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
——以东莞城市学院“红色志愿服务队”为例

2022-11-14 14:37伍小英
活力 2022年7期
关键词:服务队志愿基因

伍小英

(东莞城市学院,东莞 523419)

引 言

近年来,东莞城市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蓬勃发展,志愿服务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涌现出一大批大学生志愿服务者,成为开展志愿服务的排头兵。红色基因融入志愿服务模式,对于促进学校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和高校多位一体的思政教育,以及助力青年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研究有现实作用。

一、红色基因的内涵

近年来,“红色基因”成为党建工作领域的研究热点。“红色基因”的提出最早见于2013 年,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兰州军区时指出,要“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很多学者认为,红色基因是我党在长期奋斗中积淀而成的,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有学者认为,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艰苦创业历程中的意识形态,是具有中国优秀革命传统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红色文化因子,是一种英雄精神,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的生命精神纽带,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革命气质与革命精神。由此可见,红色基因内涵丰富。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红色基因具有不同的时代体现。在革命时期,体现为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新中国成立以后,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洪抢险精神、见义勇为精神、抗疫精神等都是新时代的红色精神。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

当前学术界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定义有很多,但并未形成统一的界定。学者们普遍认为“志愿服务”是指个人或志愿组织,自愿奉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以获得物质报酬的前提下,无私为他人及社会提供服务的行为。基于学术界对“志愿服务”的界定,结合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特点,笔者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指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无偿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

三、东莞城市学院“红色志愿服务队”工作现状

学校党委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载体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层面,着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地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党建品牌文化发展,深入挖掘红色志愿服务形式与内涵,将育人模式融入志愿服务,提升志愿服务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形成“红色基因+志愿服务”新模式,建立红色育人志愿服务体系,深化大学生文化自信,实践爱国之行。目前,学校志愿服务项目已形成自身的文化特点与品牌活动,已构成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对大学生志愿者和在校大学生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发挥着积极作用。

随着学校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越加重视,以及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校地共建、资源共享”的志愿服务新模式也被探索出来,与学校所在地的志愿者协会签署了结对共建协议。

四、东莞城市学院“红色基因+志愿服务”品牌的构建和培育

(一)红色志愿服务项目背景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升党员同志的光荣感、使命感。学校成立“红色志愿服务队”,开展以“百人志愿担使命,为民服务践初心”为主题的大型志愿服务活动。目前,这支队伍的主要成员为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未来成员将不断扩大到全校师生。

(二)项目思路

项目紧扣“党建引领,实践育人”这一中心,成立红色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志愿者以身作则,弘扬志愿者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点到线,连线成面,形成辐射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大的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引领更多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项目实施过程

1.成立红色志愿服务队,依托专业打造志愿服务特色

学校红色志愿服务队,上设1 支志愿服务总队,下设10 支二级学院分队。建队时每支分队10 人,共100 名队员,成员全部为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目前这支队伍在逐渐壮大。各二级学院分队在总队的统一布署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们结合学院实际,依托专业,重点围绕建党100 周年、为群众办实事、服务地方、服务师生等方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成“红色基因+志愿服务”模式。他们立足专业,凸显自身的优势,学以致用,充分体现“互助”的志愿者精神,同时将红色基因融入志愿服务,使志愿活动更富有吸引力和精神内涵。

2.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提升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红色志愿服务队的成立,有效保障了志愿服务工作有组织、有专业、有秩序地开展,提升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有利于打造成精品特色志愿项目,形成志愿服务文化品牌。在红色志愿服务队总队的组织带领下,各二级学院志愿服务队结合专业课程,以“红色基因+志愿服务”的模式,建立了“党建引领,与法同行”“探寻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我为群众办实事”“初心回望,精神永存”“齐心抗疫,春暖花开”“忆往昔,重温红色记忆”“探访老党员,忆峥嵘岁月”“守望者•与河流长相守”等品牌志愿服务项目。

3.实施内容多样化,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形式

学校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开展红色志愿服务活动。实施内容主要有四类:①我为群众办实事,坚守初心担使命;②帮扶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③扶贫助困送温暖,真情关爱暖人心;④探访老党员与退役军人,感悟“四史故事”。

