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云 张航航
1905年,中国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电影的初步理解,“影戏”可谓是电影与戏剧最初的结合。在中国电影成长过程中,丰厚的传统戏剧文学遗产为中国电影创作提供了题材与灵感,与此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表演与舞美人才。
戏剧是以“表演”为核心的综合性艺术,电影则是以“影像”为核心的综合艺术,戏剧的现场演绎与电影创作的画面呈现,均属大众艺术的电影与戏剧,由此划分出了电影观众与戏剧观众。戏剧与电影艺术相互竞争,观众成为两者争抢的对象。
从20世纪中国电影出现伊始,关于戏剧走向末端的话题层出不穷,然而直到100多年以后的今天,戏剧非但没有被电影所取代,更在不断突破与改变,伴随信息时代的崛起,找到了自己的新定位。
“表演是人类的本能”,用动作和语言来推动一个故事自始至终都是表演的最基本呈现方式。戏剧的优势在于“现场表演”与“双效交流”,这是电影电视艺术所无法替代的;若处于剧院之中,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舞台上演员的一言一行都可能随时激起台下观众的情绪与反应,演员不仅存在于剧情之中,同时也存在于剧场之中,对台下的反应是有明显感触的,观众是一个客观存在,对演员的影响无法排除,所以观众的反馈关乎演员的情绪与表演质量。
这种观演关系的即时传达与反馈,是及时且有效的,同时也是一种激励与压力,能够在无形中促进演员演技的提升。
文艺创作应与时代同频共振。科技的不断发展,带动着创新,如今在新媒介环境下,戏剧舞台已不再是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短视频、社交软件等多元新兴文娱产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与其让观众被这些新产物分流,不如让戏剧文化充分利用新媒体,与时代同步,结合舞台科技的发展、数字媒体等技术,丰富戏剧表现,全方位提升戏剧传播价值,确立戏剧文化传播新观念。
2011年10月国家提出建设“文化强国”长远战略,促进了国民文化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当下,国有剧团与民营剧团并驾齐驱,尤其是民营剧团逐渐明确自身定位,国内话剧的发展趋于向好,在求新求变的艺术实践中,逐渐调整其演出形式及作品内容,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当下市场体制的专业化模式,将戏剧艺术性与商品性结合。
其中,喜剧产业异军突起,开心麻花团队、雷子乐笑工厂、“新笑声客栈”俱乐部、大碗娱乐在欢声笑语中成为我们熟知的喜剧创作团队。
随后,依托喜剧团队所开创的《笑傲江湖》《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等节目也逐步增多,沈腾、贾玲、张小斐、艾伦、魏翔等喜剧演员也成为高点击率的热点人物。
开心麻花团队从2003年成立至今,坚守戏剧品质,逐步成为民营剧团中的佼佼者,其风格迎合当下观众品味,从最初的舞台剧《甜咸配》,到剧院热播作品《爷们儿》《乌龙山伯爵》,再到话剧改编电影作品《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以及春晚作品《扶不扶》《投其所好》和《热带惊雷》等节目竞赛作品,都积累了一定的口碑,确保了幽默爆笑的效果。那些经过打磨的成熟喜剧作品,最终搬上电影荧幕,确保了电影票房,坐稳了麻花团队的口碑。
开心麻花团队的舞台作品风格独特,故事的起承转合顺畅,人物性格鲜明,让观众能够随时入戏,话剧《夏洛特烦恼》中的夏洛、春晚小品《扶不扶》中的郝建、舞台剧《热带惊雷》中让·雷扎、《羞羞的铁拳》中的艾迪生、电影《西虹市首富》中的王多鱼,都确立了自己鲜明的人物形象符号,代表了麻花团队的形象。
在开心麻花团队的舞台作品中,台词的设置也摒弃了堆积网络段子的手法,而使用的是较为大众化、口语化的日常用语,依照剧情的推动与发展,构成诙谐幽默且犀利大胆的台词,不少台词一度成为喜剧经典,在让观众感到轻松与愉悦的同时,也兼具深刻的思想内涵。
麻花团队的作品既有对现实社会的讽刺,也有对热点的批判与思考,然而这些大胆且犀利的台词并不是赤裸裸展露在舞台之上,而是带有委婉的隐喻,以诙谐且巧妙的方式表达出来,让观众思考片刻后,能够迅速达到共鸣。
