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以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为例

2022-11-15 05:21焦玉翠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齐鲁后备第二课堂

焦玉翠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目前,技能型人才与产业需求不匹配是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2022年5月1日实施的《职业教育法》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重申职业教育重要职责就是要在技能型社会建设进程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如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直以来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不少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大国工匠精神、大国工匠塑造,芙蓉工匠、天府工匠、齐鲁工匠培育进行研究[1-3]。已有的研究表明:课程建设是工匠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是“三教改革”集成点[4],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和重要载体[5]。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是“双高计划”建设重要内容,也是高素质工匠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6]。

传统观念认为第一课堂是工匠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只有第一课堂需要课程体系。然而目前职业教育迈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形势下尤其是“三全育人”背景下仅靠第一课堂显然是不够的,缺乏规范课程体系的第二课堂难以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然而,目前职业教育研究极少关注甚至完全忽视了第二课堂在工匠人才培养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以及可能的扩展空间[7-8],更鲜有对工匠人才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展开详细研究。

本文将在对第二课堂概念、作用及现实发展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第二课堂重新定位并以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为例对其意蕴展开剖析,创新性地提出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基于此,以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为例,对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构建内容、组织保障以及实施成效展开详细论述,以期为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第二课堂模式创新以及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一、第二课堂概念、作用及现实发展困境

(一)第二课堂概念

第二课堂概念最早于1983年由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提出,是指在第一课堂教学计划外,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的一些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9]。随着研究的深入,第二课堂内涵与外延不断丰富,主要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是以王国辉等为代表提出: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延续和补充,是对第一课堂时间拓展和空间拓宽,它侧重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有效衔接[10];另一种以彭巧胤为代表提出: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而言的,是高校规定的正常教学计划之外的课外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11]。近些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第二课堂作用日益凸显,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它不单是第一课堂的有益延续和补充,因此对于第二课堂的概念越来越多的学者更倾向于后者。基于彭巧胤观点,本文认为第一课堂是指按照教学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既包括公共课程、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也包括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开展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实践活动;第二课堂是相对第一课堂而言的,是指以学生兴趣、个性与特长为基础,以育人为核心,在第一课堂之外开展的一系列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意义的活动总称,具体包括思想素质养成、政治觉悟提升、文艺体育项目、志愿公益服务、创新创业创造、实践实习实训、技能特长培养等内容。

(二)第二课堂作用

长期以来,第二课堂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第二课堂具有鲜明的自主性与灵活性,长期以来活跃在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丰富了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激发内驱力,开阔视野,发展个性与特长,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第二,第二课堂有效补充配合第一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对学校育人效果产生积极影响。第二课堂具有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时空开放性、参与主动性等第一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12],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力地补充第一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就业竞争力,潜移默化地提升学校教育的育人效果。

(三)第二课堂现实发展困境

虽然第二课堂在高等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长期以来第二课堂处于边缘化低效状态[13],尤其现阶段随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到来,第二课堂存在明显的发展困境。

第一,第二课堂长期以来担任着“配角”的角色,处于“被动”状态。传统第一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在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训练中占据核心主导地位。第二课堂虽然有效地配合第一课堂开展各类活动,实现了对第一课堂有效延续与补充,但是长期以来对其定位是“配角”的角色,是配合第一课堂的从属课堂,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虽然近些年来对其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对其定位从未达到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的地位。

第二,第二课堂活动虽然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缺乏系统化设计与规划。正是由于长期以来教育界与学界对第二课堂传统性定位认知,第二课堂活动虽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但是绝大多数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多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缺乏系统化设计与规划,资源无法得到充分运用,导致第二课堂的潜在价值无法实现。

综上,第二课堂发展困境主要是因为对其认识不够,定位不准。新形势下,尤其是新职教法实施以来明确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若继续忽视第二课堂应有地位与作用,显然难以完成建设技能型社会重任。因此新时期应打破传统认知与惯性操作,全面革新思路,对第二课堂重新定位,充分挖掘认识其在工匠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价值。

二、第二课堂的重新定位与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以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为例

(一)第二课堂的重新定位

1.第二课堂重新定位的理论剖析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重新定位到底是什么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剖析。

