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明
(桂林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桂林 54100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坚持性质宗旨,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伟大政党铸造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铸就不同于其他政党的精神文化。这种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精神文化,经过百年的打磨与沉淀,最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它不仅是立党强国的精神动力,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指引。2021 年,在新中国成立72 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梳理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46 种伟大精神,其中就包括伟大长征精神,而“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湘江战役精神,则是伟大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集中的体现。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中第一大战役,其规模最大,危险最大,损失最大,教训也最大,数万红军将士为了保卫中央机关渡过湘江,顺利脱险,以莫大的勇气和强悍的意志与数倍于己的敌人拼杀,付出巨大牺牲后最终突破湘江。湘江战役是中国共产党在“左倾”错误路线影响下的一次悲惨教训,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强大组织性、纪律性、团结性的光辉见证。虽然湘江战役的硝烟已散,但是其中所表现出的强大精神力量仍然历久弥新。深入挖掘湘江战役的历史资源,探究其精神内涵对于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军队的战斗力,维护民族团结,增强党中央的权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厚重的时代价值。
革命英雄主义是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被长期压抑的尚武精神的复归,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升华。朱德认为:“革命英雄主义,是视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革命利益的需要,不仅可以牺牲自己某些利益,而且可以毫不犹豫地贡献自己的生命。”革命的利益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革命英雄主义就是英雄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面对艰巨任务或重大危机时所展现出来的勇于牺牲的情感和意志,这种无私和无畏的精神意志不只内化于心,还外化于行。革命英雄主义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北伐战争共产党领导的“铁军”屡建奇功,到八七会议后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从井冈山上星火燎原,到五次反围剿的硝烟弥漫,这种视死如归、一往无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革命英雄主义在湘江战役这一生死考验中集中爆发和体现。
在湘江战役的绝境中,红军将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将生死置之度外。军令如山,红五师将士接到“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至四天”的电令,为了完成在新圩的阻击任务,红十四、十五团浴血奋战三昼夜,以牺牲2000 多人的代价粉碎了桂军想要分割包围红军的企图。红十团与桂军激战光华铺,团长沈述清和杜宗美先后壮烈牺牲。在脚山铺阻击战中,红五团政委易荡平为了不做俘虏,重伤后选择自戕,以死明志,正是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让红军将士战斗到底,绝不投降。“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全局,人人要奋起作战的最高勇气,不顾一切牺牲,克服疲惫现象,以坚决的突击,执行进攻与消灭敌人的任务……望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去!”军委电令极大地激发了红军将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和舍生取义的崇高信念,他们用血肉之躯为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构筑起了通向希望的生命通道。
中国共产党锤炼的革命英雄主义是对传统英雄观的继承,更是超越。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史观,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以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作为战争英雄和民族英雄的主体构成,将英雄的主体扩展为普通群众,克服了传统英雄主体精英化的历史局限性。英雄出自人民,平凡铸就伟大,英雄不再是不可企及的存在,只要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无私奉献、勇往直前、顽强拼搏,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平凡人也能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业能创造彪炳史册的功绩。革命英雄主义作为革命先辈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伟大品质,它超越了一般的世俗道德,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绽放光芒,在今天也依然能够让我们含英咀华,值得传承和发展。
从中央苏区开展第五次反围剿到长征途中湘江战役的最终爆发,由于长期受到政治和军事上的“左倾”错误路线影响,中央红军丧师失地,全盘被动,甚至在长征初期,行军路线和战略意图被敌人洞悉,敌人提前布置,重重封锁,在桂北地区设置了口袋阵。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之下,中央红军以疲惫之师仍能突出重围,突破湘江,粉碎蒋介石全歼中央红军的计划,取得湘江战役战略上的胜利,这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将领所无法想象和理解的,甚至国民党将领何键都不得不承认:“蔽部奉令追剿西窜股贼,未能达到歼匪于湘水以东地区之任务,实深渐悚。”红军将士在绝境中能力挽狂澜,离不开钢铁般的纪律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为了能够掩护中央纵队和主力渡过湘江,广大红军指战员以大局为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担任全军后卫任务的“绝命后卫师”红三十四师,几乎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受伤被俘,但是他选择断肠明志,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当时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但他没有因为遭到无端排挤、失去指挥权而产生怨恨,他以大局为重,维护中央权威,服从组织命令,时刻关注党的前途和红军的命运,为了不让“左倾”错误路线毁掉党的事业和红军的生路,毛泽东四谏行军路线,正确的建议却屡次遭到博古、李德的否定。在生死关头,毛泽东不顾个人的利益得失,首先向王稼祥和张闻天提出讨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军事指挥问题的建议,为湘江战役后党和红军的高层反思“左倾”错误路线提供了契机。