例如在《夏洛特烦恼》中,马冬梅与坏哥哥陈凯的一段对话——马冬梅:“站住!是不是只要我答应跟你钻小树林,你就能放过夏洛?”在这段台词中,“小树林”委婉地表达了在成年人世界中“失去贞洁”的意味,让观众误以为马冬梅为了夏洛的前途,被迫和坏哥哥陈凯钻了小树林被玷污,但随剧情的反转,观众会发现,坏哥哥陈凯被彪悍的马冬梅在小树林里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观众就会破涕为笑,也避免了未成年人难以理解的尴尬。
在开心麻花团队作品中,人物角色也较为鲜明。戏剧作品的主题由剧中人物承载,其人物角色的思想、命运与性格都传达着作品的主题思想。
在麻花剧作中,精心构建小人物,注重突出生活中普通人的经历与感悟,而这些小人物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在生活窘境中的挣扎,试图改变现实。面对荒诞的生活,只有奋起反抗,才能改变人生轨迹,这样的设计才能让人物承受生命之重,引人入胜,而题材也大多是贴近现实的事件,去挖掘可贵的人性闪光点,凸显积极的普世价值。
例如,在线下话剧《李茶的姑妈》和《夏洛特烦恼》中,姑妈想要逃离上流社会生活,夏洛则是穿越上流社会明白了平凡的可贵,最终梦醒长夜,回归人生正轨;在电影《西虹市首富》中,男主王多鱼拥有了一夜暴富的机会,接着开始探讨如何在一个月内合理有效地花光十个亿,以继承三百亿。这成了男主角王多鱼苦恼的根源,也成了诸多乱象的根源。
在开心麻花团队作品中,作品主题几乎都能品尝出或多或少的批判意味,主创人员以喜剧为载体,将时代问题、社会热点融入故事,主题大多关于梦想、爱情、亲情、友情以及生死,直击社会问题。
在舞台作品《热带惊雷》中,首次将作品主题聚焦生死上,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点明“反战”主题,让观众在大笑后,思考着生与死的严肃问题。《爸爸爸爸爸爸》是一个以“防拐”为主题创作的舞台作品,两个假扮小学生的成年人和一位假扮人贩子的老奶奶,在校园门口展开了一场小学生与人贩子的较量,剧情反转后,催人泪下,沈腾扮演的被拐孩子家长吐露肺腑之言,展现了小品主题,结尾的一曲《防拐歌谣》将气氛推向高潮,不少观众产生共情、为之流泪,作品诠释了主创团队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担当。
21世纪以来,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电影已然成为消费者精神娱乐首选。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影视行业对优秀作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而电影与戏剧作品都具有叙事性的特点,除去对文学作品、游戏、动漫等艺术形式的影视化改编外,同属“时间”与“空间”艺术的话剧已然成为影视化改编的最佳选项。抛开镜头语言、影视技术、后期剪辑等方面的差异,话剧成熟的剧本成为其影视化改编的优势。
将近20年的舞台演出,也为开心麻花团队积累了一定的粉丝群体,为了寻求发展,开心麻花团队开启多板块全面发展模式,致力于打造多元化娱乐文化产业,并在多领域拓展“麻花”业务,投身到音乐剧、电影等领域。除了30余部舞台作品以外,“麻花”电影作品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从舞台走向银幕,这一跨媒介的传播转变,也会开拓新的受众群体,实现1+1>2的功效。话剧剧本的影视化改编要做到在不破坏原有作品精髓的同时,还要构思出符合银幕的演绎方式,这种改编方式难度不亚于新的剧本创作。
开心麻花无论是舞台剧还是其他艺术作品,都秉承“原创”态度,第一部“开心麻花”电影《夏洛特烦恼》于2015年国庆档前后上映,该电影一经上映便赢得良好口碑,这离不开3年舞台剧演出打下的基础。作为仅投资200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且在无任何流量明星、大腕、电影特技的参与下,单凭过硬的剧情与爆棚的口碑,得到了超过14亿元的票房,一度成为当年国庆档的“票房黑马”。随后,开心麻花团队又将《羞羞的铁拳》《驴得水》《李茶的姑妈》《半个喜剧》等舞台作品相继改编为电影,取得一定票房。
