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红色文化资源的优秀特质与发展研究

2022-11-15 09:57:02
活力 2022年14期
关键词:沂蒙山东红色

何 健

(山东省工程咨询院,济南 250013)

一、山东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红色文化是山东的重要精神标识和文化标识。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说,山东是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凝结、红色文化资源集中的典型地区。山东地区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山东红色文化是山东人民从危机逐渐走向新生、走向辉煌的历史进程的凝聚,也是山东儿女从漫长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当中不断累积形成并逐渐发展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极其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当代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源头。山东最为典型的红色精神就是沂蒙精神,沂蒙精神现在已经成为红色文化当中的一个突出代表,已成为我们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因此我们要对沂蒙精神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整合,使其成为打造特色品牌的高地,进一步开发挖掘红色精神相关资源。应依托红色精神系列资源开展党性教育宣传工作,从而取得良好效果,弘扬沂蒙精神有利于整合和完善中国红色文化体系。

山东是红色资源富集的地区,深度挖掘红色资源,把红色资源转化为精神力量,对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快速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进入加速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仍面临着艰巨繁重的任务,仍需要山东人民发挥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红色精神,让红色精神在齐鲁大地遍地开花,助推山东早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山东在红色资源转化利用方面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虽然有丰富的资源、很好的资源基础,却没有太多在全国叫得响、站得住的地区品牌,没有构建起与这样的红色大省相匹配的品牌体系。山东的红色文化立意深远、内涵丰富、系统全面,且物质载体丰富,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类型,理应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地域品牌(包括旅游、教育、演艺、衍生品等),形成自己独特的红色品牌体系。

二、山东红色文化资源的优秀特质

从总体规模、时空分布来看,山东红色资源种类多,数量丰富且遍布全省。与其他省区比较来看,山东红色资源具有鲜明的文化优势。

(一)最早最全:时空跨度大,资源丰度高

山东红色文化资源的时间延续性是比较强的。山东抗击外敌开始于鸦片战争时期,在甲午战争时期就已经在勇敢抗击日寇了。五四运动之后,进步青年进一步积极组织传播马克思主义。党的一大召开后,山东省成为最早建立党组织的省区之一,之后建立了由党领导的党支部、团支部、省级政权等领导机构。

山东既是领导华东革命的党政军核心,又是直接抗击敌人的战场,更是支援革命的大后方。因此,省域内留有大量的红色资源,而且大多数资源保存度好、资源品级高,国家级和省级革命文保单位数量众多,据统计,登记在册的省内红色资源数量为2449 处。

(二)战场最多:遗址旧地多,斗争精神强

从抗日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前,以沂蒙山区为主的革命老区一直都是中共华东地区领导机关和军队最高的指挥机构的驻地,在中国革命的众多斗争中为取得最后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山东是甲午战争的主战场,留有多处遗址旧址。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山东省委组织人民奋起反抗,发动了鲁东、泰西、鲁东南、鲁南等地人民抗击日敌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民抗日武装,建立起若干块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抗击日寇,保家卫国。抗战期间,先后歼灭日伪军51.3 万余人。

(三)战役最多:战斗形式活,传奇故事多

山东地区的抗日战争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领导的军队坚守华北抗战的四个重要根据地之一,地位举足轻重。在抗战期间,山东军民对敌作战2.6 万余次。海阳的地雷战是最有名的,在抗日战争当中,海阳民兵共作战2000 余次,毙伤俘敌1500 余名,在敌后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活跃在山东枣庄一带的铁道游击队,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领导之下的一支英雄的抗击日敌的重要武装力量,不断巩固和发展了鲁南抗击日敌的根据地。到抗战胜利时,山东抗日根据地拥有12.5 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约占全省面积的80%。

山东是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山东解放区约有3000 万人口,占全国解放区人口的三分之一。1945 年9 月到1949 年8 月,山东战场上进行了20 余次比较著名的战役。1948 年9 月,华东野战军一举攻克济南,歼敌10.4 万人。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第一个攻克10 万重兵据守的大城市的经典战役,开创了大城市攻坚战的先例,从根本上动摇了敌人据守大城市进行顽抗的信心,在解放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四)支持最大:动员能力强,党群鱼水情

山东人民具有拥军支前的光荣传统。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先后动员1106 万多民兵、民工,使用了146.8 万辆大小车辆,76.5 万头大牲畜,出动了43.5 万副担架。1100 多万支前民工伴随解放军转战17 个省、直辖市,把大量的粮食和武器弹药等作战用品运往战争前线,将20.3 万伤员运回后方。

(五)兵源最多:战士之故乡,部队之摇篮

山东地方武装在抗战中蓬勃发展,走出了东野、华野、中野三大野战军的核心力量。到1949 年12 月,解放军共建成了205 个步兵师,据不完全统计,其中约52 个步兵师是由出自山东的部队建制组成或混编组成的。

为了适应全国战场解放军兵力急剧扩张的需要,老解放区山东输出了大量兵员和部队,前前后后共动员了95 万名青壮年参军入伍,保持了人民解放军充足的兵源补充。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正规部队中,山东籍的官兵约占三分之一,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名第一。英勇的山东人民和山东子弟兵,为我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巨大力量。

