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爽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信息接收方式及获取方式发生了变化。对新闻媒体而言,信息采集与传播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新闻媒体在冲击面前不得不思考创新发展问题。由于传统的新闻采编记者采编方式单一、深度不足,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缺乏媒体行业竞争力。
因此,积极探讨新媒体时代电视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培养问题具有现实必要性。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创新采编思路和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新闻采编能力,以自身的积极改变适应竞争环境,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核心竞争力。
新闻报道应力求真实报道和快速报道。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信息反馈更及时。传统的新闻报道从事件发生到信息采集、编辑,再到最后的输出,往往需要一到两天,整个过程中要经历众多流程环节,且每个流程都有严格的审核机制,新闻时效性自然会受到影响。而新媒体改变了信息发布迟滞的局面,从新闻信息的编辑到发布,流程简单化,传播时效性更强。对比之下,传统电视新闻传播时效性差的弱点更加突出,这也使受众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取新闻信息。
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占据主导地位,受众只能被动接收来自专业媒体机构的报道,以了解新闻事件。这意味着受众自主权较小,新闻媒体输出什么信息,受众就接收什么信息,即便受众对事件持有不同的看法也难以与采编主体进行互动交流。
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参与度非常低。而新媒体时代,受众从被动接收新闻信息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甚至可以就新闻事件进行探讨,且参与渠道较多,受众参与积极性较高,参与性较强。很多事件能引起新闻报道的全民狂欢。
而新媒体平台十分注重与受众的互动,设置评论区、留言区、转载分享区等,方便受众发表看法、留下建议,或将新闻事件分享给其他人,让新闻事件更广泛地传播。一些热点新闻事件在广泛传播下,往往短时间内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这得益于庞大受众群体积极的转发行为。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信息制造与传播的原有垄断优势不再。新闻传播中的个体参与越来越广泛,特别是迅速崛起的自媒体行业,成为电视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广播电视新闻报道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但从某些方面说,因自媒体、新媒体等新闻创作者并非专业科班出身,报道能力较弱,媒体信息素养偏低,很多信息没有经过认真推敲与考证便报道出来,并存在内容夸张、断章取义以博取眼球的问题,很容易在多渠道的传播之下造成新闻事件的持续发酵,引发负面效应。而这一点,恰恰凸显出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优势。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采编专业性更强,信息筛选能力更突出,应继续保持优势,发挥官方媒体的权威性,以增强受众的信任度,提升电视新闻公信力。而这无形中也对采编记者采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及时核实信息的真假,从混杂的内容中提炼出有价值的部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做正能量的宣传,做有价值的报道,提升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力。
电视新闻记者采编能力的提升与电视新闻制作质量息息相关,而电视新闻制作质量又影响到节目的收视率,影响到电视媒体的市场口碑。采编记者要直接参与电视新闻制作的各个环节,做好各类信息的精心筛选、整理与加工工作,将真实的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发挥信息价值。
电视新闻报道有稳定的受众人群,报道更权威,能以正向的舆论引导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正能量的传播,使受众在新闻收看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引导,对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作用。新闻报道质量的提升,不但能使受众及时获取真实有效的新闻信息,充分了解新闻事件,还能促进形成稳定的粉丝群体,保证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基于新媒体时代的新变化,电视记者采编工作开展中也出现不少问题,电视记者采编能力亟待提升。提升新闻深度挖掘能力,站在更专业的角度进行信息价值挖掘与报道角度分析是最核心最关键的。
此外,基于媒体行业激烈的竞争,电视记者综合素质水平也需要持续提升。要保持良好的信息捕捉能力,具有新闻敏感性,善于语言表达、文字整合,灵活使用智能技术,以真正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采编工作要求。但从实际情况看,一部分电视记者采编能力不理想,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能力培养也需要多管齐下。
新闻是扎根基层于实践中得来的。新闻报道拒绝闭门造车、凭空捏造。当前媒体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对电视记者来说,要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探索,深入基层,与基层群众建立友好、稳定关系,获得更多鲜活、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在获取新闻线索后,第一时间了解实际情况,在挖掘新闻事件的过程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做即时性的报道,保证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价值性。这就要求电视记者保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虽然新媒体时代受众新闻资讯获取渠道多元化,但无论媒体行业如何变化,新闻价值始终与记者扎根基层的深度有关。
