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谷滩区,古称鸿鹄滩,因水鸟栖息之地而得名,后取谐音演化为红谷滩
这里是江西省行政中心、金融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创新中心,拥有全省唯一金融商务区,率先打响全球城市级VR产业发展“第一枪”,成功举办四届世界VR产业大会并成为永久会址,构建了以VR产业、元宇宙、数字经济、金融商贸、总部经济等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坐拥省文化中心、绿地双子塔、秋水广场、江南第一大沙漠厚田沙漠等地标,“一江两岸”灯光秀创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南昌“一江两岸、双城拥江”的核心,也是南昌的“城市客厅”和“形象窗口”
双子塔
南昌古称“洪都”,地处赣江下游,鄱阳湖西南岸,“襟三江而带五湖”,辖域内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红谷滩区作为南昌市重点发展的CBD,依傍赣江沿线,拥有赣江、乌沙河、前湖、九龙湖等河湖,还有多条水系明渠、多个水库和山塘。丰富的水系资源,既是全区发展的优势条件,也为辖区水系治理提出了严峻课题。如何在发展中守好绿水青山,尽快补齐生态短板,是红谷滩区的必答题。
前湖,位于南昌城区西南部,水域面积1.66平方公里,总库容为580万立方米,上游主要有红角洲片区的华南城水系和云溪水系。今日的前湖,湖面清澈,两岸植被茂盛。而在几年前,前湖的水质并不达标。
近几年,红谷滩区共计经历中央、省级环保督察4次,2018年指出华南城水渠(入前湖主干渠)为黑臭水体;2021年时,指出赣江丽景路、世贸路雨水排口存在水质不达标,且前湖出现蓝藻问题。
问题源于哪里,病因又在哪里?红谷滩生态环境局以及红谷滩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红谷滩区城管执法局)前期调查研究给出的答案是:因红谷滩区仍处于开发建设时期,部分省市重点工程为了赶工期进度,雨污管网建设比较粗糙;同时,部分区域由于建设时间较久,存在雨污合流现象;另外,跨区域雨污混接整治工作推进不同步,且水污染问题易反复,导致下游水体水质不稳定。
2021年11月24日,南昌市召开前湖水系整治工作调度部署会,提出的要求是,3个月初步见成效,6个月有大成效,一年内有大变化。
红谷滩区立即启动截污纳管排查整治工作。经过系统性溯源,拉网式排查,区里先后排查出排污口59处,发现问题混接点28处,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截污纳管之后,就是清淤。区里对华南城水渠、云溪水渠、红谷南大道水渠转盘、乐水渠、曲水渠、清远渠等进行了逐一清淤,总计清淤长度约9300米。同时,通过生态补水泵房为前湖每天补充10万~17万立方米的活化水源,还在前湖边缘湾角安装了10台活水泵,有效活化了前湖水体。
针对前湖水系沿线植被破坏严重,雨季易发生水土流失,可能影响到前湖储水的问题,区里从三个方面开展了面源治理。一是对莲花桥入湖口、云溪水渠入湖口、前湖水库沿线实施打木桩护坡和连锁式护坡,总计完成约4475米;实施完成草皮绿化护坡约1.16万平方米;垒石、抛石护坡固基150米,实施完成生态滤坝10座,铺设鹅卵石压底泥约8000立方米。二是对红角洲景观水渠、华南城水渠、云溪水渠、永强水渠、物化渠沿线违规开垦的菜地进行清理,共计清理约5.8万平方米。三是在前湖水系沿线种植各类树木1.1万多棵,栽种水生植物约215万多株;对水系沿线岸坡裸土复绿22万多平方米。
在水系沿线进行生态治理,先后完成南航闸、妈妈湖岸线场地平整1.3万平方米;莲花桥下护坡铺井字砖530平方米;莲花桥桥头、云溪桥桥头人工抛投片石共计260立方米;华南渠渠底抛鹅卵石80立方米、铺土工布100平方米;华南渠曹家桥段重力式挡墙基础抛石已完成120立方米;莲花桥苗圃基地撒草籽、铺绿网已完成4.3万平方米。同时,安排相关执法部门对前湖水系周边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的执法巡查,对排水不达标的单位,责令进行整改,确保水系治理工作常态长效。
