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联动”助力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证研究
——以江油市D社区为例

2022-11-14 09:39:47
活力 2022年16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养老老年人

周 静

(吉利学院人文学院,成都 641423)

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号召社会工作专业力量要主动服务社会治理大局,与社区、社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会资源等不同主体形成良性互动,持续性地推进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共建美好家园。

2020年,四川省发布《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四川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对建设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提出了诸多要求,进一步提升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壮大了老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四川省民政厅在全省范围内全力推动老年人关爱服务,将养老服务工作与城乡基层治理试点示范行动计划相结合,从老龄化社会治理这一视角出发,配备专业社工驻点,开展社区养老服务。

据四川省25个老年人关爱示范社区的需求调研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口比例大,老龄化问题突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随着养老需求的多样化,养老服务压力越来越大,单纯依靠一个养老服务体系,难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基于此,社区、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社会资源和社区自治组织等诸多力量在社区养老机构中根据各自的职能和优势,明确自己的职责,相互配合,形成了有效的资源配置,即“五社联动”。江油市D社区的社区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五社联动”模式的开展,使各种类型的社会服务机构都能快速反应,通过服务资源的灵活整合和服务方法的创新使用,使其所提供的社区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更能适应老年人及其家庭的个性化养老需求。与此同时,这一管理模式可以为今后的社区养老服务指明发展方向。

一、“五社联动”的概述

所谓“五社”,是指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社会资源和社区自治组织。

(一)社区

总体而言,社区有两种含义:一是居住人的空间和活动场所或载体;二是建立在一定物质空间基础上的社会空间和内部空间,可以把“社区”看作资源中心、情感纽带等。除此之外,在“五社联动”模式当中,“社区”也包含了网络与现实社会之间所产生的信息与资源的联结。

(二)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一般是指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或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背景,受雇于社会福利机构,为有需要提高个人社会福祉的人提供专业化社会工作服务的职业工作者。

(三)社会组织

所谓社会组织,主要指社区社会组织。根据民政部印发的《民政部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民发〔2017〕191号),社会组织是指在城乡范围内,以社区为主体,为民众开展公益慈善、文体娱乐等服务的社区组织。

(四)社区自治组织

社区自治组织是指由社区居民在兴趣和需求的引导下,自发聚集而形成的社会团体,其中涵盖小型的居民团体和团体互助团体,如舞蹈队、晨练队、红歌队、志愿者服务队等。

(五)社会资源

关于社会资源,本文主要借助社区慈善资源的概念,从资源的来源和用途的视角上进行诠释。社会资源是指在社区所属的地域范围内能够以慈善的方式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的本土资源,如医院、学校、企业、超市、理发店、蔬菜店等。

(六)“五社联动”

“五社联动”是以社区管理为切入点,构建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区自治组织为辅助,以社会资源为补充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在“五社联动”模式的影响下,当前的社会工作者通过专业服务理念、专业工作方法和技巧,以参与主体的姿态营造良好的孝老、敬老、爱老、尊老氛围,让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社区养老服务中来,用专业优势和服务成效争做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五社联动”的理论基础

(一)公民参与理论

传统的政治主张认为,只有极少数的上层阶级才是真正的掌控者。现在的自由民主理论依然认为,只有少数的上层阶级才是国家的核心,而普通民众缺乏一定的政治效能感和足够的责任心,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执行自己的计划,如果他们参与社会治理,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引起社会混乱。实际上,由少数精英主导的政治学说和精英民主化模型,既不能满足当代公民的需要,也不能充分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与之相反的是,提倡民众积极参与、普遍参与,可以更好地反映当今世界所倡导的平等、和谐、自由、民主、公正等价值观。因此,社区要摈弃传统的行政色彩,拓宽居民的社会参与渠道,突出社区居民自治,为公民参与社会事务处理提供机会。社区是一个网络体系,各个群体都要积极参与其中,提升互动次数,形成有信任感、有归属感的组织,从而在社会大背景下实现社区的发展。

社区养老服务应该倡导居民积极参与,并形成社会资源的互动,以满足居民的需要,共同解决社区养老难题。“五社联动”模式明确了公民群体要素的角色分工与定位,各类群体的作用十分重要,这些都是社区养老服务不可或缺的力量与资源。

(二)民主治理理论

民主治理是指多个主体协调配合,在管理的过程中不存在绝对的权威,而是要集中和发展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群体,以扩展公众的参与来达到对国家机构的监控,进而达到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民主治理是协作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以往的社会管理模式相比,民主治理倡导以民主化的方式推动各方的协作,多个主体共同努力,为社区居民解决各种问题,使社区得以持续发展。

