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云
辽宁省凌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凌源 122500
牛泰勒虫病的病原有环形泰勒虫和瑟氏泰勒虫,寄生在牛的网状内皮细胞和红细胞内,其中环形泰勒虫是该病的主要病原,虫体小于红细胞半径,并具有环形、逗点形、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态,但多数呈环形和椭圆形。一个红细胞内可寄生1~2个虫体,多见2~3个。经姬姆萨液染色后,原生质变成淡蓝色,含有1块染色质块。红细胞的感染率通常为10%~20%。
寄生在红细胞内的瑟氏泰勒虫有环形、圆形、椭圆形、杆形多种形态,主要是杆形。
泰勒虫的生活史需要2个宿主参与,环形泰勒虫在牛体内进行无性繁殖,牛是中间宿主;在蜱体内进行有性繁殖,蜱是终末宿主。
牛泰勒虫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发病季节通常与蜱的活动季节有密切关系,一般发生在6月上旬至8月中旬,其中7月份是发病高峰期,8月中旬后逐渐平息[1]。但是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该病的发生可能会提前或延后。同时,在该病流行的地区,犊牛发病较多,尤其以1~2岁牛发病最多。
牛泰勒虫病的潜伏期为9~25 d,常呈急性经过,大多数病牛发病4~20 d后趋于死亡[2]。病牛的具体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0~42 ℃,为稽留热。由于体温的升高,病牛精神抑郁、无力行走,个别表现出昏迷、卧地不起、呼吸和脉搏加快等症状。眼结膜初期充血肿胀,然后贫血、黄染、布满绿豆大血斑[2]。发病初期病牛的食欲退减,体表淋巴结肿大,有痛感,结膜潮红、流泪。发病中后期喜欢吃土或吃其他异物,反刍次数明显减少,随后渐停,弓腰缩腹。起初便秘,而后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且粪便中带有黏液或血丝。血液稀薄,不易凝固。
经过病理剖检,发现病牛的尸体消瘦、血凝不良。体表的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呈红褐色。脾脏、肝肿大,脾髓软化,脾被膜血管怒张,出现很多大小不一的圆形和出血性结节。肾脏表现也有散落分布的灰白色结节。皱胃黏膜肿胀、充血,有出血点和大小不一的溃疡,瓣胃内容物干固,真胃黏膜的中心凹陷、外围隆起。
牛泰勒虫病的死亡率为40%~60%,如果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将对养殖场带来一定的损失。所以,一定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避免该病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是避免该病发生的关键,应该根据本地区蜱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生活规律,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灭蜱。通常来说,若蜱在每年的4月份开始落地,并活动至墙缝准备发育为成蜱的脱变,这时用含杀虫药物的泥土将墙缝全部堵死,将若蜱杀死。于每年的5~7月份可用杀虫药物喷洒牛体表面,进行体表驱虫。于每年的9~10月,成蜱又开始落地准备到墙缝中产卵,这时要再次使用含杀虫药物的泥土将其彻底封死,以消灭成蜱。
常用的灭蜱药物包括0.2%害虫敌、0.2%辛硫磷、1%马拉硫磷、0.2%的杀螟松。为了降低抗药性、增强杀蜱效果,杀虫药物要交替使用。同时,配合使用伊维菌素等抗生素类抗寄生虫药能取得更好的驱虫效果,既能驱除牛体表的寄生虫,又能控制体内的线虫。
在蜱大量繁殖和滋生的阶段,一定要禁止牛群放牧,应改为舍饲,以免牛群受到蜱的侵害。在进入牛舍饲养前,将牛舍彻底灭蜱、消毒后才能进行饲养,给牛群提供一个无蜱的生活环境。
在牛泰勒虫病的流行季节,可使用贝尼尔(3 mg/kg)制配成7%的溶液进行肌肉注射,每间隔20 d使用1次,可以有效预防瑟氏泰勒虫病。此外,疫苗接种也能有效预防该病,预防环形泰勒虫病可注射环形泰勒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接种后20 d就可产生免疫力,免疫保护期在82 d以上,能保护牛群安全度过疫病流行期。但是此疫苗对瑟氏泰勒虫病没有效果。
应该防止外来牛将蜱带入场区或者本地牛将蜱带到外地,因此,应在每年的9~10月份无蜱寄生的季节进行牛只的调运,并进行一次灭蜱处理。如果在其他月份需要调运牛只的,一定在调运前后经过严格的隔离观察,并给与一次灭蜱处理。
针对牛泰勒虫病,必须早做诊断和隔离治疗,根据不同的病症,给与不同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治疗药物有:①贝尼尔,按照3.5~7 mg/kg用蒸馏水配成7%溶液,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 d。对重症病牛可适当加大剂量。②黄色素,按照3~4 mg/kg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配成0.5%~1%溶液,静脉注射。③阿拉普林,按照1 mg/kg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配成1%~2%溶液,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3 d。
对患病严重的牛在驱虫的同时,应根据发病情况采取补液、强心、补血、健胃、消炎、缓泻等药物及抗菌素药物对症治疗。
牛泰勒虫病作为一种急性、血液原虫病,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强化灭蜱工作,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