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琴
(重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 401120)
1.我国现行税收法律
既包括法律法规,又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文件,且税务法规频繁变动,税务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企业税务人员对相关税收法规的掌握不够全面。税务总局每年会出台税收政策与公告,各省市也会出台一系列细则,若企业对税务法律法规了解不及时或理解出现偏差,将产生税务风险。
2.企业管理者的税务风险意识薄弱
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生产、销售等方面,对企业的税务工作不够重视,甚至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铤而走险,出现偷税漏税行为。在税务监管日趋严格的形势下,这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税务风险。
3.企业的财务制度与内部控制不完善
完善的财务制度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此外,内部控制也是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重要因素。现代企业的管理标志是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形成,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与评估,但是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3) 为了避免因内线亮点过于凸现,出现以“个人打团队”的不利局面,中国男篮的进攻战术设计应该进一步多元化,尽量挖掘各位置队员的潜能,做到强力内线下场时,中国队仍有较强的对抗能力,以此实现中国男篮由“准”世界强队向世界强队的行列迈进。
4.大数据的应用使企业信息在税务监管部门面前趋于透明化
金税四期上线后,企业的更多信息被税务局掌控。税务部门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控,企业税务问题暴露的风险增加。
1.企业缺乏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
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是对税务风险进行识别与应对的机制,但是很多企业忽视了税务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各类涉税风险,只能被动承受税务风险,不能通过事前预防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理。
2.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绩效评价体系
税务风险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判断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是评价税务风险管理方法是否合理的重要措施。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绩效评价机制,没有分析税务风险管理效果是否达到了企业的要求,导致税务风险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3.缺乏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或者团队
一些小企业经常一人多用,没有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对税务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容易导致税务工作出现错漏。而一些大型企业或集团公司缺少专业的税务管理团队来管理税务工作,致使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各自为政,企业对税务风险的抵抗力不强。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税务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各类税务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形成了税务风险。企业需要识别各类风险,加强应对。
首先,收入和成本方面的风险如下:已实现的销售收入未入账,长期挂往来,以达到推迟缴纳税款的目的;企业将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或用于赠送,未视同销售处理;存在不具有商业目的的关联交易,且价格明显偏低;对成本的归集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汇总。其次,期间费用方面的风险。销售费用风险如下:代垫的运杂费计入销售费用,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超出扣除标准而未按规定进行处理;管理费用方面的风险如下:职工三公经费的支出不符合规定,业务招待费不真实、不合理;财务费用方面的风险如下:资本化条件的借款利息费用在当期扣除。最后是固定资产涉税风险。固定资产的涉税风险如下: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与税法规定不一致、固定资产清理取得收入未及时入账等。
首先是纳税人身份风险。税务机关下达一般纳税人办理通知后,企业没有在期限内办理登记,采用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缴税,且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增加企业收入负担。其次是销项税的涉税风险。销项税风险如下:收取的手续费佣金未按规定处理,少缴增值税;自产产品用于职工福利赠送等,未计算缴纳税金;产品销售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最后是进项税风险。进项税的涉税风险如下:兼营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没有将不能抵扣的税额转出;取得虚开的发票并抵扣了进项税额。
企业需要结合税务机关关注的主要问题,选择关联性较强的指标。例如所得税税收负担率体现出企业的税收负担情况,若企业的税收负担率较高,则表明企业缴纳的税款较多。通常而言,同一地区同一行业的企业,税收负担率应该类似,如果税收负担率低于平均水平且无正当理由,则表明企业可能存在偷税漏税的问题,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管理措施。
企业的税务风险预警是指对各项涉税风险指标设置一定的范围,自动发出预警提示,帮助企业排查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并结合企业管理层的经验综合考虑当地同行业企业的平均情况,针对预警指标进行分析。针对税收负担率,企业可以和本企业的历史同期进行对比,分析税收负担率是否存在异常,如果存在异常则需要与同行业平均值对比,若仍存在异常,则企业需要对税收负担率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分析。涉税风险评估体系最终目标是帮助企业控制风险,通过设定自动化的运行机制,帮助企业分析是否存在税务风险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最后,税务风险评估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内部各部门通力配合,结合自身情况提供相关信息,如销售部门的销售状况、生产部门的生产状况等。只有实现对各类信息的全面评估与识别,才能有效防范企业涉税风险。
