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王瑾
劳动教育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离不开高校劳动教育深入扎实地开展。高职院校专业社团是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成立的学生团体,立足于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培训和专业素养的培育,专业社团具有自发、自主和自治等特点。学生自发参加,学生自主活动,学生自我管理,这些特点对于劳动教育有很大的优势。将高校劳动教育与高校专业社团建设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学生加入社团的兴趣优势,在社团成长的项目优势,以及离开社团的影响优势,可以将劳动教育的理念、价值观深植到学生育人过程中。
劳动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养成劳动精神,并形成劳动习惯。为了调查S校电子商务社团的劳动育人成效,我们进行了问卷调研。调研数据显示,在劳动知识方面,社团成员对专业认可度达到60%,非社团成员对专业的认可度仅有25%;在劳动技能方面,社团成员认知度达到65%,非社团成员为16%;在劳动精神培育方面,社团成员62%参与过志愿服务,非社团成员有3.33%参与志愿服务;在就创业意向方面,社团成员有85%有明确目标,非社团成员有33.67%的人员有明确目标。
数据对比显示,专业社团的参与对于学生劳动知识的积累和巩固起到了促进作用,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和认可度;专业社团通过校企合作的项目训练,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技能,促进学生明确了技能方向和职业岗位;专业社团通过服务社团的志愿活动培养了学生职业规划的意识,并且激发学生从事农村电商,投身乡村振兴的志向;专业社团对于学生就业意向有明显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创业方面的意向有一定引导作用。
(一)S校电子商务社团的劳动育人方式。1.课赛融通,夯实专业基础。专业社团成立的初衷是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情,成为专业教学的辅助力量,打造在校学习的“第二课堂”。S校电子商务社团以课赛融通的方式,为学生的劳动教育夯实专业基础。课赛融通将技能竞赛与课程教学融合贯通,专业社团成为课赛融通的良好平台。电子商务专业社团发挥指导老师的专业作用,设置技能竞赛月活动,通过“培训+竞赛”的方式,每月组织技能培训项目,每月公布技能竞技题目,以专业社团为媒介,在学生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劳动素养。2.校企合作,提升专业技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进行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社团从成立之初就重视校企合作,坚持将企业实战项目引进社团,从网店设计、产品包装、美工设计到营销推广,都有所涉及,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运营中,真正学到本领,社团与劲霸男装、科沃斯、京东、伟伦等电商企业合作,助力企业“双十一”促销活动,校企合作也带动了一批学生提前就业。3.社会培训,培育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山丹培黎学校时,作出了“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重要论断。电子商务社团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农村电商培训基地为平台,积极投身服务社会培训,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社团成员先后前往甘肃天水、贵州铜仁开展农村电商培训活动,同时参与本地组织的农村电商培训班,为农民送去电商知识和技能。社会培训深化了学生的专业认知,开拓了学生的思想格局,在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让学生从学好专业知识改变个人命运上升到服务社会发展的格局,让工匠精神真正深入学生心中。
(二)S校电子商务社团的劳动育人特点。S校电子商务社团在社团运营的过程中,融入劳动育人的元素,形成了贯通性、实践性和思政性三大特点并存的劳动育人特点。首先,以学校“三教改革”为契机,坚持以贯通性打破劳动育人的壁垒。劳动育人的初心是培养具备劳动素养的人才,将理论知识融入劳动服务的过程中,电子商务社团通过课程与大赛的贯通,促进劳动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贯通,通过校企合作的机遇,促进劳动技能与企业岗位的贯通,通过服务社会的实践,促进了劳动精神与爱国情怀的贯通,三方面的贯通形成了“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精神”三位一体的劳动育人贯通性特点。其次,电子商务社团劳动育人过程中强调实践性,探索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特性。从课赛融通的大赛历练,到校企合作的项目操作,再到服务社会的专业培训,电子商务社团的劳动育人,强调劳动育人的实践性,从劳动中领悟理论,从实践中思考本领,从培训中感悟格局,形成了“理论+实践+格局”的劳动育人特点。最后,电子商务社团劳动育人将思政性融入劳动育人的过程中。教育是国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电子商务社团在社团运营的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专业基础服务地方乡村振兴,将个人梦想与国家大政方针紧密结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将课程思政性从理论变为实践,将国家的大政方针从新闻走向田野。
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在开展劳动育人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劳动育人过程中也有需要优化的地方。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专业社团指导老师的资源扶持和政策支持,高职院校专业社团在劳动育人过程中能走多远走多深是与指导老师的付出密切相关的,但S高职院校对指导老师政策和资源的扶持不足,导致社团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提升专业老师指导社团在职称评审中的加分比重,提升老师的积极性,同时实行多导师合作制,由专业负责人牵头,将负责技能大赛、校企合作以及社会培训的导师分别与专业社团的小组合作,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社团活动项目。其次,高职院校要为专业社团提供资源扶持,包括固定活动场地、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资源,专业社团劳动育人与专业发展育人的初衷和归宿都是一致的,但很多学校往往各做各的,造成了项目资源、人才资源和教师资源的分流和浪费,贯通好专业培养与社团育人的功能,可以事半功倍。最后,高职院校要以专业社团为平台,健全社团的人才培养机制,将现代学徒制融入专业社团,塑造一批学生导师,从“老师讲给学生听”向“学生讲给学生听”过渡,以社团辐射专业,带动更多学生的劳动教育。要积极构筑劳动教育“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