经过半年多的综合治理,永强渠、云溪水渠、华南渠等前湖上游水系的整治已经完成,前湖水质显著提升,水环境明显改善,水生态持续向好。2022年6月氨氮浓度比去年12月下降18%,水质维持在V类以上,稳定达到一般景观用水水质要求,基本实现“半年取得明显成效”的阶段性目标。
乌沙河,赣江下游左岸的一条支流,河长约40公里,为南昌市提供了农业、生活和工业等多方面用水,构成了南昌市部分河流沿岸的重要景观带。乌沙河水系的治理工作已于2021年3月基本完工。
从2017年开始,红谷滩区就对乌沙河北段的水环境进行了整治。经过全面排查,红谷滩的新丰和电排站、老丰和电排站和凤凰电排站3个前池存在雨污混接问题。对此,红谷滩区组建了专项专业排查整治队伍,排查雨污混接点,从末端进行追根溯源,从污水偷排、错接、雨污混接的源头采取工程措施予以截污,累计整改雨污混接点250余个,实现雨水、污水各行其道。
从2021年起,红谷滩区对乌沙河北段及3个前池实施了多次清淤,清除淤泥方量约25万立方米。同时,对3个电排站前池及乌沙河进行生态修复,包括种植水生植物设置生态浮岛、投放鱼苗河蚌、增设曝气装置等措施,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区里还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建设了4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有效解决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导致的污水外溢问题。
经过持续的发力整治,乌沙河北段水质有了明显提升。截至2022年7月,乌沙河北段水中的氨氮、溶解氧、COD、总磷等主要指标均稳定在地表水V类水以上,其中氨氮、溶解氧、COD等指标基本稳定在IV类水以上,比2021年的劣V类有了明显提高。
随着乌沙河全流域的水质、生态环境的大大提升,河道景观和人居环境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前湖水系治理和乌沙河水系治理,是红谷滩区水环境生态治理成效的缩影。近年来,红谷滩区多措并举,不断优化水系治理工作。
统一工作标准。为保证水环境整治工作有章可循、科学规范,红谷滩区城管执法局在《南昌市排水单元达标工作实施方案》《南昌市排水单元划分导则》等多项技术方案指引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专门制定了“一表两图”模板,解决了不同施工班组在排水单元排查、施工中不同步、不规范的问题。
组织专业培训。红谷滩区城管执法局组织专业单位对各参建单位和施工队伍每周开展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水环境整治各参建方和施工队伍的专业能力。
狠抓源头治理。坚持把源头治理作为水污染治理的“牛鼻子”,通过控源截污、面源治理、底泥清淤等措施,消除主要污染源头。全区先后累计整治完成排水单元雨污混接点整治630余处,改造污水管道约14.58千米,消除污水直排口18个,清理违规开垦的菜地7.5万平方米,清理受污染的河道约9.3千米,通过各项措施解决源头污水直排、中游面源污染、下游的底泥污染,全面提升全区水环境质量。
强化水体治理。通过引水活化、投放鱼苗、安装活水曝气装置、种植水生植物等方式,着力净化水体,恢复生物多样性。
开展生态修复。大力开展生态护坡、岸线复绿、裸露黄土整治等行动,推动河湖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面貌。
加强执法巡查。在坚持水环境治理的同时,全面加强河湖水系执法巡查工作,特别是对在建工地和重点排水户实施重点监管巡查,严厉打击违规排水排污行为,及时消除水系污染隐患。2021年以来,全区出动执法人员300 余人次,对前湖、乌沙河、云溪水渠、华南城水渠、永强渠等水系周边各类工地开展检查180余次,对周边餐饮店、酒店、宾馆、企事业单位等600个排水户开展检查1200余次,立案查处1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