电视作为主流媒体,在长期的运作中积累了丰富的采编经验,有着完整的采编流程和机制,理应担负起传递社会正能量、关心民生疾苦、做有价值有意义报道的职责。这要求采编人员自觉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在基层走访中了解群众需求,借助新闻报道反映民众诉求,积极聚焦民生问题,以媒体影响力推动问题的解决。记者应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保持新闻报道的初心,在新闻工作中敢于抨击社会丑恶、弘扬正能量,在基层锻炼中磨炼脚力,让每一次采访报道真实可靠。
总结来说,只有深入现场,直面一线,才能让报道真实动人,才能在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中做出有情味、接地气的报道。
对电视记者来说,采编工作中也应眼力十足,保持新闻信息的敏感度,善于发现、捕捉新闻线索,保证新闻采编时效性。
一般来说,新闻敏感度高的记者能迅速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顺藤摸瓜、由浅入深,做有价值的深度报道,而这恰恰也是记者采编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综合体现。新媒体时代,电视记者新闻素材获取的渠道更多元。只有保持新闻敏感度,具有良好的眼力,才能找到关键的新闻信息,才能推陈出新、另辟蹊径,做出高质量的采访报道。电视记者也要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与加工能力。面对海量化且数量激增的新闻信息,能根据专业经验判断信息价值,通过科学加工,保证新闻采编的质量。面对同一个新闻线索,专业度高的采编人员能从中挖掘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从不同视角进行采编报道,以深度报道、连续报道、独家报道的方式提升电视新闻报道影响力,出色地完成采编工作。
电视记者应勤于思考、善于追问,在复杂的社会舆论环境中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还原事件真相。因为新媒体背景下,信息发布渠道更多,发布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报道混淆视听,受众基于先入为主的原因接受某种观点早于对事实真相的了解,做出错误的判断。而新闻报道要想纠正受众错误的认知,需要花费较大的精力,其对媒体行业的良性发展来说也是不小的阻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编人员从自身做起,加强行为自律,在采编报道中避免随波逐流,应基于自身的媒体素养、职业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做真实的报道。新闻记者应善于思考,不断追问,脑力充沛,在采编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规避报道的负面影响。新闻采编人员要在一次次的采编报道实践中总结采编经验,吸取经验教训,出色地完成采编报道工作。要想真正提升脑力,需要保持采编思路的敏捷、行动的灵活性,在日常工作中多积累、多总结、多涉猎,学习其他优秀的新闻报道作品,了解其采编思路、采编特色等,汲取采编灵感,尝试新的采编思路、写作结构,总结采编技巧,提升自身采编能力,夯实采编基础,在一次次的总结与升华中推出更优质的新闻报道。
新媒体时代,信息海量化且处于激增状态,新闻采编人员应该推陈出新,坚持内容为王,不断推出精品。对电视采编人员来说,应关注新闻采编质量,做精品报道,以形成良好的市场口碑。无论是新闻基础信息采集,还是内容汇总制作乃至信息输出,采编人员都要秉承制作精品的原则,以获取良好的口碑效应,赢得受众认可和持续关注,为电视台积累大量的粉丝。
电视记者应认识到自身在新闻节目制作流程中的重要地位,基于自身优势,近距离接触现场,接触当事人,并通过不断的笔力磨炼,输出有吸引力的新闻报道。在新媒体时代,笔力的提升也有着更丰富的内涵,记者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高超的写作水平,还要基于新媒体时代特点尝试网络直播,在报道中尝试使用网络语言、通俗化语言,以增强新闻报道的叙事感、情境感,让新闻既能准确表述信息内容,又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高度。
新闻报道应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这是获得理想宣传效果的关键。电视采编人员应具有团队协作意识,与摄像人员、后期制作人员鼎力配合,为新闻报道打上独家新闻、深度报道、连续报道等报道标签,凸显电视新闻的竞争力,以践行媒体责任。
新闻媒体具有社会舆论引导作用,电视记者在新闻采编时也应关注新闻的价值取向,其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假如新闻记者价值取向存在问题,其在新闻报道中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传递错误的价值理念,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其造成误导。电视媒体应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积极地传播正能量。电视记者要端正工作态度,保持初心,不惧黑暗势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当前,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为获得更高的新闻点击率、抢占头条而哗众取宠,大搞标题党,搞眼球经济,忽视核实新闻事件的真实性,直接转载或使用网络新闻素材。此外,也有不少新闻采编人员缺乏脚踏实地的品质,在枯燥且劳累的新闻采编工作中敷衍应对,不愿意东奔西跑采集素材。也有一部分记者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工作中持无所谓的态度敷衍应对,这些都是缺乏正确价值取向的表现。记者要尽量选择弘扬社会正气的新闻素材,分析新闻报道的可行性,使民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氛围。这是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尽的责任,也是其职业价值实现的体现。
新媒体时代的潮流不可逆转,电视媒体行业要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关注采编人员采编能力的提升,应多措并举,推出有时效、有价值的报道。秉承质量优先、内容为王的原则,让采编报道脚踏实地,引导社会舆论的正向发展。
对电视采编人员来说,其作为新闻报道采编流程中的关键一员,应正视新媒体时代采编工作面临的挑战、冲击,趋利避害,提升自身采编能力,打破采编思路限制,积极尝试多元化的采编方式,从自身层面保证新闻采编时效性与质量,努力为电视媒体行业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其在采编实践中采编经验的积累,也将促进其专业能力的发展,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