我们不难看出,“麻花”已然确立了独有的风格。“麻花”戏剧作品的跨媒介改编,进行了适当增加和删减,来实现影像表达的完整性与流畅度。
电影艺术属于画面的拼接组合,以“镜头”为单位,时空跨越不受舞台限制。话剧则是以“场”为单位,主角、配角的行动也完全暴露在舞台上,观众的视点不受控制。但在电影中,镜头能够主导观众的视点,通过镜头的展示,引导观众关注创作者想要凸显的情节,可以带领观众审视主角的生活与环境,一目了然,与舞台需要调度场面相比,电影可以高效展现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节内容,同时也会加入电影镜头语言的思考,赋予更大的画面张力。
在舞台上,空间是有限的,布景具有一定局限性,具象性的布景可以通过简单实物展现,例如《夏洛特烦恼》中的教室可以用简单的桌椅、黑板布景。而一些稍显繁杂的布景则会以虚拟化的方式表现,例如《李茶的姑妈》中的海岛是通过帐篷与灯光呈现,游艇是通过台词来交代。
在电影镜头中,则可到真实场景中进行拍摄录制,电影的真实性要比话剧舞台更强。
戏剧与电影的不同,还体现在舞台表演与镜头前表演上。台词和肢体动作是两者在人物塑造上的最大区别。话剧相对于电影而言叙事性更强,因为“第四堵墙”的约束,在舞台上演员的肢体动作、台词、面部表情以及情绪的收放,都会相应放大。
台词有助于演员生动地诠释舞台人物形象,非常考验演员表演艺术的基本功。舞台上常展现角色的大段台词,以抒发内心情感,直面台下观众,这类台词极具爆发力和感染力。但若放在镜头前,通过荧幕展示大段台词就不是非常合适,此时就要根据电影情节和发展的需要对台词进行删改,能用画面表达出的内容,就不会使用台词进行赘述。
另外,电影拍摄中声音收录不完美的,还可以通过后期配音弥补,而舞台表演则需要让观众清晰明了地听到台词,没有弥补的机会。这就是演员在舞台上与镜头前表演时台词方面的区别。
在人物肢体动作方面,镜头前的表演需要尽可能采用贴近生活化的动作,使用细腻的表演方式,突出微表情,可以给局部特写镜头;舞台上的表演则需要通过对肢体动作的放大来表达人物感情,与观众建立共情。此外,电影画面拍摄可以使用不同的景别与角度,根据后期制作需求和导演要求,可多角度、多层次地拍摄演员肢体动作,最终选出最符合预期效果的画面,且每一次动作都可以重复进行拍摄,稍微了解一些电影现场拍摄的也会知道,在拍摄一些镜头的时候,演员是缺乏对手交流的。然而,舞台上的表演是具有连贯性的,这就对演员肢体表演要求更高,从话剧的开始到结束,整场表演都是一气呵成的。这就是演员在舞台上与镜头前肢体动作方面的差异。
综上所述,话剧剧本和电影剧本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不能直接将话剧剧本原封不动地搬到影视中,急于求成的制作必然无法成为成功的作品。电影是人民群众的重要精神文化食粮,是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开心麻花团队在话剧改编电影上较为成功,这与编剧团队充分了解电影语言与话剧架构的不同分不开,且通过一次次改编作品的成功,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提升了剧本改编的质量。
此外,话剧表演和电影表演方式也不同。舞台喜剧中,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而在影视喜剧中,演员和观众不处于同一个观演空间。有的影视喜剧是通过蒙太奇剪接等后期制作才凸显出喜剧效果。这就对剧本、表演、台词、后期制作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然,“麻花”作品仍有提升的空间。文艺界已达成共识,需要积极提升文艺作品的思想性,体现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及促进发展的功能。从这一点上来讲,“开心麻花”作品应该在体现更深刻的主题与思想性上下气力,积极传播主流价值观,深刻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在满足娱乐性的同时,提升喜剧作品的内涵,全方位拓展品牌效应,以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服务人民,形成价值共振,提升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