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超
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丰富了人们的阅读与观看方式,人们不仅可以选择传统媒体,还可以选择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这就在无形中对传统媒体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据调查,很多广电新闻记者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固守传统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职业素养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难以适应融媒体时代的行业需求。广电新闻记者适时转型,是行业发展的需要,是受众审美的需要,是推动广电不断向前发展的需要,为此广电新闻记者要及时转变自身角色,推动广电行业更好地发展。
很多广电记者,尤其是老记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工作惯性,即使在融媒体时代也依旧按照传统的工作方法工作,究其原因是很多记者的融媒体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及时转型的必要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作效率,导致广电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当前很多新媒体,像抖音和微信,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大,受众面之广,是广电所无法比拟的,很多人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些新媒体上,广电行业的发展处于下滑的状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对媒体行业而言亦是如此。当前很多广电新闻记者局限于传统的采编模式,始终没有融入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最终导致制作出的新闻稿件千篇一律,缺乏创意,对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缺乏吸引力,渐渐就会丧失一部分受众。例如,在采访新闻事件的时候,记者只能到现场进行采访,如果距离较远,等抵达现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就会丢失。事实上,记者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搜集相关信息,但是有的记者忽略了这一点,降低了工作效率。
新闻稿件若要吸引更多的受众,就必须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信息。调查发现,很多记者编写的稿件存在着以下几个缺点:第一,稿件缺乏深刻性。一些记者为了博人眼球,总爱扮演“标题党”,起一些吸睛的标题,但是内容较为浅显。第二,稿件缺乏重点。很多记者在编写稿件的过程中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敷衍完成任务,导致整篇稿件较为平淡,缺少重点内容,难以激发出受众的阅读兴趣。第三,稿件缺乏新颖性。很多记者为了省事,不愿意开动脑筋,导致编写出的稿件陈旧老套,给受众带来审美疲劳。
鉴于很多新闻记者融媒体意识不强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要积极提升新闻记者的融媒体意识,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广播电视台要做好融媒体改革的宣传工作。平日里要向新闻记者宣传媒体发展趋势的变化、融媒体改革的必要性等,让新闻记者充分认识到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已经成为适应融媒体时代行业发展需求的关键。
第二,新闻记者要有民众意识,在编写、制作新闻稿件时要站在受众的立场上,想受众之所想,满足受众的需要,真正为受众提供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例如,2021年正逢建党100周年,全国各地都举行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新闻记者可以到各个活动现场,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利用融媒体手段制作出系列稿件。这些稿件的播发推送能够引起很多人尤其是这些活动参与者的共鸣,引发强烈的群众反响。
第一,新闻记者要学会新方法。融媒体时代是各种媒体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时代,新闻记者要学会各种媒体平台的操作及使用方法。例如,很多老记者不懂抖音、微博的使用,就可以向单位的年轻记者学习或者通过网络自学的方式来掌握这些媒体的使用技巧。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记者可以通过刷抖音的方式,获取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例如,某用户在抖音上传了某某地区鲸鱼搁浅的信息,记者第一时间与该用户取得联系并进行采访,掌握了相关的视频信息,再到现场补充采访一些资料,挖掘背后的原因,就可以采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
第二,新闻记者要掌握全新的采访技术。例如,可以借助直播等技术来丰富广电新闻传播手段,为受众提供真实、丰富的第一手新闻资料。
第一,提升内容的深刻性。在采访的时候,要深入挖掘事件的深层内涵,不能停留于表面,不能哗众取宠。
第二,在编写稿件的时候要做到主次分明。重点内容要以较多笔墨、较大篇幅进行描写,引起受众的关注。通过这样的篇幅安排,让受众抓住重点,提升对新闻内容的兴趣,加深对关键内容的理解。
第三,要增强新闻稿件的新颖性。不仅要在内容上进行创新,还要在形式上进行创新。例如,在对疫情期间“逆行者”进行报道的时候,尽量不要采用群像式、概念化的报道手段,而是要采用微观的方式进行报道。可以以《××的抗疫一天》为题,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报道。这种形式接地气,能引起受众的观看兴趣。
鉴于融媒体大环境下广电新闻记者转型的重要意义,新闻记者在今后的职业实践中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任务,针对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突破工作困境,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而提高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