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2022-11-14 10:47:04常州工学院史书明何松
办公室业务 2022年8期
关键词:观测点学生党员党员

文/常州工学院 史书明 何松

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5日全国共发展党员473.9万名,其中学生党员占39.5%,数量居发展党员职业之首。中国共产党分外重视将优秀青年学生不断吸收到党内,为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带来生机与活力。

近几年,各高校通过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流程手续,强化培训教育等手段,不断严格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但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仍然缺少客观的衡量标准,只有建立客观全面、科学合理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评价体系,运用具体全面、定性定量的指标评价,才能克服学生党员发展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切实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一、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国内许多学者专家围绕学生党员质量保障进行了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目前的学生党员发展评价指标不明确、不具体、不全面。在张南生的一项调查中,39.7%的被调查者认为党组织“没有明确的评估指标”。大部分学者侧重于评价体系构建定性研究,也有部分提到了建立定量评价体系,如郑紫东提出采用赋值法将定性指标转为定量,赋予权重得出评价结果。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评价体系研究多局限于指标体系局部技术改进,具体的实现路径、实施方法等讨论不足,全局性、系统性思考不多。本文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评价体系的建立置于信息化背景下,建立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全面动态评价指标,提出切实可行的评价实施办法,为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提供思路参考。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评价体系应遵照《党章》中党员的义务权利规定,将学生作为观察主体,制定全面、具体、科学的适合学生党员发展的评价指标,特别注重以下4个方面的原则:

(一)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着重考核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规矩纪律、道德品行、群众基础、学业成绩、工作能力6个方面的表现。

(二)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将党员发展条例中定性的、笼统的、抽象的党员条件,转化为定量的、准确的、可操作的具体标准,定性与定量评价互为依托补充。

(三)注重关键与全面相结合。在党员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关键节点考核,如团组织推优环节,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的评议结果等。也要全面观察被考察者在不同发展阶段,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理念有没有提升,党员先锋作用发挥有没有凸显。

(四)注重动态与易操作相结合。党员发展可以分为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5种状态,衡量侧重点应各有不同,要根据被考察者状态变化,设定不同的观测权重,动态变化地进行科学评价。

评价体系的建立,还要依托“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基础,升级现有信息化管理系统,方便采集党员发展的数据,使党员发展评价有易于操作的平台。

三、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评价体系的指标内容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评价的指标内容既要符合《党章》及党内法规的标准,又要符合学生党员的具体实际,故选取了思想政治、规矩纪律、道德品行、群众基础、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6个一级指标,下设入党动机、纪律意识、知行合一、学习效果等12个二级指标和若干观测点。

(一)一级指标思想政治。该指标下设入党动机、理想信念、政治立场、政治觉悟和理论学习5个二级指标。入党动机设2个观测点:1.端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入党动机;2.主动联系培养联系人、介绍人,及时向党组织进行思想汇报。理想信念设2个观测点:1.自觉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2.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政治立场设2个观测点: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拥护学校制定的政策制度。政治觉悟设3个观测点:1.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敏锐性,关心国家大事,有大局意识,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2.关心集体动态,关注身边事,能主动向党组织提供重大或突发事件线索;3.积极响应党组织、集体的各项号召。理论学习设3个观测点:1.通过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进行日常理论学习;2.高校思政课程成绩优良;3.参加并通过各级党校培训,成绩优良。

(二)一级指标规矩纪律。该指标下设纪律意识、组织观念2个二级指标。纪律意识设4个观测点:1.自觉学习、严格遵守《党章》;2.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3.遵守法律法规;4.敢于与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组织观念设4个观测点:1.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类活动,无缺席、迟到,参与活动态度严肃认真;2.学习态度认真;3.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4.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一级指标道德品行。该指标下设精神风貌、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3个二级指标。精神风貌设2个观测点:1.力争上游的精神风貌,积极参与各项学生事务;2.关注集体,关注班级、学院、党支部建设,有投身建设的积极心态。核心价值观是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学习生活中爱国爱家,敬业负责,诚实守信、富有爱心,友善待人。知行合一设2个观测点:1.表里如一,在公众、网络等平台发表正确言论;2.遵守社会公德,行为举止文明。

(四)一级指标群众基础。该指标下设4个观测点:1.尊敬师长,与班导师、辅导员、任课教师有良好的师生关系;2.自觉辅助班导师、辅导员做好日常管理工作;3.与同学关系融洽;4.密切联系群众,帮助身边同学解决实际困难。

(五)一级指标工作能力。该指标下设4个观测点:1.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做好服务工作;2.认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主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3.作为组织者或参与者,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4.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服务。

(六)一级指标学习能力。该指标下设学习目的和态度、学习效果2个二级指标。学习目的和态度设2个观测点:1.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模范带动班级其他同学;2.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效果设3个观测点:1.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成绩优良;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专业技能强,有一定实践创新能力;3.参加专业技能证书的考级考证。党员发展评价要注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还应注意被考察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指标点的比重。如在预备党员、正式党员时应逐步加大对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的考核比例,以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各指标比例可以在均分的基础上,进行5%~10%上下调整,以达到指标导向、准确、优质、动态的期望。

四、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评价体系的实施路径

(一)升级学生党员档案管理,筑牢信息化基础。目前学生党员档案以党员发展流程为归档线索,收集了各关键环节材料,通过纸质档案数字化,完善管理模块功能,从“智慧校园”等已有信息平台筛选和导入相关数据等方式,对学生党员档案管理信息化进行升级,升级后的平台将为发展评价体系的实现提供数据基础和操作平台。

(二)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三级管理模式。通过修改或制定党员信息化管理制度,明确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主要职责人及其义务和权利,确保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评价体系的落实。同时建立党员发展质量评价三级管理模式,高校党委、基层党委、党支部三级党组织协同工作。高校党委及组织部门负责统筹规划,明确发展评价指标,指导和监督下级党委工作;基层党委负责落实本级党员发展工作,培训和选拔党务工作人员,指导和监督党支部党员发展工作;党支部负责具体党员发展工作,包括党员发展中各类电子材料的形成、审核、办理、管理等。

(三)营造全员参与评价的氛围,监督党员发展质量。高校党委要积极宣传,营造全员参与党员发展评价的氛围,人人了解党员发展评价体系以及参与的方法,党员时刻处于群众监督氛围中,自觉增强党性意识,促进党员作用的发挥。师生群众通过参与评价,观察和体会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表现,有利于朋辈作用的良性影响。党员通过群众监督和评价系统的反馈,批评与自我批评更有针对性,有利于自我教育和成长。

(四)建立常态化培养机制,实现党务人才的专业化。建立常态化培养机制,使党务人员了解参与发展评价的重要性,知悉发展评价体系的运作办法,主动配合参与党员发展评价工作,提高党务工作能力,更加积极主动、专业有效地投身工作中,负责、专业、高效地开展各项评价工作。

猜你喜欢
观测点学生党员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0
高速公路网连续式交通量调查观测点布设方法研究
智能城市(2021年3期)2021-04-12 04:40:50
洛阳市老城区西大街空间形态与热环境耦合关系实测研究
绿色科技(2019年12期)2019-07-15 11:13:02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张掖市甘州区代表性观测点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分析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学习月刊(2015年16期)2015-07-09 05: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