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颖
10月30日,78岁的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抵达北京,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首位访华的外国领导人。与此同时,这也是阮富仲第三次担任越共总书记后的首次出访。
除了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及德国总理朔尔茨等多国领导人近期也将来华访问。在二十大闭幕后的约十天时间里,北京迎来了一波“外交热潮”。
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阮富仲举行会谈。双方一致表示,要秉持“十六字”方针和“四好”精神,巩固传统友谊、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政治互信、妥善管控分歧,推动新时代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会谈现场,阮富仲称自己实现了“对习近平同志的承诺,那就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2021年1月我再次当选越共中央总书记后,中国将是我首个出访的国家” 。而5年前的11月,在中共十九大闭幕后,越南也正是习近平首次出访的目的地。
就在中共二十大闭幕的第二天,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还给习近平发来贺电。这份贺电写道:“我期待早日同您再次见面,就重大战略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进一步增进双方政治互信,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中越领导人往来之间的多个首次绝非偶然,更是因为中越两党、两国间长期以来的密切交往和传统友谊。自上世纪末提出以来,“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十六字”方针成为发展中越两国关系的指导原则。2015年11月,习近平在访问越南时曾系统阐述 “四好”精神的丰富内涵:第一,中越要做互信互助的好同志;第二,中越要做合作共赢的好伙伴;第三,中越要做相亲相望的好邻居;第四,中越要做常来常往的好朋友。
越南翰林社会科学院学者黄惠英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近期在越南,中共二十大是一个特别热的话题。中国在过去五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越中两国在政治体制和发展模式上有很多相近之处、两国文化相通、有悠久的友谊传统。中国的巨大发展成就会为两国合作加入更大的新动力,中国的国家发展理论为越南提供更多、更有说服力的理论参考。越南最近的快速发展也很好地促进双方的合作。
与此同时,黄惠英观察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近些年中国提出很多全球性的倡议,如“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些倡议在周边政策的推动下,将会给周边国家带来更多、而且有实质性的利益。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是又一位近期来华访问的周边国家领导人。在宣布谢里夫来访消息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出,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和“铁杆”朋友。
在启程访华之前,谢里夫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感动,我心里感到非常温暖,能够成为二十大后首批访问中国的外国领导人之一。中国是我们非常友好的兄弟国家,这体现了我们两国友谊的深度,以及我们两国相互理解和联系的力量。”
今年,巴基斯坦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洪水灾害,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和许多中国企业向巴基斯坦慷慨地伸出援手。谢里夫特别对此表示感谢。
对于两个邻国的率先来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薛力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样的安排是情理之中,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越南又是共产主义国家的‘五朵金花’之一。尤其是越南,一直很注重向中国取经。”
薛力还指出,周边外交本身在中国外交中就处于优先地位。从经济领域来讲,东盟和欧盟不断交替,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与东盟、欧盟进出口额分别为1.35万亿元、1.31万亿元。东盟反超欧盟,再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进行了二十大后的首场外事活动,在北京会见了东盟国家驻华使节。“中国将继续视周边外交为对外关系首要,把东盟放在优先位置。”王毅强调。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分析认为,近年来,美国不断在中国周边点火和拱火,尤其是拜登政府正在把“印太战略”作为全球安全战略的重点,希望以此来围堵中国。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对于今天的中国外交来说,紧迫性和战略意义都在进一步凸显。
10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举行会谈。会谈后,习近平和阮富仲共同见证双方签署的合作文件。图/新华
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朱锋认为,报告向世界传达了中国要不断促进、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安全、可持续合作的坚定声音。今天的世界政治经济都在面临新的严峻复杂的危机,亚、非、欧多国领导人密集来访,正体现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对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亚洲国家领导人到访后,坦桑尼亚总统哈桑成为二十大后中方接待的首位非洲国家元首。值得一提的是,坦桑尼亚也是习近平2013年就任国家主席后非洲之行的首站。访问期间,习近平在坦桑尼亚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并在演讲中表示,中国和非洲一直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也是在那一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这十年来,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东非有了高速公路,非洲特色商品走进中国市场,中非贸易规模稳步提升。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与非洲的密切合作,也体现着中国的大国担当。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
