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岚 梁 庚 郭虎锋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郑州 451460)
构建“一心三融两促进”的新型高校党建工作模式的先决条件是在教工党支部的带领下,打磨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突出的教师党员队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为目标,积极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头雁”作用,抓好党组织自身建设,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探索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教学和育人本领,进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
“一心”指的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以政治建设为先,强化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同时还要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支部具体做法是持续强化教职工思政教育工作,即使在特殊时期也不间断思政学习活动,从不降低思政学习标准,要求全体党员、教师撰写学习心得,要求党员记录各自在疫情防控时期的具体工作,形成党员在特殊时期的“奋斗踪迹”记录;开展了“战疫必胜”主题线上党日、“诠释疫情中的雷锋精神”主题线上党日、“共克时艰,争当先锋”主题线上党日、“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专题学习、“爱岗敬业”专题学习等学习活动,在保证学习质量的前提下,真正做到了学习的持续性。
“三融”则全面体现了双带头人在支部建设中的意义。一是融合课程思政,聚焦文化育人,紧扣理论课程学习开展党课,同时合理地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围绕建设祖国向前进、家国情怀永在心的特色育人体系。在支部工作中注重突出“榜样”作用,在全系范围内开展“优秀党员讲故事,立足岗位践初心”系列活动,每周在党员学习活动和教师思政学习活动上安排优秀党员分享交流工作、学习经验,在全系范围内营造“树榜样、学先进、争一流”的良好学习、工作氛围,进而带动全系师生共同推进系部建设发展的全面进步。
二是融合国家和行业发展提高教学深度,号召支部教师不仅要以传道授业为己任,做好教学工作,提出不同类型课程教学思路和方法,还要积极关注国家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跟进学习专业技术、前沿知识技能。支部引领全体党员教师重组建立支部课程教学组,再通过带动教学组引领全体教师主动向书本学、向实践学,虚心向领导学、向同事学,认真学、深入学、坚持学,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参加实践,与企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交流,深入项目实践了解行业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积极倡导、鼓励教师参加国培、省培、企业培训,从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支部还进一步强化了课程交流、观摩、评比等工作,教工党支部书记和党总支纪检委员带头登上讲台开展公开课交流学习活动,教师党员参与教学过程督导、听课、评课。提升支部整体培养积极向上、创新敢为的精神。
三是以融合教育育人和科学研究核心工作为双抓手,以支部课程教学组为引领强化学习,提高理论学习深度,探索科学研究方向和专业应用方向,坚守科研创新实践。紧跟国家重大工程问题和发展需求,打开高职校企合作新思路,申请科研课题,带领支部教师参加学术讨论,扩展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加强学生实训能力,参加各类型技能大赛,以赛促学。全年支部课程教学组在科研、技能竞赛活动中均取得突破,完成国家级资源库课程1 门,院级在线课程6 门,院级教改项目3 个,院级骨干教师项目1 个,院级科研项目1 个,发表论文11 篇,知识产权相关专利软著共14 个,立项院级在线课程2 门,院级骨干项目5 个,院级重点教改项目3 个;在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2 项,省级二等奖1 项,省级三等奖2 项;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 项,省级一等奖3 项,省级二等奖1 项,省级三等奖1 项。
“两促进”强调不同形式的学习、评选活动,在党支部集中学习中不仅注重开展多形式的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党员前往中原英烈纪念馆、河南廉政文化教育馆、二七纪念馆、圆方非公党建学院等教育基地开展参观教育活动;组织党建知识竞赛、党史知识竞赛、党的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知识竞赛等竞赛考察活动;组织党史游园会、校园环境整治等校内室外学习实践活动。还注重结合节日、时事、教育焦点等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教育活动。例如:在植树节开展“护青山绿水,做合格党员”教育实践活动;在清明节组织开展“祭英烈,学党史”学习教育;结合“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开展“学习‘天问’背后的新时代航天精神”学习活动;暑期在郑州连遭洪涝、疫情灾害期间组织开展“共克时艰,争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党员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保持每周的党员活动具有新鲜感时代感。
优化支部设置,以支部课程教学组为单位,针对工作、课程、项目等进行再细化,建立了“带头人+支部”“课题组+支部”“课程组+支部”等工作单元,在集中优质业务资源的同时,集合优秀的思想政治资源,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形成积极向上、凝心聚力的良好氛围,引导并带领工作组、课题组、课程组全体人员高质、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
“一心三融两促进”的高职新型党建工作模式构建以来,经实际工作检验,这样的工作模式确实能够完美地把党建工作融入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形成“抓党建促发展,抓党风促校风”的工作态势,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到了以基层党的建设高质量有效推动系部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在“一心三融两促进”的高职新型党建工作模式构建的前提下,我支部进一步分层级对支部支委等党务工作者及党员进行任务驱动、责任分工,建立“四级”联动机制,进而打造“五新”型党支部,搭建“四级五新”的党建工作平台。
