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华从“心脑相关”理论治疗眩晕临床经验*

2022-11-15 16:18匡琳李卉魏佳明郭志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气活血气血

匡琳,李卉,魏佳明,郭志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8

有关眩晕的论述始见于《黄帝内经》,称之为“眩冒”“眩”[1]。眩晕病多与心脑相关。在眩晕病的发展过程中,各病因可互相影响,病机相互兼杂,多以虚实夹杂为主[2]。眩晕的病性有虚有实,故应个体化分析,辨证论治,抓住主要病机来用方用药,才达到最佳疗效。

郭志华教授为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擅于在临床过程中思考与创新,辨证论治,论治眩晕疾患,往往疗效较佳。

心脑相关的理论基础

1 气血理论

气血与心脑在生理机能方面有着密切联系。气血是心脑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心具有参与血液的化生及统帅一身血液的运行的功能。张志聪《侣山堂类辨·辨血》言 :“血乃中焦之汁,奉心化赤而为血。”心生血,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而生成水谷精微,经心火“化赤”,化生为血,循行全身经脉,上充以濡养脑窍[3]。心主血,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相协调,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里运行,输送营养于脑部,脑窍得以濡养,则神志清明,心神安宁。心主血脉,“脉为血之府”,血脉是储存和促进血液运行的通道。《医林改错》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若心气不足,心生血功能失调,则血液亏虚,血脉空虚,脉失濡养,脉道不利,日久变发为血瘀。瘀血内阻,气血无以上充于脑,发为眩晕[4]。

从病理角度看,眩晕者初期易心神不宁,常伴有兴奋、紧张、烦躁、焦虑、易怒等情绪;眩晕日久则耗伤人体精气,心气亦被伤,则引发心慌心悸等不适。气血理论与心脑是密切相关的。心气亏虚、推血无力或心血匮乏,无以濡养脑窍,发为脑病,故在治疗眩晕的过程中可考虑心脑同治,以补益心气,调和气血为法,可达到更有效的治疗效果。

2 经络理论

经络与心脑在生理机能方面有着密切联系。经络是气血充养心脑的通道,它循行于机体表层和深入体腔,是推动全身气血运行,沟通上下内外,感应和接收信息,濡养脏腑形体官窍的载体。一方面,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行经头面部。心为五脏六腑之主,与多脏腑经络在循行部位上有交汇之处:如脾经上通膈肌,注入心中;小肠经行入体腔,络心;肾经从肺中分出,络心,入胸中;三焦经布膻中,散络心包;督脉分支上贯心,与心相连[5]。另一方面,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里运行;心阳有温煦功能,推动气血运行,起到滋养脑窍的作用。

从病理角度来看,心血亏虚,血液生成不足,脉管不充,心气不足,无以推行血液,日久化瘀,郁结于脉道或细小络脉,脑窍失养,发为眩晕等心脑血管相关疾病[6]。故郭教授提出,基于经络理论,在治疗眩晕疾病时可考虑心脑与经络理论的相关性,运用理气活血、祛除瘀邪之法,使经脉通畅,血液濡养脑窍,眩晕自除。

3 心脑共主神明

《黄帝内经》提出脏象学说,将脑主神志的功能统一归于心而划分于五大脏,强调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神明之所出,精神之所舍,心统领人体的所有思维意识活动,也就是“心藏神”理论。即神可划分为神、魂、魄、意、志五种形式,且对应于心、肝、脾、肺、肾五脏,五脏在心的统领下调控和发挥各自的“神”的作用[7]。脑可主精神活动,脑为“元神之府”,眼、耳、口、鼻、喉五官诸窍,皆位于头面部,与脑相通,接受外界信息并传送于脑,脑部产生相应的意识,思维和情绪,从而引导人体做出相关行为和反应。民国时期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论中医之理多包括西医之理》中说:“神明之体藏于脑,神明之用发于心”。提出心脑可共同调控神志,心血化生有源,心气充沛,鼓动有力,血运通畅,上荣于脑,脑窍得养,脑方能发挥其与心共主神志的生理功能[8]。

辨证论治,心脑同治

1 补益心气,健脾和胃

气血乃人体的物质基础。脾胃虚弱,运化无力,饮食水谷难以化为水谷精微,心气渐亏,无以助水谷精微化生血液,脉道内血液亏虚,不能上行充养脑窍,则头晕目眩[9]。可兼见疲倦乏力,面色少华,少气懒言,胸闷气短,心悸失眠,舌淡胖,脉细弱等气血亏虚之症,当以补益气血,健脾和胃为法,故可选用补气养血,健脾益气等药,如丹参、太子参、黄芪、红景天大补元气,生津养血;当归、白芍、首乌藤补血活血,养血敛阴;茯苓、白术健脾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杜仲、牛膝、桑寄生补肝肾先天之本,诸药合用,养血安神,则心神安宁。

2 理气活血,瘀邪自除

心阳亏虚,温煦失司,心脉失养,运血无力,化瘀阻络,脑失所养。症见:眩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失眠多梦,口唇发绀,舌暗淡,有瘀斑,脉细涩等。可选用理气活血药,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通窍止眩;川芎、延胡索理气止痛;桂枝温通心阳,行气复脉;诸药合用,可达到化瘀活血,理气温阳的作用,瘀邪自除,眩晕乃消。研究表明桃仁等活血化瘀药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各器官的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抗栓、促纤溶等的作用[10]。桃仁油[11]能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药理角度进一步证实了活血化瘀药对眩晕病的止眩作用。

