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贤县是南昌的东大门,有1700多年的建县史,意为“进能纳贤”之地,自古被誉为“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是长江、珠江、闽南3个经济三角洲的共同腹地
是南昌市都市型农业绿色环保生物食品生产基地、江西省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国家河蟹生产出口基地和沿海大中城市的生态休闲旅游“后花园”
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全市第一,高桥水厂水源地连续四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为“优秀水源地”,形成一根针、一支笔、一盆花、一瓶酒、一张网、一只蟹、一株茶等七个特色支柱产业
进贤县是南昌的东大门,有1700多年的建县史,意为“进能纳贤”之地,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自古被誉为“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是长江、珠江、闽南3个经济三角洲的共同腹地,已融入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八小时经济圈”,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战略地位。
进贤县境内有90万亩山,90万亩水,90万亩耕地,号称“三山三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尤其是面积达32万亩的军山湖, 是全国最大的县域内湖,被誉为进贤的北部明珠和绿色聚宝盆。现已成为南昌市都市型农业绿色环保生物食品生产基地、江西省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国家河蟹生产出口基地和沿海大中城市的生态休闲旅游“后花园”。
近年来,进贤县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按照“发展特色经济、壮大特色产业、打造特色板块”的思路,形成了市场占有大、产品品牌响、竞争能力强、地方特色鲜明的“七个一”特色支柱产业,即医疗器械“一根针”、文化用品“一支笔”、高空礼弹“一盆花”、食品加工“一瓶酒”、钢架结构“一张网”、特种水产“一只蟹”、万亩茶园“一株茶”。活力进贤、品质进贤、幸福进贤、秀美进贤正在焕发勃勃生机。
进贤把“生态立县”作为“十四五”四大发展战略之一来实施,提出了“打造和谐共生、诗意栖居大美进贤新画卷”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为抓手,以源头治理作为根本策略,坚持保护与修复一体,不断拓展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高标准制定指导文件。县委印发了《进贤县在全面建设美丽江西中充分彰显省会担当实施方案》《进贤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提出全县全面建设美丽江西的8个总目标、26项措施、74项具体任务,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高规格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为副组长,其他县委常委和副县长为成员的全面建设美丽江西组织领导机构,落实县委、县政府部门职责分工,夯实全面建设美丽江西组织基础。
高水平建设秀美进贤。编制《进贤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重点篇章,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图、施工图、任务书。坚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秀美进贤建设,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13个、省级生态村15个、市级生态村177个,力度和规模走在全市前列。
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全市第一,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主要举措就是“一查三治三管一降”。
“一查”,即深入开展建筑扬尘违法、违规行为查处。拓展“综合执法”内涵,持续实施“亮剑”行动,推进建筑工地、渣土运输、道路、储备土地裸土和砂石堆场、混凝土搅拌扬尘整治,全县扬尘治理成效显著。
“三治”,即开展餐饮油烟、汽车尾气和秸秆禁烧烟气治理。县城区200多家餐饮单位全部安装使用油烟净化装置,城区露天烧烤摊位全部进店经营。组织执法人员经常开展柴油货车尾气现场抽查,全面治理汽车尾气超标排放行为,减轻空气环境质量负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生态化产业化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在全县逐步形成。
“三管”,即开展工业废气、燃煤锅炉、镇村公交运行等重点领域监管。重点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治理,化工、医药、喷涂、电镀、钢结构等行业企业全部安装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深入推进燃煤锅炉淘汰执法监管,燃煤锅炉全部改成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积极倡导绿色出行,全县264个行政村公交出行全覆盖,行政村公交通达率100%。
“一降”,即推进工业企业综合能耗稳步下降。综合运用法律、行政、财税等政策,实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下降15%左右。
进贤的水环境指数在全市名列前茅。塔城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军山湖区等5个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县级高桥水厂水源地和15个乡镇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保持100%,高桥水厂水源地连续4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为“优秀水源地”。主要举措就是“七个重点”,即“重点管、重点巡、重点建、重点改、重点推、重点查、重点防”。
“重点管”,就是把保障城乡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作为重点管理方向,“一源一档”建立城乡水源地基础信息管理体系,“一源一案”建立城乡水源地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重点巡”,就是加强巡河巡湖常态化管理,设立县级总河长、总湖长2名,县级河湖长9名,乡级河湖长27名,村级河湖长162名,县级河湖长开展巡河巡湖80人次,乡级河湖长开展巡河巡湖400人次,村级河湖长开展巡河巡湖8000人次。
“重点建”,就是建成县城、高新区等一批集镇污水处理厂,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70多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实施青岚湖水环境综合治理。
“重点改”,就是改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完成554户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建设,配套率达到100%。
“重点推”,就是全力推动县域省道“两整治一提升”环境综合整治。投资近1.8亿元,对省道“白改黑”路面实施改造提升工程,打造“畅、洁、绿、美”的省道环境。
“重点查”,就是县水利部门和检察机关建立“水行政执法+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强化水政执法零容忍,在文港、李渡、架桥等乡镇设立值勤点3个,24小时常态化巡查,查处多起涉砂违法行为,对非法采砂起到强力震慑作用。
“重点防”,就是保持禁捕退捕高压态势。沿湖12个乡镇组建了15支180余人的专业护渔队伍,精准打击违法违规捕鱼行为。
通过有序治理,全县水环境实现了“三个变化”:一是治理水平大提高,变治标为治本;二是水质大提升,变浑水为清水;三是观念大转变,变有名为有实,促进了河湖水质改善。
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主要举措就是“四个深入推进”。
深入推进禁塑工作,开展40余家塑料制品企业现场检查,制作播放塑料污染治理宣传广告,在文化娱乐场所、各景区景点、星级宾馆张贴防治塑料污染治理宣传画1万余张。
深入推进废物污染管控,全面排查危险废物产生数量,确保危废安全管控。
深入推进科学种植农作物,严格控制化学肥料总施用量,制作1万余份“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做到测土配方进村入户到万家,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90%以上。建成李渡等乡镇面积达4000亩的4个水稻、茶叶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深度试点农药化肥减量化。
深入推进湿地生态保护,开展“湿地银行”试点工作,融入社会资本1000余万元开展湿地修复,倾力打造全省湿地保护和修复示范样板工程。精心打造青岚湖、磨盘洲省级湿地公园,保障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