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措施探讨

2022-11-14 10:00王月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12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资产事业单位

王月

(长春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吉林 长春 130000)

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资金审批、收支、固定资产管理等,随着近年来审计监督和基层事业单位管理的不断强化,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已经得到一定提升。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利于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切实可行的对策,弥补财务漏洞,以期为基层事业单位在社会职能履行方面提供配合和助力。

一、提高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我国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通过财政全额、差额拨款或者自收自支方式,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社会综合性服务组织,行业类型涉及领域广泛,主要包含教育、科技、文化等综合社会性服务。因此,科学合理、精准有序地管理好事业单位资产、降低财务风险是保障国家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是管控财务风险的内在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是基层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良好保障,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内部经济环境,也有利于把控事业单位基本财务状况,提高资金利用和资产管理的精准性,从而加强基层决策有效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单位全面业务的高效、顺利开展,以促进职能履行,从而发挥事业单位基本社会职能,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有利于提升国有资产利用率。

二、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模式不科学,预算数据精准度不高

由于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特殊性,使得财务预算工作成为整体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国家对事业单位建设投入越来越大,财政上给予了大量资金支持,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预算工作也一直在更新思路,完善流程,但就目前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实际操作情况来看,仍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基层单位预算管理模式不科学。例如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的基层事业单位年初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中,由于这种经费保障的模式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单位的预算工作一直沿用固有的传统预算模式,编制下一年度财务预算时通常根据上一年度历史数据进行细微调整,缺少对未来期间财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单位运营情况的全方面调研结果和分析,在资金需求方面没有综合考虑全年业务需要。其次,预算数据的精准度不高。财务部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往往是财务人员进行预算编制工作,再报单位负责人审批,各个业务部门的参与程度不够,使得预算编制缺少与实际业务活动的有效结合,提交的预算信息不能切实为基层业务开展服务,造成资金闲置和资金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最后,预算的执行情况跟踪不到位,全年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很多业务工作并未按照年初预算严格落实,资金使用存在一定随意性,使得预算执行结果和年初计划不统一,缺乏及时有效的预算监督体系作为保障,年度会计期间内出现的执行偏差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使得预算执行结果大打折扣。

(二)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缺少切合本单位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降低财务风险,加强财产安全性和弥补财务漏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基层事业单位由于规模小,业务量少,结构单一等原因,往往更加重视本单位自身的经营业务活动,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标准规范的财务制度建设,导致财务制度规范化建设不到位。在资金管理方面,日常财务工作中仅强调审批环节的层层把关,却忽视了资金收支、采购评估等环节,财务工作缺少严格规范的标准制度作为参照,单位缺少架构严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使得财务管理职责权利划分不清,造成财务工作盲目、随意,缺乏及时性、高效性,很多临时性的经济活动甚至无章可循,发生问题时更是没有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导致财务风险高发。财务部门作为基层业务工作的服务和支撑部门,财务工作的延迟和低效会影响整个单位业务活动的开展,严重时甚至制约基层事业单位的整体服务质量。

(三)忽视固定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流于形式

基层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也是管理国有资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基层事业单位日常财务工作中更加重视资金管理而被忽视。现阶段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在资产购置方面,与预算管理相分离,不能根据实际需求科学合理的分配和购置固定资产,经常出现资产闲置的现象。其次,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方面,“重采购、轻使用”的管理观念仍然存在,基层单位缺少严格的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日常清查盘点不到位等问题,使得很多单位出现“家底不清”的现象,精细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更是无从谈起。再次,资产管理流于形式,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工具、流程等没有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使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沦为摆设,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和智能终端进行高效管理,日常管理使用过程中,不能做到“专人专管”,很多单位是由财务人员兼职管理资产,这种账面资产和实物资产由同一主体管理的模式本身带有管理漏洞,不符合高效严谨的管理需要。另外,缺少严格清晰的使用记录、资产调用审批记录,资产混用的现象普遍,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权责不清。在资产处置方面,缺少科学合理的评估过程,导致很多资产处置收益低于剩余价值,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浪费。在账务处理方面,较大规模的办公用品支出,按照财务制度应该被列为固定资产,有些单位仍然按照办公费用列支,使得当期费用增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浪费。再次,缺乏严格的责任落实和追责、问责机制。因为我国基层事业单位数量多,覆盖面广,规模大,所以对基层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从严管理,就是对国有资产的高度负责。然而,由于事业单位的资产本身具有的“公家属性”,外加工作人员责任意识缺乏,在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管理、维修、养护等方面存在疏忽和不作为,很多没有达到使用年限的资产就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不得已提前报废和处置,给国有资产造成严重损失。实际工作中,很多领导干部由于思想和意识不到位,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缺少精细化监管措施,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纠正和追责。

