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立涛
广播电视是信息传播领域非常重要的媒介,是丰富社会公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人员,除了要做好其基础性工作,如确保电视节目质量、保证新闻节目的真实性等之外,还应当尽可能地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艺术性。广播电视编导人员不仅肩负着正确引领社会价值导向和社会舆论导向的重任,同时对促进社会公众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提升也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
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人员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自身艺术修养的提升来带动广播电视节目审美水平的提升,以促进国民审美标准的提升。
广播电视编导人员作为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把控者,其必然要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对节目内容有着深刻而独特的见解,这样同样有着较高文化素质的受众群体才会对节目产生信服和喜爱之感。
另外在如今更加多元化的时代,电视编导人员文化知识储备要深厚,要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口味的受众群体需求,提供令其满意的广播电视节目。虽然广播电视节目并不都是教育类节目,但对于社会公众起着思想引导、素质提升等作用,节目未见得会以教育片的形式来教育公众,但应当具备供公众反思、学习、体会的内容,这样广播电视编导人员才算是在真正意义上做好了自己的工作,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显然,想做到这一点,文化修养是非常关键的,要能将很深刻的内容融于丰富有趣的节目之中,既不引起公众的反感,也能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公众。
思想修养对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而言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指的是其应当具备奉献精神。对一档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而言,辛苦且默默无闻的一个工种就是编导人员,很多编导人员都具备默默奉献、成他人之美的品质,为节目默默付出。
另一方面指的是发挥社会舆论引导、价值理念引领以及正能量弘扬的作用。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职业使命。其不仅有责任和义务将节目制作得精彩,获得受众的喜爱与认可,同时也要在节目中渗透正能量,用节目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群体。因此,编导人员要具备很强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等。
广播电视节目的艺术性要求决定了编导人员必须具备很好的审美修养,对美的事物有着很敏锐的眼光。作为编导人员,应当发现节目中美的元素,并对其加以修饰、加工、放大,带动节目审美内涵的提升。如对生活类节目,编导人员要尽量挖掘让人感动的内容,既让节目看起来真实自然,又能让受众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另外对编导人员而言,其有义务利用其审美修养赋予广播电视节目美感,以带动社会公众审美水平的提升。这一点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尤为重要,随着新媒体的大量崛起及其之间竞争的加剧,网络媒体内容有往低俗、媚俗、恶俗的方向发展的趋势。面对这一形势,广播电视编导人员更有义务以自身审美修养的提升来扭转局面,遏制社会审美的“三俗”化。
任何艺术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创新就是艺术的生命,任何艺术诞生的过程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对广播电视节目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这其中既包括着艺术上的创造,也包括内容上的创新。
面对着新媒体时代的激烈竞争,广播电视编导人员非常有必要去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求新、求异,在不断提高节目的艺术价值的同时推陈出新,让节目不断呈现出崭新的生命力。
广播电视编导的节目制作过程就是一个以艺术价值为追求的不断创新的过程,艺术修养是编导人员创作的源泉,没有对艺术的思考便没有节目的创作。不断提升艺术修养可以有效加深编导人员对节目创作素材的理解,同时也让编导人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素材,获得加工、整理素材的灵活思路。另外艺术修养的提升必然会带动节目艺术价值的提升,艺术价值的提升势必会带动节目质量和关注度的提升。
如今对许多新媒体的“三俗”做法,社会公众已经开始感到厌恶,也开始对更高审美水平的节目产生了非常大的需求。这对广播电视节目而言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契机,作为决定节目质量和艺术价值的编导人员,应当积极抓住这个机会,以自身艺术修养的提升来重新占据主流地位,在提高社会公众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同时,重树自身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进而实现自身的社会责任与使命。
艺术修养的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艺术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思想和文化方面的内容。编导人员要坚持广博的涉猎与深入的思考,对任何事物都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以美的认知去看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挖掘美的元素,加深自身对美的感悟与理解。同时编导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学习政治理论、艺术、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应用,与节目制作相融合,使不同内容不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另外,编导人员也要格外注重自身思想修养的提升,对发生在身边的社会问题要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人生感悟。
艺术高于生活但也来源于生活,并且最终也要服务于生活。广播电视节目也是以服务人们的生活为目的的,因为其本身便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社会价值取向等重任。因此编导人员艺术修养的提升必须以对生活理解与感悟的加深为前提,这样对社会公众而言,其制作的节目才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相反,过于脱离生活的电视节目必将被社会公众所厌弃。特别是对民生类节目编导而言,其应当积极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切身了解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了解群众的生活感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这样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才能使节目的吸引力和公信力有所提升。在深入生活的同时,编导人员的艺术修养必然随着其生活阅历的丰富而有所提升,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其节目艺术价值的有效提升。
广播电视媒体要不断加大节目编导队伍的培训力度和密度,努力拓展编导人才队伍艺术视野的广度和高度,着力提升编导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新时代,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提高质量作为节目的生命线,从创作源头抓起,繁荣艺术创作。
要持续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建好、建强、用好和用足“创作采风基地”,让其成为节目编导扎根基层的“桥头堡”和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的“发动机”,为创作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发挥更大的作用。
广播电视节目编导人员的艺术修养对节目的质量、品位等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当前受众审美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编导人员有必要提升自身艺术修养,促进节目艺术性和趣味性的提高,巩固自身在受众群体心中的主流地位,重拾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不断创作出更具艺术价值节目,带动社会公众审美标准和审美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