一方面,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现状探讨第二课堂地位。目前我国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形势下对人才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更需要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众所周知,第一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大学生更多的时间在第一课堂之外,也就是本文中所指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具有内容多元化、形式灵活性和参与自主性等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有正向显著影响[14],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性思维、创造型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大背景下第二课堂优势与功能更加凸显,现阶段第二课堂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顺应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强内涵式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无可替代的关键平台。若不把第二课堂摆到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的位置,仅把其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其巨大价值就很难发挥出来,高职院校根本不可能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也很难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将第二课堂地位提升到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的位置,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培育大国工匠、建设技能型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另一方面,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第二课堂定位。现有研究表明: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新时期高职院校办学思想向着服务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方向发展,教育目标越来越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15],第二课堂恰恰顺应这一趋势。第二课堂具有第一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是大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特长发挥、个性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服务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渠道。在这种背景下,第二课堂仅作为第一课堂的“配角”,其个性化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其独特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只有地位平等,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对人才个性化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培养的独特优势,才能真正深挖学生潜力与个性,激发学生内驱力,才能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因此,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地位平等,对顺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潮流满足现实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第二课堂不再是第一课堂的“补充”与“延伸”,它与第一课堂“地位平等”,二者“协同育人”。也就是说以学生为中心,二者共同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参与、共同设计、相互配合、协同发展,共同落实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第二课堂重新定位的现实剖析

为更好地诠释第二课堂重新定位的时代意蕴内涵与功能,本文以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为例,对第二课堂的重新定位意蕴展开剖析与详细阐述。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是山东省教育厅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而开展的一项重大工程,其目的是主要面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强”产业,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求,加快培育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齐鲁工匠后备人才每年遴选培育约2万人,约占山东省中高职年招生总量的1/30,被选者学习能力强,理论基础扎实,有一定专业实践经历与创新创业素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属于“精英型工匠教育”。那么第二课堂的重新定位在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中是如何诠释的呢?

第一,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中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各占半壁江山,具有重要的同等地位,二者缺一不可。第一课堂为齐鲁工匠后备人才提供基础性培育,第二课堂提供提升式培育。第一课堂是针对所有学生设计的,是要求该专业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教学内容,也是齐鲁工匠后备人才需掌握的基础性内容。第二课堂则是根据培育目标结合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对象的特点开发的“高配版”内容,通过资源有序配置、高效整合,搭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育人平台。第二课堂为齐鲁工匠后备人才提供提升式培育,在培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是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关键战场。在一定程度上,第二课堂质量甚至直接关系到培育的成败。第二课堂若不具有与第一课堂同等重要地位,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工程就难以完成。

第二,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中,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利用各自独特优势协同育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协同育人,并不是简单地联合,而是在二者地位平等的基础上,明确各自优势与功能定位,基于共同目标,主动参与、共同设计、求同存异、有机协调。两大课堂围绕共同的育人目标,结合自身特点自主设计各自框架,各司其职,各具特色,实现育人框架有效衔接。第一课堂充分发挥自身传统优势,立足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侧重为培育对象提供专业基础教育;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其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养、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个性化、差异化培育的优势,侧重为培育对象提供综合素养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个性化成长教育。两大课堂各司其职,通过多元化、综合化、个性化训练,使齐鲁工匠后备人才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专业职业技能、创新创业素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与提升,为未来成为行业精英型工匠领军人物做好储备。

基于以上分析,可见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过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课程化设计是第二课堂平稳运行的保障[16],构建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经[17]。缺乏规范课程体系很容易使第二课堂流于形式,第二课堂重新定位便形同虚设,失去实质意义。因此,重新思考并进行课程化设计是落实第二课堂重新定位的关键环节。

(二)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根据对第二课堂重新定位以及其在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中重新定位的深入剖析,本文提出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围绕培育目标,第二课堂课程体系要与第一课堂课程体系有效衔接

第一课堂课程体系是针对所有学生设计的,是要求该专业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的最基础的“低配版”课程体系;第二课堂则是“高配版”课程体系。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围绕“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富有山东特色,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的精英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目标,通力合作,实现两大课堂课程体系有机衔接,避免课程重复,避免技能训练重复。在第一课堂课程体系基础上,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对专业基本技能巩固,对中高级技能提升,注重“高配版”能力提升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实现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共同培育山东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中坚力量甚至是领军人物备选人才。

