,从单一的新闻生产者转变为多元化的信息汇总平台,立足自身优势,对特定新闻议题展开深入挖掘,彰显媒体的价值,发挥价值引导的作用。采编人员也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自身素养与能力,夯实自身技术,建立起用户理念,善于使用平民化的视角与通俗化的语言,来缩短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搭建起情感上的联系,最终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与使命。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时代用户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关注用户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