4.以“网络新媒体”为宣传载体,扩大红色志愿服务的影响力

学校党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将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通过挖掘志愿服务工作品牌的途径,大力宣传红色志愿服务精神,扩大志愿服务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为了认真做好对红色基因和志愿精神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学校党委在微信公众号上专题报道红色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将活动新闻及时上传学校官方网站,并推送到社会外界新闻媒体平台上。通过打造网络思政教育阵地,传播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精神,扩大红色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红色志愿服务中来。

5.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志愿服务品牌内涵

为了将实践育人与志愿服务形成合力,提升红色志愿服务活动的质量,学校积极整合社会各界资源,为志愿服务活动注入“能量剂”,以打造红色志愿服务工作品牌。目前,学校已与多个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力促校地共建、校校联合,形成“增效融合”的志愿服务协作模式。大学生志愿服务可以利用这些平台获得丰富的社会资源,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四)取得成效及经验

红色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通过活动的开展得到了专业实践、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体验,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党员的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打造了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推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了党员和积极分子在志愿服务实践中践行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并努力创造条件,走出学校、走入社区、服务行业、服务社会,发挥高校党员的人才和智力优势,以优质服务,树良好口碑,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使大学生志愿者能用知识和爱心,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收获成长和进步。

1.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品牌理念

红色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已陆续开展了多场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的志愿服务品牌活动。通过红色志愿服务队开展的内容创新、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他们在志愿服务实践中不断丰富“红色志愿服务队”的品牌理念和品牌内涵,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的大学生党员,特别是入党积极分子加入红色志愿服务活动,接受红色基因教育,育人效果明显。

2.媒体宣传报道,提升品牌影响力

我校成立红色志愿服务队,“百人志愿担使命献礼建党百年”活动得到“今日头条”和“中国网”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提升了活动的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3.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践行核心价值观效果明显

活动以建党100 周年为契机,通过开展“百人志愿担使命”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彰显为民初心。学校党委鼓励和引导志愿队为群众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彰显榜样力量,引领时代文明新风尚,使核心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深入群众心底,融入日常生活。

五、红色志愿服务队存在的问题

因为学校红色志愿服务队的成立时间不长,尚属于构建初期,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随着志愿服务工作的逐步深入,存在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比如,结合专业特长的服务项目较少,能够做出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屈指可数。因此,志愿服务内容重复,多集中在援助、服务两大领域,且基本是浅层服务,专业性不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缺乏长效机制和经费支持,这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着红色志愿服务队向纵深发展。

(一)发挥专业特长与有效服务结合不够

学校有10 个二级学院、42 个专业,各二级学院志愿服务队都尽可能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开展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的志愿服务活动。但是,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如何将具有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的红色基因融入志愿项目中,互相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不断创新和持续提供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发展,是目前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红色志愿服务工作育人机制不完善

目前,学校的大学生红色志愿服务育人机制还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组织管理、资金支持、考评机制。在组织管理上,虽然成立了红色志愿服务队总队,正式形成了组织化管理和运作模式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成为大学生志愿者自我管理、自我运作、自我提高的载体,但还缺乏一套自上而下的运行管理机制,组织结构松散,运作不规范。在资金支持上,学校给予的资金支持有限,难以负荷大量的志愿服务活动支出,资金存在严重不足,超出费用部分需学生自行承担,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在考评机制上,学校还未建立起完善的考评机制,很难起到激励作用,部分学生认为无法体现自身在志愿服务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

六、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创新和途径

(一)融入红色基因,引领价值导向

在大学生志愿实践中融入红色基因的文化指引,能够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强化价值引领,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建议利用当地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进行红色教育,在实践中加深红色精神教育。

(二)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的建设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网络媒体,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报道,扩大影响力。二是完善管理制度。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完善,必先优化育人机制,结合现有制度的不足,应对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完善。建议在志愿服务实际工作中,加强志愿服务队的组织管理、人员培育、资金管理和考评考核等机制。

(三)加大经费投入,夯实物质基础

资金投入是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育人机制全面完善的物质基础。建议学校设立专项经费,各学院红色志愿服务队可根据活动规模、活动内容,向学校提出相应的资金申请。确保资金投入能够被有效利用,为志愿服务提供物质保障。

(四)立足地方,服务社会

高校是进行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大学生志愿服务正是践行德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形式。志愿服务的品牌构建应以地方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入政府部门、社区、街道,准确定位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猜你喜欢
服务队志愿基因
以志愿,致青春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蒋王社区:打造“侨之家”、同心桥服务队 以侨为“桥”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长沙作家志愿服务队走进校园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社区快讯
“被志愿”
基因事件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