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一峰,鲍超,李彦彩,陈栋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南京 210029
鲍超,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小儿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师从全国名老中医吴旭教授,为澄江针灸医派和吴门针灸医派传承人。鲍超教授从事中医针灸、科研、教学等工作20余载,擅长运用针灸结合中药、康复等手段综合治疗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鲍超教授目前共治疗CP患儿四千余例,疗效确切。
CP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及行为障碍等症状,是导致儿童残疾的重要疾病之一[1]。据统计,目前我国CP的发病率为2.48‰,患病率为2.46‰[2]。CP虽然是非进行性的疾病,其造成的功能障碍却持续存在,给患儿本人、患儿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缺少有效治疗CP的药物,而针灸在治疗CP方面确有疗效[3-4],已被纳入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5],前景十分广阔。
鲍超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即使针刺手法与取穴相同,不同CP患儿的疗效之间依然存在差异。鲍超教授认为,这可能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方面,是由于患儿体质的不同。《灵枢·五变》曰:“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愿闻其故……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即使是同样的致病因素侵袭机体,不同的体质也会出现不同的证候。《医宗金鉴》曰:“人感受邪气虽一,因其形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故多端不齐也”。在不同体质下,疾病有着不同的转归方向[6-7]。
另一方面,患儿的“神”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灵枢·本神》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针刺要以“神”为根据[8]。《素问·汤液醪醴论》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若不能调理患儿之“神”,势必影响针刺之疗效。因此鲍超教授在治疗CP时,注重辨病、辨证候、辨体质,并结合调神,创新性地总结出“三辨一调”疗法。
CP在中医学中无明确病名,依照临床表现,可归为“五迟”、“五软”范畴。本病病位在脑,与肝、肾、脾胃相关,基本病机是脑髓不充,肢体失用。病因方面,可归为先天禀赋不足与后天调养不当[9-10]。一方面,父母精血不足、早产等因素可导致患儿先天禀赋不足,以致精血不足,脑髓不充,四肢百骸、筋骨肌肉皆失所养。正如《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曰:“小儿五迟之症,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另一方面,后天感受邪毒、难产、产伤、脐绕颈等因素可损伤患儿脑络,致使脑髓不充,四肢百骸、筋骨肌肉失其所养,发为本病。《诚书·论行迟》曰:“又有离胎多病,与饮病乳,或过食肥甘,则疳症所侵,血气日惫,十有六七。”
证候由相对固定、相互关联的证素组成,能够动态反映机体在疾病进展时的病理变化,展现了疾病的实质[7]。辨证论治,实则是在探究疾病的实质。鲍超教授基于多年临床经验,将CP分成肝肾不足型与气血虚弱型。
肝肾不足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肌肉筋骨失养所致,常表现为“五迟”中的“齿迟”“立迟”“行迟”。患儿爬行、独坐、站立、行走等运动能力以及萌齿迟于正常儿童,舌红少苔,脉沉细。
气血虚弱者,多因后天调养不当,脾胃虚损失用所致,常表现为“五迟”中的“发迟”、“语迟”。患儿头发稀少,神情呆滞,理解、表达、记忆等认知能力落后,舌淡白,脉细弱。
体质是指机体在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方面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公认的体质分型为9种,即平和质、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及特禀质[11]。鲍超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三种体质是CP患儿最常见的体质。鲍超教授认为,儿童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脏腑、形气都容易虚损。CP患儿由于先天不足与后天失养的缘故,较之正常儿童虚损更甚,因此容易出现以“虚”为表现的体质。
气虚质:《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五脏证治总论》曰:“五脏之中……肾常虚”,肾虚则肾气不足,生长发育迟缓,脏腑更加娇弱,形气更加不足,表现为气虚质。气虚质患儿常面色不华,体弱易疲,声怯懒言,动辄汗出,舌淡红,脉浮缓。
阳虚质:《温病条辨·解儿难》曰:“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儿童乃“稚阴稚阳”之体,阴与阳都非常稚弱。CP患儿由于自身的不足,更容易导致阴虚与阳虚。阳虚质患儿常面色发白,怕冷喜温,手足冰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
阴虚质:除了“稚阴稚阳”所致的阴虚以外,《育婴家秘》亦指出小儿“脾常不足”。脾不足则难以运化水液,阴液因而不足。而CP患儿由于疾病所耗,生长发育所需的阴液更多,故阴液更加不足,表现为阴虚质。阴虚质患儿常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唇红口干,易怒好动,舌红少苔,脉细数。
中医学里,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感觉、动作等活动。《素问·汤液醪醴论》曰:“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应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神失内守,则发于外,故CP患儿常出现功能障碍。调神,能够更好地改善患儿的功能障碍。此外,“神”由脏腑精气产生,又通过精气调理脏腑生理机能。调神,亦是一个对于患儿受损脏腑的调理过程[12]。
鲍超教授认为,调神应当从多个方面进行。首先,“脑为元神之府”,“心主神明”,故选穴方面,当重用头针,以及心经、心包经之穴。其次,在针刺时,应当注重疏导患儿,使神归位。
