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探索实践

2022-11-15 11:30李洪英虞江永
绿色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共生深圳现代化

李洪英,虞江永

(广州华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1 引言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作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发展新格局。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先行示范”,不只是满足争当“单项冠军”[2]。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深圳要勇担可持续发展先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中积累可复制推广的成功经验。

2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涵与意义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是传统社会全方位转变为现代社会的过程,这里面既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演进,也包含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善与和谐。西方传统现代化模式偏重于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而忽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不可持续的片面现代化,过去200多年来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化模式,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在实现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对立,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与生态环境危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反思并超越西方传统现代化模式的弊端,在借鉴西方生态现代化思想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并结合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新情况,对经济增长和自然资源承载力、物质富裕和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考量与推进的现代化,是在尊重、认识、顺应和保护自然基础上通过绿色发展推动的新型现代化。这一现代化理念是建立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思维基础上,注重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构建新时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这一现代化理念既遵循了世界现代化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正确认识处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传统工业文明现代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三组关系指明了方向,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内涵与新特征。因此,中国倡导的现代化绝不是承袭西方用破坏生态换取经济发展的传统现代化模式,更不是拒斥世界潮流放弃现代化,而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化[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5]。这明确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并昭示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实现,离不开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用绿色倒逼产业升级,用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模式,代替大量消耗、生产、排放的传统模式,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美丽中国进行详尽的战略部署并提出更加明确的具体要求。在“十四五”时期,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好局起好步,需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着力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进步,朝着建设美丽中国目标奋力前行。

3 深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味着城镇化全过程要有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的指导,走绿色、低碳、集约、智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3.1 加强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以什么样的思想高度审视和把握自然生态环境问题,决定了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6]。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坚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行生态立市、生态优先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建设美丽深圳”,出台《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在探索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同时,生态文明制度作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深圳市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探索构建了领先全国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旨在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资源总量管理与全面节约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并核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建立耕地与生态用地保护疏导机制;健全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机制,渐进放开对参与市场竞争环节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管控;推进环保审批制度改革,简化环评指导下的环评程序、对部分服务业实行环评审批豁免制度、建立宽进严管的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制度、实行分类分级环保“三同时”的竣工验收管理制度;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核制度,对全市各级部门与企业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进行年度考评和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和依据。近年来,深圳市利用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制度优势,在国家相关法规还没出台的情况下进行先行先试,在生态环境各领域构建出更加严格、更加具有约束效力的生态管控体系,从而为深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3.2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判定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关键指标,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基础前提。对标国际一流生态环境质量,深圳用4年时间解决40年环境历史欠账问题,全力以赴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把治水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深圳市通过综合治理全面消除159个黑臭水体与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率先在全国完成全市域黑臭水体治理,实现五大河流全面达标,饮用水源全部稳定达标,近岸海域水质也有明显改善。二是开展“深圳蓝”可持续行动,旨在提升大气质量。深圳建立“一街一站”网格化监测体系,全市范围内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近3年来提前淘汰约22万辆老旧车,率先实现全市公交车、出租车全面电动化以及工业锅炉彻底清洁化。2020年深圳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19 μg/m3,空气优良率提升到97%,空气质量稳定达到欧盟标准。三是提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能力,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深圳围绕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资源利用和无害处置等阶段,从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这四个方面着手,确定58项建设指标和100项建设任务,着力建设固废处理设施,不断提升新增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固废资源化利用能力和固废无害处置能力,形成超大型城市固废污染治理的“深圳经验”[7]。四是坚持治污减排与生态增容并举,建设森林公园等重点项目。深圳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同时,着力建设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的三级公园体系,稳步提升城市“含绿量”,建成公园1090个,绿道2400 km,公园绿地500 m覆盖率为90.87%,使深圳成为“公园里的城市”。近年来,深圳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明显改善,拥有了“深圳蓝”“深圳绿”“国家森林城市”等生态名片,成为全国首个副省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尽显城市生态环境的核心竞争力。

3.3 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绿色发展新格局

绿色发展方式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深圳将绿色低碳理念渗透到城市发展的全过程。一是高度重视源头生态化,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科技引领的环境友好型产业,尤其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5G、集成电路等高附加值、低能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产业,构建高质量绿色现代产业体系。2020年,深圳战略新兴产业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为37.1%,每平方公里产出GDP占全国首位。二是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着力以市场为导向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和扶持绿色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和典型示范企业,旨在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创新的市场化示范效应。正如深圳政府积极引导比亚迪聚焦生态领域,从而使比亚迪的绿色发展先发优势带动同行业市场的生态转向[8]。另外,通过绿色消费市场培育和绿色生活方式推广,倒逼企业不断提高绿色创新能力。三是重点推进能源、交通和建筑等领域低碳发展。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彻底淘汰高污染的煤炭燃料,实现气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装机容量占比全市的7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5%;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淘汰高能耗和高排放的老旧交通运输设备,推进多层次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制定绿色建筑标准和规章,加强建筑能耗管理,全面深化绿色建筑节能,实现绿色建筑面积居全国首位;健全碳排放交易机制,支持重点企业率先开展碳中和工作,进而带动上中下游产业链节能降碳,加快实现碳排放达峰。四是全面发展绿色金融,构建绿色信贷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绿色资产证券化,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绿色实体经济的能力,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来看,在遵循绿色、低碳、循环的基础上,深圳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化原则的紧密结合与牢固“挂钩”。