中国对非洲的重视也体现在高层的交往上。2013年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四度访问非洲。此外,自1991年以来,中国外长每年首访都选择非洲,以此开启全年的对外交往。
“习近平的连任将有助于保持中非关系的连续性,中非关系可以说在习近平的领导下达到了顶峰,未来非洲还将继续成为中国外交事务的关键部分。”华盛顿国防大学非洲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保罗·南图利亚认为。
这一波“外交热潮”中,还有一位来自欧洲的领导人,就是德国总理朔尔茨。一段时间以来,外界对朔尔茨的访华高度关注。因为这次访华不仅是他任内首次对中国的正式访问,他也成为中共二十大后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同样还将成为三年来首位访华的欧盟国家领导人。
事实上,朔尔茨本次出访顶着很大舆论压力,相较于三年多前,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中德关系、中欧关系也在经受新的挑战。
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长达六年时间,中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2020年,中国也超过了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但今年以来,拜登政府试图联欧制华以及俄乌冲突的影响下,德国以及欧洲内部时有与中国“脱钩”的声音。
从更长的时间线来看,查塔姆研究所欧洲项目的高级研究员汉斯·昆德纳尼还注意到,中美关系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德国等欧洲国家一直试图在两个超级大国间寻找平衡。《外交政策》杂志则指出,自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后,欧洲越来越不愿意与美国一道,站在中国对面。
《纽约时报》文章认为,面对“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欧洲正在试图找回领导力,而朔尔茨正在努力担起这一角色。
从朔尔茨出访前的公开表态来看,他本次访华的意愿十分强烈。朱锋注意到,在刚刚过去的欧盟峰会上,朔尔茨明确在会上强调了,“去北京访问对我很重要,没有任何一个欧盟国家愿意和中国‘脱钩’。”朱锋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称,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波外国领导人的密集訪华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未来世界政治经济走势的普遍担忧,以及对现有美国强势政策的不满。
薛力则认为,二十大后这波“外交热潮”,可能反映了中国外交新布局的一个特点,即不单单是周边外交,我们将会更加强调同“友华国家”发展关系。他进一步解释说,从目前来看,美国明确把中国树立为战略竞争对手。从前,美国是全球化的推动者,现在反而转过来,着力打造自己的“小院高墙”——美国正在试图形成以基督教新教国家、五眼联盟、北约等为代表的组织联合别的一些国家,在不同的功能领域对抗中、俄等国家。这样下去,新西方主义和新东方主义的对抗可能会强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将一方面保持和美国的接触和对话,推动中美关系重回稳定发展轨道。此外,中国会强化同友华国家进行合作。从宏观层面而言,中国外交将坚持“四大布局”,即“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不过,周边和“非美国家”的重要性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连续出现在党代会的报告中。
薛力观察到,随着时间推移,“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构想正在不断完善和实践。在全球治理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到2021年间分别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等倡议。
薛力认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以“伙伴外交”和“一带一路”为措施,构成了中国在外交上“新型礼治”的具体实践。其中,“伙伴外交”更侧重于发达国家,“一带一路”则更侧重于发展中国家。
在“一带一路”新发展上,中国去年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对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欢迎其他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在“伙伴外交”上,今年中国在安全领域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将解答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的时代课题。
此外,二十大报告还指出,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薛力说,这正是“新型礼治”的一种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崇尚“礼不往教”,即各国要走什么样的道路,要由各国人民自己来选择,别人替代不了。按照二十大报告指明的方向,中国还将继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独特的中国模式也许会给一些国家带去示范效果,但中国不会主动输出自己的模式。
薛力认为,世界正在进入各种文明共存与竞合的长时段。不同文明体之间既竞争又合作成为国际格局的新特征,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文明难以继续像过去五百年那样主导世界事务。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东盟国家将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要多边会议,这也意味着,全球治理将迎来“亚洲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