1.1 点刺督脉,温阳补脑 鲍超教授在治疗CP时,非常注重督脉的穴位。督脉是“阳脉之海”,总揽阳气,又贯脊背而入脑,《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取督脉之穴,既能充实阳气,又能补脑生髓。因此,鲍超教授选用督脉中的大椎、身柱、至阳、筋缩、命门、腰阳关等穴,点刺即出。
1.2 重用头针,健脑调神 鲍超教授非常重视头针的运用。CP病位在脑,且“脑为元神之府”,重用头针,既是针向病所,又意在调神。选用“靳三针”中的四神针、智三针、脑三针与颞三针。四神针刺激大脑前动脉投影区,智三针刺激额叶投影区,颞三针刺激颞叶投影区,脑三针刺激枕叶和小脑投影区[13],配合头面部太阳、印堂,诸针并用,健脑调神。
1.3 调节四肢,补益气血 CP患儿常表现出姿势异常与运动障碍,究其原因是四肢的功能异常。因此在治疗上,鲍超教授注重对于四肢的调节,选用双侧曲池、神门、内关、合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悬钟、太冲。手足阳明经多气多血,曲池、足三里为二经合穴,取之补血养气;合谷、太冲乃“四关穴”,《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四关主治五脏”,取之既是通利手足经络,又能补益脏腑气血;“心主神明”,选心经穴神门,心包经穴内关,治心调神;阴陵泉乃脾经合穴,取之助脾化生气血;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汇聚之处,CP起病又与此三脏相关,此穴兼有补气血与调脏腑之功;悬钟乃八会穴之“髓会”,生髓补脑。对于肢体活动较差的,注重患侧局部多扎针、多行针刺激。
1.4 辨证论治,虚则补之 证属肝肾不足者,治疗上当补益肝肾,常配伍肝俞、肾俞、太溪。肝俞、肾俞为背俞穴,乃肝肾两脏输注之所;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取之补肾。
证属气血虚弱者,治疗上当补益气血,配伍气海、关元、血海。气海、关元位于任脉,乃培元补气之要穴;血海为脾经所生之血汇聚之处,取之补血。
2.1 适量刺激,手法轻柔 鲍超教授认为,针刺手法与刺激量影响着疗效。《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倘若刺激量把握不到位,或是操作手法失当,会影响得气与循经感传,降低治疗效果[14]。而且小儿本就“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针刺失当,更是会耗伤患儿正气。CP患儿多表现为虚证,因此针刺时应以补法或平补平泻为主。同时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例如年龄、体质等,在针刺时注重刺激量的调节。
2.2 安抚患儿,以调其神 患儿常因惧怕针刺而产生抗拒。此时患儿神志涣散,强行针刺只会适得其反。《灵枢·终始》曰:“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15]。因此鲍超教授在针刺前,多对患儿进行鼓励与劝导,以减轻患儿的恐惧感。待患儿情绪逐渐稳定,神归其位,鲍超教授遂聚精会神,迅速进针,施以手法,以待患儿得气。
鲍超教授认为,小儿推拿能够舒经通络,行气活血,调和阴阳,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机体的效果。对于不同体质的患儿,应该辨体施治。
气虚质患儿以培元补气为主。揉小天心,补肺经、脾经、肾经,按揉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摩腹,最后捏脊。
阳虚质患儿以固护阳气为主。推三关,补脾经、肾经,揉外劳宫,按揉合谷、关元、足三里,摩腹,捏脊后横擦肾俞、命门至透热。
阴虚质以滋阴养精为主。揉二人上马,补脾经、肾经,运内劳宫,按揉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涌泉,摩腹,最后捏脊。
CP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单一的疗法很难奏效。因此鲍超教授指出,综合治疗更有利于CP的治疗。鲍超教授在临床实践中,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感统训练等多种现代康复手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患儿李某,女,14个月,2019年7月初诊。患儿足月顺产,无窒息史,黄疸时间为1个月。6个月时家长发现患儿抬头不稳,查头颅MRI示:双侧脑室增宽。2019年7月,由患儿家长带领患儿至鲍超教授门诊寻求治疗。就诊时:患儿可自主翻身,可独坐,扶站时间短,不能行走,能无意识发“妈妈”音,对指令有反应,纳食、睡眠尚可,二便正常,舌质红,苔少,脉细数。体格检查示:患儿四肢肌力为4级,肌张力为1+级,膝腱反射低于正常水平。鲍超教授经询问病史,结合影像学表现与体格检查,明确西医诊断:CP,中医诊断:五迟、五软(肝肾不足型),体质为阴虚质。
治疗方案:①患儿俯卧位,点刺大椎、身柱、至阳、筋缩、命门、腰阳关,旋即出针。针刺肝俞(双侧)、肾俞(双侧),每穴行补法6s而出。②患儿坐位,针刺头部四神针、脑三针、智三针、颞三针、印堂、太阳(双侧)、四肢部曲池(双侧)、神门(双侧)、内关(双侧)、合谷(双侧)、足三里(双侧)、阴陵泉(双侧)、三阴交(双侧)、悬钟(双侧)、太冲(双侧),平补平泻,留针0.5h。针刺太溪(双侧),行补法6s后而出。③颞三针中间一针与同侧四神针接电针,足三里与同侧太冲接电针,共四组电针,采用连续波,以患儿可耐受为度,留针0.5h。④针刺结束后,揉二人上马,补脾经、肾经,运内劳宫,摩腹,按揉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涌泉,最后捏脊。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安抚患儿,配合现代康复训练。1周进行3次治疗,以3个月为1个疗程。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之后,2020年4月复诊:患儿独站尚稳,可扶走,四肢肌力、肌张力较前改善,能进行简单交流。
按: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表现,可诊断为CP。患儿既往有黄疸史,症状表现为不能独站、不能行走,结合舌苔、脉象,辨证为肝肾不足。肝不足则失疏泄,无力助脾运化,阴液故而不足。肾和脾乃先后天相互资生,又共主水液代谢,肾不足则脾亦不足,亦致阴液不足。多方因素致使患儿发为阴虚质。故补益肝肾调其证候,滋阴养精调其体质,同时配合调神,共奏其功。
鲍超教授前期临床研究证明,CP患儿干预的越早、越久,效果通常越好[16]。因此应当尽可能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鲍超教授采用“三辨一调”疗法治疗CP,形成了一套“病-证-体-神”相结合的CP诊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故摘其精要,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