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源
电子烟终于成“烟”了。
近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称,将自11月1日起对电子烟开征消费税,税率标准为36%(生产环节)+11%(批发环节)。此前,中国对电子烟仅按照普通消费品征收13%的增值税。此次电子烟消费税是参考乙类卷烟税率进行,不过并没有增加从量税。
这一消息被认为是针对电子烟行业强监管的“最后一只靴子落地”。2021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电子烟正式被纳入传统烟草监管。今年,《电子烟管理办法》和《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两大监管措施的相继施行,也意味着对电子烟的监管逐步向传统烟草看齐。
近十年,电子烟行业如同坐上过山车,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经历了数次大起大落。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电子烟市场规模为5.5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增至83.8亿元,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2.5%。中国电子烟企业数量也从2013年的4.54万家快速增长至2020年16.84万家。
然而伴随行业“野蛮生长”,电子烟的问题也开始暴露——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无证经营等行业乱象频现。为此,我国不断加大电子烟监管力度,近两年更是迎来政策密集发布期。
在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敖伟诺看来,征税在意料之中。新政还进一步鼓励电子烟出口。敖伟诺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消费税征税范围仅针对中国境内销售产品,出口的电子烟产品免征收本政策涉及的消费税,并且还享受原来退税13%政策。
海外出口是国内电子烟产业的重头。《2021电子烟产业蓝皮书》显示,2021年电子烟国内市场规模(零售)预计为1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同期中国电子烟出口总额达到1383亿元,同比增长180%。
图/视觉中国
消费税的开征,势必会提高电子烟的成本,进而压缩电子烟的利润空间。根据规定,电子烟生产环节纳税人,是指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并取得或经许可使用他人电子烟产品注册商标的企业。通过代加工方式生产电子烟的,由持有商标的企业缴纳消费税。电子烟批发环节纳税人,是指取得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并经营电子烟批发业务的企业。电子烟进口环节纳税人,是指进口电子烟的单位和个人。
换言之,品牌商和批发商需要承擔的税率分别是36%、11%。
而且随着成本上涨向上下游传导,电子烟的最终成本远不是增加“36%+11%”这么简单。电子烟行业专家、国内电子雾化行业专业媒体“蓝洞新消费”主编陈中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生产环节涨价后,各环节的成本都会有所增加。
中泰证券曾以生产环节消费税率36%,批发环节消费税率11%对电子烟利润的影响进行过测算。以一颗终端售价33元的烟弹测算,征税前各环节总税负为4.3元,征税后增量税负可达到8.2~14.2元,也就是税负最高变为原先的3倍多。
电子烟接下来或会迎来涨价潮。在陈中看来,涨价是铁定的,如果不涨价,意味着各环节的毛利率会掉一半,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活下去。据他了解,国内43家持证电子烟品牌已在10月27日晚12点前完成出厂价填报,涨价幅度在30%~40%,以基本对冲征税带来的冲击。
涨价的同时,电子烟市场或将重新洗牌。对于头部品牌来说,涨价反倒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国盛证券分析,电子烟龙头企业可凭借规模化、自动化、议价能力强等多重优势平抑加税影响,伴随中小企业率先清退,行业集中度预计持续提升。
加征消费税后,电子烟或将彻底告别“暴利时代”。2021年与2022年上半年,雾芯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43.09%与41.41%,思摩尔国际的毛利率分别为53.6%与47.9%,这种高毛利或很快即将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