建立党支部书记“头雁”一级驱动机制,党支部书记在支部建设中落实第一责任,充分发挥双带头人作用,统筹安排,对于重点建设目标督察、指导、落实,梳理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纳入党组织学习、组织生活和教师培训研讨等工作中,同时在具体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主动接受新课程任务,活跃于教学科研第一线,积极承担科研难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建立支委群力二级责任机制,每一位支委认领各自的责任项目,组织委员掌握支部的组织状况和党员思想状况,主导党员教师学习、组织活动;宣传委员以多方式的宣传手段,联合系工会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活跃师生文体生活;纪检委员在对党员干部进行纪律监督的同时,积极筹划党风廉政教育;统战委员不仅要担负全系民族宗教工作,还要积极地与民主党派教师、无党派教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全体支委委员把教师能力提升、专业建设等工作杠在肩上、抓在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建立教工党员排头兵三级先锋机制,支部既是教育党员的阵地,也是发挥党员作用的舞台,我支部通过组织党员一起听“优秀讲故事”“推先进党史笔记”等活动树立“排头兵”概念;通过组织扶贫攻坚帮扶、抗洪救灾、疫情防控、义务电影放映等志愿服务工作树立“先锋队”意识,并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引导党员教师自觉融入、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建立群众助阵四级纽带机制,支部是团结、联系群众的纽带。我支部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主题党日活动,观看教育片、竞赛答题、集中学习研讨等互动,深入全体教师,充分发挥参与和监督的作用。同时支部主动关心群众师生学习、生活状况,深入到教师、学生中开展调查研究,汇总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师生的工作,诸如成立党员心理辅导工作站、重新规划教师工作区和休息室等,广受师生欢迎,拉近了党群关系,也使得群众师生成为支部党建工作的支撑助力。
打造“面对面”新型支部关系。改造建设党员之家、党员心理辅导工作站,在教学楼内布置宣传墙。建立“面对面”支部活动体系,细化支部特色制度,使支委和党员、党员与党员、党员和群众线上线下互动学习,使支部成为团结教工的核心、教育教师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定期组织专题党课,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调查问卷、深入教室宿舍、谈心谈话等方式积极调研身边师生,制定“我为师生办实事”清单。利用党员学习时间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专题党日活动,在观摩学习中讨论、进步。
打造“数字化”新型学习阵地。真正做到用信息化手段抓党建,紧跟信息化技术发展。具体做法有:积极运用交通信息工程系专业能力,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学党史,百年in 百天”学习栏目,每天为全系师生推送党史学习知识;在建党节前后,我支部依托系部志宏影院,精心选择《建党伟业》《建国大业》《我的法兰西岁月》《建军大业》《我和我的祖国》《太行山上》等红色经典影片,义务为学院师生放映电影;多次组织腾讯会议线上交流学习分享会;录播微型党课《“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由来》《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那些年,曾经当过老师的党员》《半条棉被的故事》等,定期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学习;建立党建微信群。丰富学习阵地形式和内容,拓展阵地形式和内容,拓展阵地空间,提升效率和质量;在暑期郑州连续遭遇洪涝等考验的情况下,依托腾讯会议软件开展专题党日活动,号召广大师生党员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在抗洪救灾、疫情防控等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打造“攻坚克难”新型党员队伍。支部党员教师在学生多、课程多、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加班加点,开展项目申报工作,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也为系部获得诸多荣誉。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比赛为抓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打造“螺丝钉”新型志愿服务队。与学院扶贫干部“手牵手”,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我支部积极与上蔡县后杨村驻村工作队对接,了解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并依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和专业特色,安排专业党员教师赶赴后杨村并向村委会捐赠、安装视频和音频设备,切实为后杨村帮扶工作的开展解决实际问题,助力后杨村改善学习、办公条件;安排数字媒体专业的党员教师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赴上蔡县后杨村,为后杨小学提供摄影志愿服务活动,为后杨小学的应届毕业生、在校教师和同学分别拍摄了毕业照、学期留念照和证件照,并向后杨小学捐赠了书籍、文具;每逢新学期开学,以教工党支部名义向后杨小学捐赠教具、体育器材等物品,助力小学顺利开学。
打造“多维度”新型党员培养体系。我支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党员培养、教育管理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有效贯通。多层次、全方位、多途径教育培养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双向结合、双向作用。“多维度”是指在党员发展过程中,选拔、教育、综合培养的三个层面。
一是针对不同层面师生进行针对性培养教育。针对教师党员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教育、撰写学习心得笔记;针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工支部通过党课教育系统性地进行培训;针对群众教工和群团学生,则通过多途径的思政教育活动帮助提升其思想境界,尽心尽力在工作上培养扶持,真情实意在生活中排忧解难,以强化思想教育与温情关怀相结合的举措引导他们自觉向党组织靠拢。
二是通过多种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培养形式。教工党支部全年除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党员集中学习、党日活动等常规培养活动外,依托新媒体创新手段,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学习栏目,录播微型党课并通过微信平台推送学习,通过金山文档程序策划组织党的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知识竞赛。同时创新活动形式,在系花园组织开展“党史园游会”、在志宏影院组织党史学习教育竞赛等活动,深受系部师生好评。
三是立体考察学习教育成果。党支部通过设置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系统性考试考查,针对党员的常规性笔记检查,以及多渠道组织开展的活动竞赛,不仅立体考察了党员群众学习教育成果,还确保了学习教育质量,真正做到了党建教育入脑入心。
总体来说,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也提出的全新的要求。我们分析原有的党建工作模式,对于原有的工作规律和工作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分析优缺之处,在此基础上沉下心来研究在新形势下的工作方法,并逐步在工作中进行实践,依据实践成果进行工作创新归纳,形成创新工作理论,从而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求新、求活,这对于高职党建工作乃至于高校育人工作都是极为有利的。因此,在经过实践检验可以认为,构建“一心三融两促进”的新型党建工作模式,营造“四级五新”的党建工作平台,可以为新形势下高职党建工作注入新鲜活力,并迅速体现出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