1.在企业内部确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在金税四期的背景下,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监管日趋严格,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企业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各类损失。税务风险不同于其他类别的风险,对其他方面的风险,企业可以进行评估,采取风险应对、风险转移等措施,但是税务风险具有法律性特征,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税务法律法规,实现税务零风险的目标,不能越过法律红线。然而在实践中,不可能完全消除税务风险,通常而言,企业由于不熟悉法律法规而多缴税款也是税务风险。在税务法规政策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对税务法规的研究不及时,也可能产生税务风险。因此,企业需要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避免触碰税务法律法规的红线,并尽可能对各项涉税政策进行研究,合理进行税收筹划,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针对税务机关的要求制定企业的内部风险应对策略。
2.在企业内部设置税务风险管理机构
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应该由企业的董事会领导。通常而言,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的风险管理工作,对税务风险管理有最高决策权。内部可以设置税务风险管理岗位,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监督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项风险,明确企业是否存在违反税务机关要求的问题,实现对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虽然识别出来的税务风险可能没办法转移、消除,但是可以及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避免风险继续扩大,以及及时止损。
1.优化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对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企业需要优化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针对会计核算、税款计算、税款缴纳、发票管理等,完善管理体系与管理要求,规范税务工作管理机制。企业内部要求通过事前预防、事中分析、事后评价的结合,建立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风险管理机制。在事前预防模块,企业需要优化自身的风险管理要求,针对税务风险明确风险导向原则,充分识别风险,并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评价风险,针对不同风险采取对应的评价措施。在事后模块,需要对税务风险进行跟踪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机制。
2.要求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实现相互牵制的要求
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审计部门之间要形成相互牵制的管理模式。首先,企业内部的各项原始凭证符合规定,要及时传递到财务部门,作为财务部门记账的凭证,业务人员要对各项凭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财务部门要对业务部门的工作进行制约。其次,财务人员在开具发票时,要对各项原始凭证进行核对,判断是否达到开具发票的条件。要对客户订单和销货通知单等方面的单据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再开具发票。最后,在收取货款时要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要求,避免由同一人完成整个收款工作。开具发票、编制凭证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分离,禁止一人身兼数岗。针对销售货物发生退回的情况,需要根据退货单填写红字发票,并办理退货验收入库手续。
1.在企业内部形成税务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员工的税务风险意识
企业文化影响着全体员工的观念,因此企业需要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企业内部要求全体员工主动按照管理工作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将企业文化的影响逐渐渗透到工作中。税务风险管理活动能够从各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行为,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向员工宣传税务风险管理知识。企业管理者在工作中要起到模范性作用,针对关键岗位加强培训,针对涉税人员开展岗位培训,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主动识别税务风险并予以应对。另一方面,企业要将人事制度与企业文化融合,对违背风险管理工作要求的人员予以处罚,在企业内部形成警示作用。
2.企业需要加强对税务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学习
企业需要定期学习税务机关的要求及税收法律法规。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税务风险管理的质量,因此相关人员要加强财会知识学习,加深对最新法律法规的理解,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企业内部要营造依法纳税的文化氛围,并将税务风险管理的成效和财务人员的薪资挂钩,对工作过程中违背税务风险管理的人员予以处罚,规范涉税的各个环节。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的传递效率决定了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能够提高企业对风险的防范效率,并针对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首先,企业要在内部健全信息管理系统,及时获取企业各类内外部信息,并将企业的各类信息传递到各部门,促使企业各部门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机制。例如,将企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现的税务风险及时传递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针对最新出台的税收法律法规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并将管理要求传递给其他部门,其他部门了解了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后,制定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完善企业的管理工作。其次,企业需要优化沟通机制,加强平级与上下层级之间的沟通,促使企业内部各部门通过高效的沟通,及时传达税务风险管理要求。此外,企业需要加强与外部客户、供应商之间的沟通,结合税务方面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最后,企业需要加强与税务主管部门的沟通,各区域的税务机关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企业只有充分掌握税务机关的要求,才能实现对税务风险的有效防范。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履行纳税义务。企业若不注重税务风险管理,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税务风险管理要求,在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基础上,实现对税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企业需要认识到,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税务机关要求的日趋严格,只有加强对税务风险的防范,才能避免遭受税务机关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