2.把握功能定位发挥独特优势,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突出对后备人才综合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个性化成长的培养

齐鲁工匠后备人才是拥有“精湛技能”+“工匠精神”+“理论文化”+“创新创业素养”的多元综合体。第二课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独具优势。第二课堂课程体系要注重对培育对象多元化与综合化培育,提升其综合素养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精湛技能是“表”,理论文化、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素养是“里”。新时期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不仅要注重“表”,更要拥有“里”。注重精英型工匠人才“匠心”与“匠魂”培养,加强对培育对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解决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以适应培育对象终身发展、职业岗位迁移以及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注重服务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第二课堂独特优势恰恰符合这一趋势,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第二课堂课程体系要在最新办学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独特优势,根据现阶段具体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被培育对象个性与特点开设个性化课程模块供其选择,实现学有所长,学有所专,形成培育对象职业特长与亮点,真正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与尝试:以高职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为例

正是基于上述对第二课堂重新定位与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剖析,本文以高职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为例,在对第一课堂课程体系分析的基础上,对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内容、组织实施以及效果进行实践探索与尝试,寻求实质意义上的新突破。

(一)高职会展类工匠人才培养现有第一课堂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第一课堂教育是针对该专业所有学生的普适性专业教育。该课程体系在专业群概念下以职业能力、岗位需求分析为基础,以会展行业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分析开发核心课程教学内容。通过系统化设计,构建起“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第一课堂课程体系,即依托专业群进行平台课程共建共享、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特色化、选修课程个性互选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注重专业基本能力培养,为培育对象提供基础性专业教育。

(二)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内容构建

在第一课堂课程体系基础上,第二课堂根据校企双方对目前典型工作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所需职业能力的分析,围绕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目标,构建了涵盖工匠素养提升模块、职业基本技能强化模块、职业中高级技能提升模块、个性化职业拓展模块、职业技能综合训练模块等五大模块的课程体系(见图1),为培育对象提供提升式教育。

图1 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第二课堂课程体系

1.工匠素养提升模块

工匠素养提升模块着重培养培育对象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品质、职业素养,注重培育对象对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素养、学徒契约精神、学徒制企业文化及行业知名企业文化的学习。旨在第一课堂基础上增强培育对象的职业认同感、职业热爱感、职业坚守感以及职业发展感。该模块课程具体包括大国工匠纪录片学习、工匠人物先进事迹讲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各级各类会展技能大赛(校级、省级、全国级)、职业道德与契约精神基础理论、大数据科学与信息技术理论基础及方法技能、合作培养企业及行业知名企业文化学习、劳动实践教育等9门。

2.基本职业技能强化模块

基本职业技能强化模块侧重对培育对象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强化训练。该模块采用弹性管理模式,根据培育对象对第一课堂学习内容掌握情况进行弹性教学。该模块包括8门课程,即大数据与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强化训练、现代办公软件应用技能强化训练、商务沟通与礼仪基本技能强化训练、线上线下混合式会展活动现场执行及运营管理技能强化训练、营销技能强化训练、策划技能强化训练、设计技能强化训练,在此基础上根据会展行业工作高度紧张且压力大等特点开设压力与情绪管理课程,旨在增强学生抗压能力,学会缓解紧张情绪。

3.中高级职业技能提升模块

中高级职业技能提升模块是着重培养培育对象的中高级技能。该模块是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核心部分,涵盖中高级职业技能对应的理论课、方法课、技能课等。根据山东省会展行业实际需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开设会展活动数据挖掘分析与预测实操训练、线上线下混合式会展活动策划实操训练、运营管理实操训练、项目管理实操训练、财务管理实操训练、人力资源管理实操训练、会展职业英语(中高级)技能训练、商务英语口语提升训练、突发事件管理技能提升训练、会展行业前沿讲座、常见出入境国文化、国际参展实务等12门课程。该模块课程是在理论强化学习基础上依托具体真实会展活动项目实操进行,例如,举办具有商业性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校园自办展,培育对象在校内专职教师与校外行业导师共同负责指导下,从策划到执行全部自行运作。在产教融合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培育对象以助理项目经理的身份全程参与企业真实项目运营管理。

