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博伦,张学勇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381; 2.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381
周围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以红肿疼痛、红斑结节、行走困难、静脉迂曲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学“脱疽、脉痹、丹毒、股肿、臁疮、青蛇毒”等范畴,发病率逐年上升[1-2]。现代医学以药物及物理治疗为主[3],疗效欠佳。中医外治疗法可直达病所,治疗PVD疗效显著。徐大椿《医学源流论》[4]曰:“外科之法,最重外治……外科之中,尤重围药”。
《外科正宗》[5]曰:“夫脱疽者,外腐而内坏也。此因平昔厚味膏粱,熏蒸脏腑,丹石补药消烁肾水,房劳过度,气竭精伤……多致阳精煽惑,淫火猖狂,其蕴蓄于脏腑者。”《证治准绳·疡医》[6]曰:“或问足内外臁生疮连年不已何如?曰:此由湿热下注,瘀血凝滞于经络。”刘明教授认为,本病病机责之于湿,外感或久居湿地、嗜食偏嗜等外因,加之素体阳虚,劳倦伤脾等内因,酿生湿热,流注经脉,或湿邪寒化,困阻阳气而发病[7]。许永楷等[8]认为,瘀毒是本病主要病机。徐阳等[9]认为,本病与湿、热、瘀三邪密切相关,正气损伤,营卫不畅,致气血运行受阻,气血瘀滞,久病化湿,郁而生热。湿、热、瘀互结,客于肌肤、腠理,致经脉失养而发病。
吴师机《理瀹骈文》[10]称围药:“一是拔,一是截。凡病症聚结之处,拔之则病自出,无深入内陷之患,病所经由之处,以截之则邪自出,无妄行传变之虞。”刘明教授重视病灶相邻的“四畔”部位,通过施治于四畔,因势利导,导邪外出,顾护正气,病灶自除[11]。顾氏外科[12]认为,护场形成是人体防御毒邪的表现,提示正气充足,治应促进护场形成并保护护场。彭娟等[13-14]认为,箍围法能促进、维系护场形成,在成脓期促使脓肿局限,脓溃后使余毒随脓出而消散于外。柳佳璐等[15-16]认为,箍围法将邪毒局限,同时也能鼓动正气,稳固护场。
3.1 初期,清解散毒,祛邪于外
3.1.1 箍围药PVD初起,以湿热外邪侵袭肌表多见,此时病程较短,正气充足,正邪交争明显,出现较为明显的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外科正宗》[5]曰:“疮之四边根脚余肿,其功又在敷药收束根本,庶不开大。初起时,宜用金黄散敷于四边,乃拔毒、消肿、止痛。”金黄散是目前应用较广的箍围药之一,主要成分为大黄、黄柏、姜黄、白芷、苍术、陈皮、天南星、天花粉、甘草等,具有清热散毒,消肿提脓的作用。金黄散辛温大于苦寒,清热兼利湿[17-18],多用于邪毒易沿血管游走的静脉炎、丹毒、臁疮、糖尿病足等周围血管疾病。
湿热毒盛型糖尿病坏疽,病机为热毒瘀滞血脉,用添加凉血行血药物的八味箍围膏(当归、孩儿茶、血竭、乳香等)治疗[19],能改善疮周皮温、皮色及疼痛肿胀情况,使病灶局限,为清创创造时机。
3.1.2 灸法《外科正宗》言:“随用艾火明灸十三壮,始大痛乃止。”艾灸可鼓舞正气,血随气行,毒随气聚,使毒邪随火外散,拔毒散邪,引热外出。同时,局部施灸还可温补气血,减少患者因局部缺血导致的疼痛[20-21]。
箍围法应用于初期PVD,并非重用寒凉直中湿、热、瘀邪,而是箍束邪毒,使其无处流窜,清解宣散于外,在清热解毒药中佐以辛散之品或是有温散作用的灸法,透达体内之邪。热毒较重者加金银花、紫花地丁;肢体肿胀、气机郁结者加柴胡、郁金等宣散之品。
3.2 进展期,扶正祛邪
3.2.1 切开引流配合箍围药PVD进展期,湿、热、瘀三邪蕴结于内,正邪交争激烈,而红肿明显,甚则热盛肉腐而成脓于内。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医宗金鉴》言:“内脓不出瘀肉塞,用刀开割法相当。”[22]切开排脓令无形之邪随有形之“脓”排出体外[23],邪祛正安,配合箍围药作用于创面周围,扶助正气,促邪排出。