3 芳香开窍,引经入络

痰瘀阻滞,上扰心神,蒙蔽脑窍,则易出现神志方面的改变,可包括眩晕,头痛如刺,神识昏蒙,呕吐痰涎,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等症状。故可选用开窍醒神之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味辛之药[12],能行能散,直入心经。可用菖蒲、葱白芳香开窍,提神醒脑;薄荷、菊花清宣头目,除烦开窍。研究[13]证实,芳香开窍药物能扩张动脉、增加动脉血流量,减缓脑部缺血缺氧,也具有通过血脑屏障,引药入脑的作用,是治疗眩晕病不可缺少的药物之一。

4 调畅情志,脑窍清明

心为火脏[14],与夏气相通,阳气最盛,为阳中之阳。脑居颅腔之中,为诸阳之会,主宰生命活动。心脑皆偏阳性,易化火生阳。心脑共主神明,脑之“元神”与心之“识神”可调节人的思维和意识活动[15]。反之,情志失常,也会影响心脑正常的生理功能,肝火上炎,心肝火旺,火邪上趋于脑,发为眩晕[16]。症见:眩晕,耳鸣目胀,急躁易怒,口干无口苦,夜间难以入睡,睡后易醒,舌红苔黄,脉数。可用柴胡、升麻疏肝解郁,退热除烦;郁金、远志、合欢花行气解郁,清心凉血;酸枣仁、柏子仁宁心安神,改善睡眠质量;山楂、鸡内金健脾开胃,行气散瘀,诸药合用,夜寐得安,开胃消食,情志舒畅,眩晕亦除。

医案举隅

患者,女,67岁。于2021年4月初诊。主诉:头晕10余日。患者于10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以巅顶为主,按揉后稍缓解,遂于当地诊所测血压180/87mmHg,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压处理,自诉头晕较前稍减轻。患者规律服用降压药后,于家中监测血压,自诉血压水平一直处在140/80mmHg左右,仍有头晕,无头痛,遂来门诊就诊,现症见:反复头晕,以巅顶为主,按揉后稍减轻,改变体位后无明显缓解,乏力,偶有胸闷,易烦躁,情绪不稳,口干、不口苦。无头痛、胸痛、恶心呕吐、咳嗽咳痰、潮热盗汗等不适,纳可,夜寐差,难以入睡,小便正常,大便结,2日一解。舌暗红,少苔,舌下络脉瘀曲,脉弦细。常规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中医诊断:眩晕病(气血亏虚、心血瘀阻证)。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3级(高危)。治以补益元气、活血理气之法,辅以芳香开窍、宁心安神等药物,方药:太子参 15g,桂枝 10g,葛根 30g,桃仁 10g,红花 5g,郁金 10g,茯神 20g,菖蒲 10g,地龙 6g,生地黄 15g,五味子 10g,麦冬 10g,白芍 20g,川芎 10g,酸枣仁10g,柏子仁15g,合欢花10g,甘草 10g。12剂,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

复诊:患者诉头晕较前减轻,胸部仍有不适,心中慌,手指发麻,服药后腿脚好转,仍乏力,舌暗红,苔薄,脉细。BP:130/90mmHg以上方加黄芪20g扶正驱邪、补益正气,延胡索10g,首乌藤10g活血理气,牛膝10g补益肝肾,甘草换为炙甘草10g益气复脉,调和诸药。共10剂,1剂/d,早晚分服。服药后患者头晕较前明显减轻,无胸闷胸痛、心慌,四肢活动可。

按:患者老年女性,平素体虚,心气亏虚,气虚推行无力,心血皆虚,脑窍失供养,易引起眩晕乏力等不适;心神不养,则夜眠不安,心神不宁;心血虚少,心阴亏虚,则心慌、胸闷。气阴两虚,化生血液不足,血脉空虚,脉道中空,日久为瘀血,脑窍失养,则肢体活动不利[17]。舌下络脉瘀曲,也是内有血瘀的表现。方选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太子参、麦冬、五味子补益心气,敛气养阴;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贯通全身经脉;葛根、川芎理气通经;菖蒲辛香入络,开窍醒神;酸枣仁、柏子仁、茯神宁心安神;合欢花、郁金解郁安神;诸药配伍,补气与化瘀为主,辅以开窍和安神药,脑心同治,眩晕乃除[18]。二诊患者眩晕较前明显减轻,仍有手脚乏力、麻木等不适,邪去正虚,气虚无力,血行不畅,筋肉骨节失充则麻木,故加用黄芪大补元气,延胡索、首乌藤活血行气,牛膝补肝肾,配合炙甘草调和诸药,直中病机,抓住心脑与眩晕的关系,共奏补气除眩之效。

结 语

“心脑相关”理论的内涵是以气血理论、经络理论、心脑主神明理论为依据的,其中以气血理论为重点。郭教授一方面提出治疗眩晕,多以“心脑相关”理论[19]为基石,多以气血亏虚、心血瘀阻证为主,选用补气活血、滋阴理气之药,常配以开窍入络等药物,侧重于心,心脑同治[20]。另一方面,临床病情复杂,不可一概而论,侧重于心脑时,也应参详他脏,辨证论治,抓住病机,随证治之。

猜你喜欢
心气活血气血
基于“线粒体动力学”机制探讨糖尿病心肌病“壮火食气”的科学内涵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搓手”可充盈气血
暖“心气”,聚“人气”,接“地气”
心气不够要慢养生
“心气”不够要懂慢养生
自拟清热活血汤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86例
养肺活血法治疗肺纤维化组方用药规律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