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威洋
新闻记者行走在新闻一线,需要时刻保持对新闻的敏感,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并对热点事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详略得当地报道新闻内容,利用社会热点事件的社会价值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当前,许多电视台的老记者虽然长期处于新闻工作一线,从业经验丰富,但不同程度地存在懈怠的情况。而年轻的新闻记者由于从业经验较少,新闻策划和报道能力较弱,暴露出记者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
另外,一些新闻记者为了吸引观众眼球,会夸大事实、歪曲事实,这样不仅违背了职业道德,更会损伤新闻行业的整体信誉。
融媒体时代下,新闻媒体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利用媒体渠道进行品牌宣传是许多企业提高知名度的方式。但是,一些企业要收买新闻记者对自身进行宣传,如果新闻记者不能抵抗外界诱惑,就会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所以,有必要加强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教育。
媒体承担着弘扬正能量、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在网络化信息时代,受众对新闻内容的质量要求逐渐提高。只有形式新颖且内容有深度、有态度的新闻才能夺人眼球,吸引受众产生阅读兴趣。一条古板、严肃、毫无亮点的新闻很难被受众所接受和喜爱,在信息化时代其很快就会淹没在信息海洋中。
新闻记者只有不断提高策划能力和报道能力,其报道的新闻才能有深度和广度,获得更多关注,增强传播力度,充分满足受众需求,更好地宣传社会正能量,在实践中践行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进程的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都面临着改革创新的挑战,新闻媒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信息包罗万象,受众每天接收的信息不计其数,对新闻的要求更高,更追求新闻的“新”。随着受众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的提升,为了满足受众需求,记者更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策划能力和报道能力,否则,就会被受众所抛弃。对电视新闻来讲,受众忠诚度下降,会直接导致新闻节目观看率的下降,进而导致电视媒体的发展停滞不前。只有提升记者新闻策划能力和报道能力,才能使新闻亮点更突出,从而让策划出的电视新闻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直击观众内心,充分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
传统媒体时代,媒介竞争不激烈,媒体发展压力较小,从业人员觉得媒介环境比较宽松,缺少居安思危的意识,甚至会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工作懈怠,进取心不足,阻碍了新闻媒体的发展。
而在融媒体时代,媒介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新闻媒体以及从业人员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只有居安思危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新形势对新闻记者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应全面发展,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其中,新闻策划能力和报道能力是最重要的素质。新闻策划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增强记者的执行能力,报道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因此,提升电视新闻记者的新闻策划能力和报道能力,才能在融媒体时代下培养出更多专业素养高的新闻人才,增强电视新闻的传播力。专业新闻人才是开展新闻策划、活动执行、采访报道的基础力量。发展壮大新闻专业人才队伍能推动媒体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在新闻策划工作中,记者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新闻基本原则,尊重事实真相,展现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具体而言,应基于对事实的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开展新闻策划,避免掺杂个人情感。记者在新闻操作的各个环节均应遵守职业道德,应以事实为核心开展采访和写作。只有尊重事实,才能保证报道的有效性。记者应避免为博取眼球效应而编造新闻的做法。为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记者应对信息来源进行严格把控,认真审核信息内容,透过现象挖掘本质。
时、度、效是新闻的生命,“时”要求适时、及时,要求我们重视传播学上的首发效应,准确抓住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群众关切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谋定后动、找准时机、先声夺人;“度”是力度、分寸,要求新闻策划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严格避免失向、失真、失准、失范、失态,将深入把握新闻规律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结合起来,将创新新闻工作理念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扩大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效果。
为提高新闻策划的质量,记者应集思广益,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建议。记者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从微博、论坛、贴吧等多个途径收集线索、素材,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记者要深入群众,走进基层,搜集可供报道的新闻线索,整合归纳搜集的信息,将零散的、碎片化的信息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新闻链条。
扎实的专业能力是融媒体时代记者策划和报道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对新闻记者而言,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是硬道理,职业能力的提高意味着新闻报道水平的提升。记者应在如下几方面入手来提升自我:
①创新能力。触屏阅读不仅改变了知识传播方式,也革新了生活方式;数字媒体不仅加快了信息更新速度,也改变了社会民众的心理。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传媒格局的深刻变化,使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挑战。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指明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质增效的方向。实际上,如何在全媒体时代以顺应新闻规律的方法、贴近受众心理的话语、适应分众传播的渠道、切中现实热点的议题,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掌握话语权、提升影响力,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回答的时代课题,是主流媒体面对传媒变革要做出的探索,是必须应对的时代挑战和必须抓住的发展机遇。