3.4 培育生态价值观,使绿色行动成为全民自觉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一项长期动态工程,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而不是局外人和旁观者。城市生态文化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灵魂,积极培育生态文化与引导多元参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稳固内核。深圳政府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市民“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9],使绿色低碳成为全民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一是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打牢保护自然思想基础。深圳创办自然学校,构建政府主导、多方支持、公众参与的环境学习大舞台,通过环境科普培养公众环境意识。截至目前,已建成15处自然教育学校、200处科普基地,举办300多场“自然笔记”“观鸟”等教育活动,形成广领域、多层次、全覆盖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二是推动绿色行为成为城市新风尚。深圳积极倡导市民绿色出行,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公交、出租纯电动化的特大城市,一年可减少85.6万t碳排放量和438 t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完善绿色产品标准体系,打造“减装、限塑”等环保品牌,促进绿色消费;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事业产业,将绿色价值观指导下的生态文化活动打造成深圳新的文化品牌,在满足公众生态文化需要的同时培育其生态文明理念。三是积极构建多元参与的生态治理体系。深圳政府大力支持专业环保组织发展,借助环保组织和社区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环保志愿活动,目前已创建1241家绿色单位,培育140多个环保组织,环保志愿者活跃人数达到2.2万人,环保义工规模居全国首位,涌现出“深圳民间河长”“深圳义工联”等环境社会团体典型实践案例[10]。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深圳形成社会各主体积极参与的良好生态文化氛围,凝聚成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社会合力。

4 深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基本遵循

立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新征程,深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绿色发展低碳理念,走出一条符合深圳实际的转型发展之路、生态治理之路和环境改善之路,成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城市典范,为全国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模式与经验遵循。

4.1 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马克思强调“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脑靠自然界生活”[1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生态思想,指出“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12],这也就是说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是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和相辅相成。因此,只有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自身问题,人类保护自然也直接关切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才能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只有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自然进行合理利用和改造,坚定走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早期的“深圳奇迹”伴随着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挤压,也曾因无序开发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幸而生态意识的觉醒使深圳及时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处理方式,决不以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13],最终走上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深圳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原则去改善人居环境,坚决贯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守生态红线,制定深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保护自然和修复生态的实事,使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生态美景成为深圳常态。

4.2 坚持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为民、利民、惠民,不断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方面,坚持把人民的评判作为检验现代化建设成效的依据,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深圳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要紧扣民生所需,保障民众生态公共产品需求。2019年底,深圳在全国率先完成黑臭水体的彻底消除,总计消除黑臭水体159个、小微黑臭水体1467个,同时五大干流考核断面全部符合地表水V类及以上标准,饮用水源水质也全部达标;2020年,深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国排名第6位;享有“森林城市”“千园之城”“世界花城”等生态美誉,目前正在着力建设“无废城市”。深圳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生态环境问题,用良好水质、清新空气等美丽生态公共产品与半城绿色半城蓝的靓丽底色,回应了民众对优美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品质的期盼。另一方面,积极调动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自觉实践,依靠人民共建良好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共建共享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深圳积极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生态环保思想,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鼓励和扶持环保志愿活动,从而汇聚共建共享的社会力量,使广大民众成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宣传者、践行者。

4.3 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4],“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15]。生态环境保护成败的关键取决于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不一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同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也不一定会使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只要坚持在发展中关照保护,并在保护中考虑发展,就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密切性,只有生态与经济的协同转变,才能在彻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深圳40年来改革发展实践便是“两山”理念的见证,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关系不是一种不可调和的对立关系,而是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指出,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关系处于变化之中,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对应的环境污染程度较轻,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会由低变高;只有当经济发展到达一定临界点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始由高趋低,这种变化关系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16]。深圳率先跨越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临界点,目前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实现在全国GDP排名前20位的城市中连续多年空气质量排名第一,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深圳的发展优势,生态环境改善与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竞争力提升,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深圳因此构筑起新的比较优势。深圳南山区作为广东省经济第一强区,众多知名科创企业在此聚集,2018年南山GDP总量位居全国区县第3,万元GDP水耗为4.2 m3、万元GDP能耗低于0.39 t标准煤,成为全国最低的地区之一,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两不误。

5 结语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增添新形态,开辟出一条兼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与实践路径。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回应时代命题,发展目标始终契合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承担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生态责任,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绿色发展新格局构建和公众参与等方面贡献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深圳模式与经验遵循。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深圳抓住历史机遇,对标国际一流生态城市生态标准,努力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阶段跨越,力争在21世纪中叶建成全球生态标杆城市,交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异答卷。

猜你喜欢
共生深圳现代化
深圳南头古城有熊酒店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吴·现代潮菜深圳店
深圳金生国际幼儿园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