(六)干部最多:培养骨干精英,助力政权建设

山东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输送了大批干部与军队高级指挥员,并为新中国成立后各地政权建设提供了骨干力量,可谓是“革命干部摇篮”。这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

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是齐鲁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抗大”式干部学校。1938 年6 月至1939 年,前前后后分为五批成功培养了3000 多名优秀学员,为山东地区甚至华北地区的阻击敌人的抗日根据地输送了大批革命干部,成功成为开辟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组织抗日武装的新一代有生力量。

1945 年9 月至12 月,山东派出6000 多名地方干部进入东北,占东北地方干部的三分之一。解放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接管、稳固新中国的政权,支持援助南方地区的广大新解放区的建设,各省中选调出大批的党政干部人员跟随各路人民解放军南下。1948 年12 月,华东局在山东地区抽调出大约1.5 万名的南下干部。1949 年初,南下干部队伍陆续集中到临城(今山东薛城)一带,从而统一整合编制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为支援全国解放,大批山东干部奔赴江南新解放区,到达江苏、浙江、上海、湖南等地,在新一轮的“战场”上为创建新中国政权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七)对标研究

山东红色文化的核心是沂蒙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 年11 月25 日在山东临沂进行调研时对沂蒙精神曾经做出过重要评价:“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把沂蒙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进行比较,更加有利于提升山东红色文化的发展质量。

1.沂蒙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共通性分析

对标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与其在诸多方面存在共通性。至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都蕴含坚定的理想信念。第二,都蕴含群众路线。第三,都蕴含艰苦奋斗的精神。

2.沂蒙精神的独特性分析

第一,山东红色文化具有异常明显、非常深刻的大众性、平民性特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沂蒙精神更是一种“人民型”和“草根型”的革命精神。沂蒙精神深深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是中国人民群众一起努力创造的结晶,是山东党政军与人民群众之间水乳交融、生死共赴、一同铸造的流芳千古的一座伟大精神丰碑,是沂蒙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心全意投入革命战争和建设事业的伟大结果。

第二,山东红色文化中蕴含着广大山东儿女异常明显、非常深刻的付出、奉献和牺牲特质。华中野战军北移山东后,山东解放区各地特别是所驻扎的临沂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给予了热烈的欢迎和有力的支援。鲁南战役期间,鲁南、鲁中和滨海等地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共有60 余万名民兵、民工支前,出动担架6300 多副、小车1500 余辆。据不完全统计,渤海区1946 年共征粮1.45 亿公斤,占山东解放区1946 年征粮5 亿公斤的近30%;1947 年征粮猛增到3 亿公斤,比1946 年翻了一番还多,占山东解放区1947年征粮6.2 亿公斤的近一半。许多村庄征粮占农民总收入的40%以上。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是全党全军开赴东北、转战华东、挺进中原、决战淮海、进军西南的战略枢纽。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的那样:“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

三、山东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工程

在“红色山东”资源利用发展上,站在全省发展大局来看,以“高质量发展”推动红色资源活态保护、助推红色基因活化传承,既因地制宜促进各地发展,又高端引领推出精品,在全国唱响“红色山东”品牌,实现“红色遗产看山东”。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关键工程。

(一)红色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

加强山东红色文化资源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利用,加大力度发挥信息技术方面创新的扩散效应,保护山东的红色遗产,综合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坚持“共建共享”的重要理念,对零散分布全省各地的原生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予以全面整合,尽快出台《山东省红色遗产保护利用规划》。要建设完善红色资源数据库,实现数字化保存和展示。

(二)“红色山东”品牌传播工程

以品牌创建为龙头,以“红色山东,英雄齐鲁”为核心标识,利用高端平台和多元载体,强化对山东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旅产业、红色文化产品的包装、宣传与营销。打造“红色山东”文化品牌经济,把红色文化品牌作为首要的核心支柱产业,以及相关的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实现产业优势转化、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第一,积极培育“红色山东”品牌体系。第二,拓展“红色山东”品牌的推广方式和渠道。第三,凝聚品牌传播的多方合力。

(三)红色文化产业精品工程

“红色山东”资源开发利用,要树立精品思维,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高标准谋划、高水平利用、高质量转化,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推动品质、品牌提升,推出一系列适销对路的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红色传世文献、文创优品,去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背后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底蕴。第一,出版一批“红色山东”经典文献;第二,打造一批“红色山东”文化经典剧目;第三,推出一批红色影视动漫游戏精品;第四,研发设计一批红色文创产品;第五,激发创作主体积极性、能动性。

(四)红色研学高地建设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这就凸显了红色旅游景点、红色文化展示场馆等作为研学基地的价值。强化“红色旅游+”的文化理念,加快推进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研学旅行、传统文化旅游等结合,把山东建设成为“一个核心、两个基地、三个区域”的红色研学旅游高地。从空间布局来看,一个核心是指沂蒙干部学院,两个基地是指鲁西南红色旅游基地、胶东红色旅游基地,三个区域是指渤海红色旅游区、鲁南红色旅游区、济南红色旅游区。要精心打造研学基地,设计精彩研学内容,强化载体功能。

猜你喜欢
沂蒙山东红色
图说山东
新航空(2023年9期)2023-09-18 18:59:16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金桥(2022年3期)2022-03-29 01:16:24
红色是什么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37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中国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39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