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湖之滨、抚河之畔,鱼米之乡塘南。状元故里、贺郎民歌,千年古镇柘林
塘南镇2021年财政总收入跨越亿元大关,首次跻身亿元乡镇行列
健全环境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专门开发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让村民扫码即可报备维修
积极探索“非遗+”模式,让非遗塘南贺郎歌“活起来”,曾于2019年受邀参加央视春晚井冈山分会场节目录制
高质量打造“现代农业强镇、历史文化名镇、水韵秀美古镇、魅力旅游小镇”四张名片
鄱湖之滨、抚河之畔,鱼米之乡塘南。状元故里、贺郎民歌,千年古镇柘林。作为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大镇,塘南镇近年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高质量打造“现代农业强镇、历史文化名镇、水韵秀美古镇、魅力旅游小镇”四张名片,奋力谱写“水韵塘南 状元故里”的新篇章。2021年,塘南镇财政总收入跨越亿元大关,首次跻身亿元乡镇行列。
治气保蓝,为蓝天增“气质”。塘南镇多管齐下,突出重点,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全面开展禁燃禁放、餐饮油烟、露天烧烤、垃圾焚烧、垃圾资源化利用、“四尘三气”等专项整治。聚焦秋冬季节烟花爆竹、重污染天气和秸秆禁烧,加强部门协作,突出管控重点,组织镇、村干部深入村、组、户开展“大宣传、大督查、严执法”行动,实施拉网排查、清单推进、闭环整治,实现网格化监管、精准化治污、常态化防控。秋冬季、农忙季的空气污染事件基本“清零”,重大节会、重要时段“气质”更优,更出众,做到了迎“蓝”而上,向“美”而行。
治水保清,为绿水增“颜值”。在塘南镇协成村的三风广场,有一座看似篱笆围起来的“小花园”,实际上是一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村民的生活污水通过污水收集管网引到这片人工湿地后,经过微生物和植物的净化,再排到农田用于灌溉。目前,塘南镇已完成污水处理终端16个,2022年在建的还有8个。结合“河长制”行动,积极治理涉河排污口,加大对破坏水域生态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控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水排放入河,加强抚河沿岸管理,及时清理河道沿岸垃圾及水面漂浮物,确保镇内水域生态安全,全面提升水域环境质量。
治土保净,为大地添“品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和建设用地供应政策,科学安排建设用地,着力破解用地矛盾,拓展用地空间。全镇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上下功夫、做文章。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不仅促进了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发展,还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农村提供了发展空间。
由点到面,示范推广整治经验。塘南镇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主要目标任务。采取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形式,部署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任务,并针对实际加大了农村户厕改造和入户道路建设力度。截至2021年年底,全镇累计改造农村厕所1万户,修建生活污水管网42余公里,村庄环境基本实现整洁有序,村民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以张溪村为例,村里发动农户开展庭院、屋内、畜禽养殖场所等环境整治,规范庭院内外物品摆放,实施农房风貌整治100余户,改水、改厕200余户。50余户村民家门口挂上了“清洁文明户”牌子。“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场景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水泥路面干净整洁,农房窗明几净,手绘墙画充满田园诗意,房前屋后花草环绕。接下来全镇将由点到面,整体提升,不仅追求干净整洁,还要追求美丽宜居阶段。渡口村、协成村等5个共同富裕样板村正在有序建设。
建管并重,确保设施持久管用。农村人居环境不仅要实现从“一处美”到“处处美”,还要实现从“一时美”向“长久美”的转变。为避免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塘南镇高度重视长效管护机制。制定了相关文件,明确政府、职能部门、镇街、村集体等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推动农村厕所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及村庄保洁设施等一体化运行管护。引入第三方保洁公司对环境基础设施进行专业管护,并优先聘用脱贫户担任农村专职保洁员。比如针对农村户厕管护难题,镇里专门开发了一款报备系统,并将“‘码’上办——塘南镇农村户厕改造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码”上办)字样的二维码门牌贴在村里。村民扫码报备,当天就会有维修人员上门检查维修。
促转型,推进产业经济结构升级。塘南镇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为了持续稳住农业基本盘,塘南镇不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生产向优、向绿、向好,农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全镇引进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投资千万元农业项目、20余家建筑企业落户投产,有力拉动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基地”,不断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生态塘南、绿色农产”影响力,23个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其中9个村的年经营性收入超过20万元。以工控陌上园为引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探索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持续做大、做强园区平台,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总结北星村、北联村集中土地流转试点工作经验,在全镇条件成熟的村开展整村集中土地流转工作,发挥土地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优势。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打造粮食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创农业品牌。充分利用塘南镇滨湖地区的水域资源,发展壮大水产品经济,在全县、全市打响水产品品牌。以张溪南坊小康示范村为样板,以点连线成片,持续打造一批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党建强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抓提升,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乡村美,看“颜值”,更重“气质”。塘南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既注重外部环境建设和改善,又强调练好“内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格局。塘南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助推文明乡风形成,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助推村民自治。注重培育、宣传先进典型,积极开展“五星文明户”“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一大批清洁卫生、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的榜样成为文明风尚引领者。群众从“袖手观”到“拍手赞”,从“站着看”到“动手干”,绿色生活方式逐渐形成。
扬传承,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塘南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塘南镇积极挖掘本地文化底蕴,创新思路,以“红色传承”为底色,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打造具有塘南本土特色的文旅品牌,描绘文旅融合的画卷。塘南贺郎歌是南昌地区婚庆喜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2014年被评为第四批南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唱李寿印获评代表性传承人。为了让非遗活起来,塘南镇加大保护传承力度,打造塘南贺郎歌表演团队,编排贺郎歌舞,以一人领歌、众人喝彩为主线,结合唢呐、锣鼓等当地特色音乐元素,艺术再现婚嫁喜庆热闹场景,先后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还于2019年受邀参加了央视春晚井冈山分会场节目录制。塘南镇持续深入挖掘与丰富塘南贺郎歌文化内涵,创新非遗传承方式,积极探索“非遗+”模式,助推非遗与旅游联姻牵手,走进景区活态展示。塘南贺郎歌表演成为原城纪·南昌迎春灯会的常驻表演节目,与南昌采茶戏、向塘灯棍节、蒋巷黄河灯共同成为昌南四大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