毒随脓出,气血也随之损耗,因此在拔毒排脓的同时,应加扶助正气药物。王夏等[24]采用生肌玉红膏(当归、甘草、紫草、白芷、血竭等)治疗热毒伤阴型糖尿病足、何泽等[25]采用通络生肌膏(生黄芪、大黄、黄连、黄芩、黄柏、白芷、没药、冰片等)治疗气虚湿蕴型糖尿病足、吴珣等[26]采用等朱红膏纱条(红粉、朱砂等)治疗阴虚湿热型动脉硬化闭塞症,均取得较好疗效。切开引流配合箍围药通过活血拔毒、提脓祛腐、局限病灶,提高患者中小动脉血流量,减轻炎症状况,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3.2.2 围刺法《灵枢·官针》言围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27]围刺可给邪出路,阻断邪气扩散,促邪外出,防止疾病传变,与箍围法作用机理相似。《灵枢·官针》言:“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围刺法可从阳引阴,沟通内外,祛邪同时顾护正气[28-29],对湿、热、瘀邪阻滞引起的红肿、湿疹、疼痛等有较好治疗作用。围刺法加刺络放血治疗丹毒[30],可以减轻局部红肿,促进局部代谢,给邪出路。散刺创周皮肤联合朱红膏纱条治疗臁疮[31],散刺浅表部位,泻邪通经,刺激鼓舞正气,外敷箍围药,箍束托邪外出,促进血运,促使创面愈合。体针配合扬刺法治疗糖尿病足,能疏通经络,给邪出路,化生气血,有效改善肢端疼痛、麻木、发凉等临床症状[32]。
箍围法应用于PVD中期,邪毒积聚于内不能消散,给邪出路为治疗关键。切开引流或围刺法祛邪外出,同时佐以扶正益气之品,局限邪毒、给邪出路、脱腐生肌。患处脓汁清稀、肉芽生长缓慢者加生黄芪、当归、白术等;患处脓汁量多并有瘙痒者加薏苡仁、牛膝、黄柏等。
3.3 后期,维护护场,温阳扶正PVD后期,久病气血凝滞或湿邪蕴结,日久化湿生寒,而产生相对寒、瘀征象。《医宗金鉴》曰:“阴证初起如粟大,不红不肿疙瘩僵,木硬不痛不焮热,疮根平大黯无光。七朝之后不溃腐,陷软无脓结空仓,疮上生衣如脱甲,孔中结子似含芳。”描述了阴证疮疡创面表现。箍围法可通过温阳扶正,推动气血,促邪外散,促进护场形成,将瘀聚毒邪由里及表透达外出。温阳扶正不只是温阳药物的叠加,而是扶助机体恢复功能[33-34],在扶助正气同时佐以温运、温扶、温达药物。
3.3.1 箍围药李智等[35]采用温阳散瘀散(附子、干姜、细辛、桂枝、当归、延胡索、白芍、鸡血藤、红花、乳香、没药等)外敷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贾湘隆等[36]采用回阳生肌膏(肉桂、炮姜、人参、黄芪、川芎、当归、白芥子、白蔹等)治疗糖尿病足阴证、刘韧等[37]采用温阳扶正外洗药(川花椒、川芎、红花、乳香、没药、刘寄奴、炮附片、伸筋草、透骨草等)治疗雷诺病、申东峰等[38]采用股肿洗剂(当归、川芎、乳香、没药、伸筋草、透骨草、延胡索、牛膝、姜黄、桂枝等)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取得佳效。箍围药温阳益气,活血通络,扶正补托,可托邪外出,使寒性病邪局限而散于外,促进愈合。
3.3.2 VSD负压吸引联合中药外用目前,封闭负压引流术广泛应用于外科疾病中[39],在负压抽吸作用下,减轻局部组织水肿,降低血管通透性[40],减轻脓性分泌物在组织间扩散及炎症反应,抑制细菌增殖,促进微循环建立[41-42],增加血流灌注,促进肉芽生长[43]。与中医挂线疗法相似,通过机械牵拉方式减轻病邪扩散,起到“收束根本”的作用。
近年来,清创术加负压吸引术治疗糖尿病足应用较多[44-45]。郭远学等[46]采用负压引流术联合康复新液冲洗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牛胜男等[47]采用油调膏(黄柏、煅石膏等)配合负压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周念等[48]采用负压引流联合银黄洗剂(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栀子、紫花地丁等)冲洗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张梦羽等[49]采用芩矾汤(黄芩、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枯矾、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等)外洗联合负压引流术治疗重度臁疮等,均取得佳效。
箍围法应用于溃脓期PVD,通过温阳箍束,维护护场的作用,促进脓性分泌物外排,温运扶正,以促进新生。
“先安未受邪之地”,顾护已病变周围皮肤,箍围法能截断疾病的传变和蔓延,扶助正气,祛邪外出。箍围法不只是“围”,也在局限邪毒同时促进正气来复,以生肌长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