4.个性化职业拓展模块

个性化职业拓展模块着重对培育对象进行个性化培养,凸显其职业个性与亮点。根据会展行业发展趋势,结合被培育对象自身特点,挖掘潜力,突出自身特色与专业亮点,明确未来职业发展规划,形成独特的个体职业特色。该模块涵盖线上线下混合式会展活动运营管理高级教程、营销高级教程、策划高级教程、设计高级教程等4门专业个性化课程,该模块供被培育者根据自身兴趣及职业规划进行选择。

5.职业技能综合训练模块

职业技能综合训练模块是对前四个模块进行综合实践检验,查漏补缺,为后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培育对象深入企业,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在企业导师指导下跟进会展项目进行真刀实枪的综合实战训练。该模块主要是采用企业导师带徒弟模式手把手开展实践训练活动,培育对象在合作企业进行实地学习,为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三)高职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是课程体系建设最关键的环节[18],供给措施是工匠型人才培育课程体系实施的必要条件[19]。因此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第二课堂课程体系通过师资配置、培育方式、考核方式、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组织实施,以提升工匠人才培养质量。

1.师资配置

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实施由专人负责,负责人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熟悉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学习规律,熟悉行业企业相关管理制度且具有一定的行业资源。该课程体系采用双导师模式,即校内高水平双师型教师与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组成导师组开展教学。通过自主报名、单位推荐、民主考核评定的方式选定校内专职教师与合作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组成培育导师组。

2.培育方式

本课程体系中的工匠素养模块、职业基本技能强化模块、中高级职业技能提升模块、个性化职业发展模块中的理论类课程、讲座类课程、企业文化类课程、单项实践类课程,在校内或合作企业实际岗位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安排分散进行;中高级职业技能提升模块、个性化职业发展模块、职业技能综合训练模块中的实践类课程则在模拟企业或真实企业实际岗位集中进行,采用企业师傅带徒弟模式手把手指导进行。理论类课程主要以校内导师为主,实践类课程、讲座类课程、企业文化类课程以企业导师为主,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各有分工,相互配合。

3.考核方式

考核评价是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第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遵循山东省旅游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的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认定标准的基础上,校企双导师组对培育对象第二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创新性考核:以真实会展项目实操业绩作为考核标准,具体指标为实际业绩(客户签单数及金额或其他业绩指标)占25%、客户满意度占25%、校内导师评价15%、企业导师评价占15%、展后跟踪报告成绩占10%、展后工作报告成绩占10%。成绩优异者可被合作企业优先录取,一方面调动培育对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合作企业提供优质人才,提高合作企业积极性。

4.制度保障

制定相关学习管理制度是第二课堂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第二课堂管理制度、第二课堂运行机制、课程实施质量评价制度、第二课堂岗位责任、教师工作量折算办法及相关激励制度、“第二课堂成绩单”等一系列创新性制度,以保障第二课堂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

(四)高职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实施成效

自2019年以来,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课程体系作为第二课堂育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与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方面卓有成效。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对象在山东省技能兴鲁会展行业技能竞赛、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商业精英挑战杯会展应急文案大赛、会展创新创业实践竞赛中多次获一等奖或金奖,培育成功率达100%,其中2名培育对象因成绩卓越直接通过免试认定;该课程体系作为第二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参评学校、省市教育教学成果评选并获得相应奖励与肯定;该课程体系对探索第二课堂产生积极示范效应,有力地推动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工匠人才培育质量,用人单位与社会各界人士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认可度得到显著提升。高职会展类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课程体系实现了理论扎实、实践经历丰富、凸显山东特色、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目标,在提高职业综合素养的基础上加强对培育对象“匠心”与“匠魂”培育,凸显培育对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个性化能力发展,并向着培育山东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中坚力量甚至是领军人物备选人才目标不懈努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构建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重要价值。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工匠人才培养应全面革新思路,重新定位第二课堂,把握其现实意蕴,积极探索具有新时代职教特色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高等职业院校要持续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课程体系融通衔接,持续完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齐鲁后备第二课堂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齐鲁声音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