(四)财务管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人员能力有待提高

首先,现阶段基层事业单位在人才招聘方面往往通过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进行,更加侧重对公共基础知识的考察,缺少对财会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方面的综合考核,大多数单位的招聘对从业经验也没有要求。基层单位面对的工作综合性很强,大多数工作是琐碎冗杂的,而基层人员配备数量少,很多财务人员都是临时接替财务工作,缺少胜任岗位的能力,这使得财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会计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其次,财务培训不到位,缺少切合本单位实际业务情况的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培训,财务人员执业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财务知识体系、最新的法律法规、财务规章制度更新不及时,财务人员自学能力和自学条件有限。再次,我国目前基层事业单位无论是从工作环境、薪资待遇还是职业前景方面都逊色于企业,使得许多高素质的专业财务人员不愿意到基层事业单位工作,在人才源头上没有得到良好的支撑。另外,我国基层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工作积极性差,缺乏积极探索和进取精神,也是财务人员能力达不到标准的主要原因。最后,晋升渠道不畅通,缺乏奖励和问责机制,真正在专业方面取得成绩的工作人员得不到表彰和晋升,一旦出现问题又没有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的问责机制,使得很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对策

(一)完善预算管理流程,提升预算管理精准度

传统的基层单位自下而上的预算模式需要进行革新,要借鉴先进的预算模式开展预算工作。例如在预算前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调整,结合当期及未来期间工作实际需要和单位运营情况,针对未来年度评估数据编制预算等,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要加强沟通,使预算管理体系和单位实际情况匹配性有所提高。另外,引入沟通机制、考核机制和预算监督机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及时修复当期问题,针对问题原因进行有效分析,及时采取纠偏措施,调整偏差。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打造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保障,也是财务管理水平整体得到提升的关键一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首先要彻底转变固守观念,建立全新的、具有全方位内控制度观念的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基层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业务实际,对财务流程进行逐一梳理,对职责权利义务进行精准界定,针对资金支出、项目评审、采购评估等重要环节进行层层梳理,减少违规操作,使得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有章可依,更具说服力,让财务管理制度切实为财务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驾护航。成立专门的财务部门,配备具有专业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依照财务制度严格执行,落实个体责任。提升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水平,加强财务监督和问责机制建立,在财务工作发生问题时,有规范的财务制度作为参考,及时纠正偏差、挽救损失、落实责任,扭转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盲目随意、权责不清的状态。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是资产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的重要保障,基层单位要对自身资产管理制度进行逐一梳理,深化改革资产管理制度和方式,结合业务部门工作实际需要,构建科学合理、高效完备的资产管理系统。鉴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做好固定资产管理首先要培养全员的主人翁意识,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将资产管理作为一项持续性工作,并要积极调动干群积极性,培养树立广大干部群众在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责任和使命意识。统一进行资产配置,合理调度,资产购置和预算管理相结合,避免“买而不用”和“重复购置”的现象,提升资产利用效率。

对基层事业单位现有资产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和定期盘点,摸清家底,对资产数量和使用状态做到心中有数。引进智能科技终端系统,对固定资产的出库、入库等过程进行留痕登记管理,明确日常使用收支记录,让资产管理工作走向精细化。定期查看和记录车辆、设备、家具等固定资产的保养状况、损耗程度、保存条件等,将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工作落到实处。

在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方面,按照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统一和规范固定资产购置、折旧和处置流程,结合审计工作,及时查缺补漏。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设置专门的领导小组,做到“专人”“专岗”,安排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

明确岗位职责和责任分工,加强责任落实和追责、问责机制,划分主体责任、使用责任、监管责任等,将固定资产的采购到处置的全过程管理责任细化分解,提升日常资产管理精细化水平和资产运用效率。加强资产处置环节的管理,规范处置和报废的审批和评估环节,避免资产浪费现象,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四)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

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的提高,重中之重是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核心是人员队伍建设。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选聘制度。人才招募的过程中侧重专业性和实践性,在事业编制考试中加大对财务专业能力的考察力度,以会计资格证书等量化指标为参考,通过对专业水平的认证筛选出具有一定业务基础和实践能力的财务人员。其次,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的定期开展业务类培训。例如通过邀请业内知名人士、同行业取得优异成绩的财务工作者进行业务交流和讲座等方式,提高业务水平、加强业务交流,从而提升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同时,及时开展有关法律法规、财务制度更新的培训,及时宣传和落实最新的财务政策,更新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加强专业素质提升的同时开展职业道德水平培训,让财务工作者充分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和法律责任,提升自身责任感,树立“廉洁理财、服务大局”的意识。再次,根据地区发展情况和单位自身实际情况,优化薪酬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员工薪资待遇水平,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晋升渠道畅通、职业前景宽广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吸引专业人才流入,稳固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最后,建立健全奖励表彰机制和追责问题机制,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同时,也要严肃问责态度,使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真正为各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打造一支严谨认真的高素质财务管理队伍。

四、结束语

随着现阶段全国事业单位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基层事业单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新的经济背景下对财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不仅是基层单位业务活动开展、发挥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经济建设良好发展的基础环节。因此,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对我国总体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职能完善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提升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需要在国家事业单位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总体工作方针的指导下,顺应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大潮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规范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培养一批专业能力过硬、职业素质过强的优秀财务管理队伍,基层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树立责任意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不断革新和优化。使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切实提高和良好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做好基础服务,为我国的社会基础事业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资产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浅谈财务人员如何参与工程项目投资控制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