“五社联动”的实践指导思想是“民主治理”和“市民参与”,以“多元主体”的积极方式来实现“五社联动”。

三、将“五社联动”模式应用到社区养老服务环节

(一)以社区为基础,为养老服务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撑

江油市D社区的社区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实施,是该社区积极响应省民政厅相关政策的号召下,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来为社区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提供政策性支持和物质性基础保障,同时积极地为项目的落地实施提供平台。

在项目启动期,市、街道、社区三级联动,集聚与老年人服务项目相关的工作人员,通过项目联席会议,汇集政府资源,更好地获取社区层面的政策性支持,保障社区养老服务项目顺利落地实施。

同时,D社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多次开展社区老年人服务集市,在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与职责分工的基础上,提升相关合作单位对社区养老服务的了解与认识,为项目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了较强的非物质性基础保障。

(二)社会工作者促进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提升

在D社区项目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社工服务理念、专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为社区老年人服务提供专业化支撑,推动社区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实施与执行。以主导者的姿态开展项目服务,深入调研社区高龄老人、残疾老人、孤寡老人等特殊老人的情况并建立个人档案。在项目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基于专业优势,实施个案服务、开办互助小组、举行多元主题活动,兼顾个性需求与共性需求,切实解决社区老人的养老需求,实现需求方面的及时响应。

为了更好地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进程,社会工作者以资源链接者的角色,积极链接多种社会资源,搭建社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网络。同时,社会工作者以教育者的角色,结构化地培养一批社区老年人服务的本土人才,孵化、培育一支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并在此基础上培育社区自治组织。

在社会工作者的努力下,形成了集“社工+养老服务人才+志愿者”于一体的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搭建和完善社区多元化的为老养老服务网络,用专业优势和服务成效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社会组织成为社区养老服务活动的载体

社会组织在“五社联动”中,是社区养老服务的载体,是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桥梁与通道。D社区主要借助邻里互助组织、社区老协等力量,以兴趣爱好为主题切入社区互助活动,回应老年人的共性需求。因此,D社区的社会组织以服务者的角色,通过组织行为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D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在爱心年夜饭、困难老人慰问等活动中,通过组织行为与社会工作者产生有效互动,共同助力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因此,D社区的社会组织以增能者的角色,为社会工作者赋能,提高了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能力及专业效能。

D社区的社会组织也主动寻求与基层政府进行合作,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等方面,主动贡献组织之力,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以协作者的角色,助力解决社区养老服务问题。

(四)社区自治组织激发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在动力

为引导更多社区内部力量参与为老服务,形成持续有效的为老服务力量,D社区本着有效利用社区内部人力资源的原则,招募为老服务志愿者。基于老年人的空闲时间、生活作息、健康情况等方面,运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交流能力,深度发掘他们的个人潜力,以互助的方式来帮助他们完成对老年人的服务,形成“以老助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D社区通过建立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积攒资源,整合和发动老年人自身的力量,发挥老年群体资源,为其他类型的社区养老服务自治组织的建设提供范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激发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内在动力,大大缓解了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压力。

(五)社会资源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资源补充

D社区通过资源链接,引入多元主体参与,充分发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为老的传统美德,向社区老年人提供基础服务,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资源补充,把非正式资源与正式资源有效结合起来,真正打通社区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D社区的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深度的社区走访,对社区养老服务相关的社会资源进行系统化分析,将社区周边的医院、养老院、志愿者服务队、爱心厨房、家政服务中心、爱心商家等,纳入老年人日常需求满足的供给网络中,为老年人提供定期义诊、定期义剪、上门助洁、上门按摩、定期探访、水电煤气安全使用检查、智能手机教学、磨刀等服务,打造一个易居、安乐、便捷、可触的社区生活空间。

四、“五社联动”的创新性分析

“五社联动”模式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使用,相较于传统的社区养老模式而言,它包含的行动主体较多,涉及的资源更为丰富多样,而且模式运作的基础更为宽广。同时,五大主体均作为相对独立的资源要素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在满足老年人需求、解决养老问题、提升居民共同参与养老事务等方面各有优势。

第一,“五社联动”模式重视社区自治组织,通过重构社区居民资源,打造一支为老志愿者服务队伍,通过孵化与培育,提升志愿者队伍的专业性,形成高质量的社区自治组织,开启“以老助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有助于社区缓解养老压力,解决养老问题。

第二,“五社联动”模式以社区居家养老为基础,进一步推进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基础,开展更加专业性的服务。因此,后续工作要在党的引领下,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多方面的资源,全方位提升社区老年人服务的效率与效果。在上述工作的影响下,社区养老服务的内部活力和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自发性得到了提升。

第三,“五社联动”模式凸显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载体的多元化,摈弃商业化的机构养老,弥补了传统家庭养老的不足,有效地回应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社工机构的养老服务,把社区作为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服务载体,借助社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的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公益性、福利性的养老服务。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养生不是养老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6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养老更无忧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5:47:39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社会建设(2016年4期)2016-12-01 04: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