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时自觉维护大局,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这与国民党中央与地方军阀各自为政、相互猜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能够站在全党、全国和全军的高度去分析和处理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面对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个人与集体、长期与短期之间的矛盾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是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宝贵能力,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民族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而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民族观,从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视角来分析和解决民族问题,扎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倡导各民族的平等与团结,反对民族压迫和歧视。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民族团结。1931 年11 月,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案》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国家,是在消灭一切民族间的仇视和成见;为得要达到这一目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一切法令,如土地法,劳动法,选举法等,绝对应用于共和国的一切劳苦群众,丝毫没有民族的界限。”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建立苏维埃政权之初,就把民族工作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作战和给养,需要当地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如何团结当地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的群众,就不再仅是一个理论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央红军能否顺利通过桂北地区,争取当地群众的帮助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支持,就成了影响全局的重要因素。因此进入桂北前,红军军委原总政治部就提前发布《关于争取少数民族的指示》作为第一个民族工作文件,指出“野战军今后的机动和战斗都密切地关联着争取少数民族的问题”,“必须向全体战士解释争取少数民族的重要性”,因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对实现我们的战略任务有决定的意义”。
桂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历史上由于桂系军阀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制造民族矛盾,导致1932 年广西桂北地区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抗民族压迫的瑶民起义。桂系军阀颠倒黑白,在红军通过桂北地区之前向少数民族群众大肆污蔑共产党和红军,甚至把杀人放火嫁祸给红军,妄图挑起少数民族对红军的敌视和仇恨,从而切断红军与当地群众的联系,使红军在获得给养和寻找向导上遭遇障碍,以达到迟滞红军行军速度和增加红军作战难度的目的。
红军为了团结少数民族,在湘江战役进行期间发布了《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阐明党和红军反对民族压迫和剥削,提倡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申明保护和争取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政策,强调少数民族和汉族劳苦大众是弟兄,各民族穷人必须联合起来。该原则指示成为红军在少数民族工作上的总的指导方针和行动指南。另外,为了生动宣传党和红军的宗旨和民族政策,红军还发布了《关于对苗瑶民的口号》。红军战士以严明的军纪和模范行为,巧妙化解了桂系军阀挑起的误解和矛盾,赢得了桂北少数民族和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涌现出了“侗族大嫂舍命保红军”“瑶族兄弟智救32 名红军”等感人至深的故事。红军长征过广西期间团结了桂北少数民族,成功实践了党的民族政策,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人民军队。
2021 年4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调研时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靠的是理想信念。”红军将士冲出包围,以超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仰战胜数倍于己的敌人,以铁一般的纪律和服从大局的胸怀气度创造历史奇迹,以真挚的赤诚之心和真心实意感动群众,湘江战役精神气贯长虹、彪炳千秋,它的形成秉承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共产党人在极端危险、全盘被动下绝地求生的一次精神升华,为长征精神的构建准备了精神内核,为之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打败一切反动敌人注入了持久的信心和强大的信念。一往无前、向死而生的革命英雄主义,服从指挥、严守纪律的大局意识,再加上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民族团结精神,它们交汇成为湘江战役的英雄赞歌,为历史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精神烙印。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与之匹配的强大精神动力,建设壮美广西需要与之契合的先进思想,这就需要回顾党的光辉历史,牢固树立历史自信,挖掘湘江战役红色档案,践行湘江战役伟大精神,将党在百年奋斗当中形成的精神谱系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