新闻舆论工作提质增效,需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的格局。一个腔调难以唱遍天下、一种话语难以打动所有人,在思想文化多样化的当下,一个主题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面向不同的信息受众、利用多种传播渠道、形成多样的言说风格、带来情感的同频共振。要打造各有优势、互相策应的媒体矩阵品牌,做到既能拿铜琵琶高唱“大江东去”,也能持红牙板低吟“晓风残月”,在渠道上形成多层次的传播报道体系,在影响上达成广覆盖的引导效果。
新闻必须具备时代性,新闻记者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新闻内容更新颖、更有深度、更契合新时代。因此,其要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学习新媒体传播技术,提高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新闻记者要对报道手段进行创新,多学习、借鉴新媒体的传播手段。
②文化素养。记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文化对新闻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离开文化,媒体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源泉。文化关乎新闻记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适合于特定文化价值观的内容,就会得到新闻记者的重视并被媒体采纳和传播,而不适合特定文化价值观的内容,则不会得到新闻记者的重视而不被媒体采纳和传播。文化决定着新闻传播活动的初始动机、表现形态、发展过程和期望结果。文化影响了传播行为,文化本身也是经由传播活动才得以不断传承和创新。因此,新闻记者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比如,记者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深刻意识到一个个老字号品牌背后绵延着文化根脉,承载着厚德载物的精神特质,连接着华夏儿女的家国情怀。其经过调查发现,当下老字号的振兴也面临诸多挑战:有手艺、缺传承;有底蕴、少传播;有其物、少其魂……在顺应时代之变的同时,如何坚守固有文化根脉、讲好品牌传承故事,吸纳各方齐心协力成为其振兴的必要条件。在各级党委和政府与社会各方合力推进品牌振兴的同时,不少老字号牢记初心,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注重建立传承谱系、认证非遗传承技艺、打造文化一条街,扩大文化传播,《大宅门》《楼外楼》等一系列文艺作品问世……这样策划出的与老字号守正创新相关的一组报道,会引发受众的关注和社会的讨论。
前路漫漫,初心不改;面向未来,脚步不停。坚守文化根脉,守住那些蕴藏在每个老字号背后耐人寻味的老故事与亘古不变的正道,终究会擦亮金字招牌。
③新闻嗅觉。各大媒体激烈竞争,谁能获得第一手的新闻材料,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信息。
④知识储备。作为新时期的新闻记者,为解决经验不足、能力欠缺的问题,提升策划能力及报道水平,其需要认真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自身涵养、增强文化底蕴,储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成为全能型人才。
⑤实践能力。新闻记者在学习新闻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将理论知识和新媒体技术积极应用到报道实践中,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
实践能力与记者的脚力有密切关系。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只钟情那些愿意花一番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的记者。谁愿意“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谁就能多收获一些粘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精品力作。
职业赋予记者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记者策划高度与其思想高度、眼界广度成正比。要拓展眼界、思路的广度,学习无疑是很见效的一种方式。记者要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拓展经济、哲学、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做到厚积薄发,学有所成,努力使自己成为杂家,增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样在考虑问题和选择新闻视角时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得远、想得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出奇制胜。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记者要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清楚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承担起传播正能量的光荣任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策划和报道能力,彰显职业价值,完美完成时代交付的答卷。
随着新时代的高速发展,媒体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也日益凸显出新闻记者策划能力和报道能力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应当积极改革创新,巩固自身优势,凸显自身特点,深入挖掘新闻价值,彰显媒体的公信力,发挥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强大作用。在所谓“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做有品质的新闻,既是记者的立身之本,也是媒体的生存之道。品质就是品牌,品牌就是口碑。新闻媒体和作品有品质,才能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新闻是“易碎品”,但从来都不放弃对思想的传播、对温度的传递、对品质的传承。思想、温度和品质,从三个维度标定出新闻作品的审美标准,也为新闻工作者指明了跋涉的路径。
新闻策划报道人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新闻素养和专业技能,增强使命感,善于从基层民众的视角出发,用通俗化的语言来报道新闻,缩短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增强新闻的贴近性。不仅要用策划来展现事件真相,更要散播温暖,用专业的态度报道出更多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更有速度的新闻作品,传播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完成时代赋予新闻人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