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逻辑探析

2022-11-14 08:49张媛媛
活力 2022年4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生产力市场经济

张媛媛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综合培训中心,阿勒泰 836299)

引 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念的提出,可谓是史无前例的。纵观中外经济学领域,该体制是作为一个新概念而出现的,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基础。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难发现,无论是制度安排还是生产效能,它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助力器,在真正意义上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从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看,我国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通过开展相关分析,致力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涵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知,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市场经济体制。该体制的出现,为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强大支撑。事实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早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该目标的正式确立是在党的十四大上。此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九大上再次提出并明确,当前我国应当高度重视积极加快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重点,确保各个环节能够发挥能效,从而构建一个要素自由流动、竞争公平有序、价格应对灵活、企业优胜劣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

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层面的一次真正的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发展的重要成果。而在实践层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道路中一个光辉典范。

(一)准确把握体制本质特征

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新时代,应当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逐步落实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完善中。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最基本也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在资源配置方面,应当高度重视市场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及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而后合理运用市场化方式、法治化手段,加以优化、完善。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市场供需关系的管理,实现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外双循环,促使这两方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程中,应当积极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不断优化民生保障制度,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构建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首先,应当在市场要素的获得和准入层面做到公平公正,促使各类所有制企业能够在同一准则下不断助力,并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应当立足宏观视角,建立长远目标,将国有资本投向有关国计民生的领域。当然,这不意味着忽视非公有制经济。为了进一步加快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始终坚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积极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其次,需要在价格方面进行市场化改革。其中涉及了很多生产要素,如技术、知识、管理、劳动、资本、土地、数据等,对于这些元素的价格应当根据市场机制来确定相应的报酬。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应当切实结合不同人群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来评定薪酬。为促进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既要鼓励各类劳动力、人才在所属区域、行业、单位内部进行流动,同时也要加强引导跨区域、行业流动。只有实现真正的自由流动,才可以更好地对人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促使人力资源的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最后,应当始终坚持建立健全开放、统一的市场。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必须做到规范、开放、透明,同时还要有活力、有韧劲,持续性发展。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合理处置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逐步将其落实到实践中。

(三)持续完善法治环境

为了进一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当持续性地完善法治环境,为市场经济体制落实提供完善的法治体系。还要做好产权保护,进而实现公平竞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在完善法治环境的过程中,应当明确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构建相应的制度环境。法治层面需要覆盖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通过法治制度为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支持,从准入许可、要素获取到经营环境各个方面一视同仁。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高效利用数据优势,缓解企业压力。

三、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现实逻辑

(一)重视生产力发展,夯实物质基础

生产力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重要助推力。只有推进生产力发展、夯实物质基石,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不然民富国强就是一句空话。鉴于此,应当积极运用各种资源配置手段,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并推进市场经济发展。其不仅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阶段性必然产物,更是国家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事实上,市场经济体现出了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其明确了人们存在的物质需求,并借助利益驱动,积极创造社会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优胜劣汰和公平竞争,唤醒全社会全人类积极奋进的意识,鼓励、引导各类企业和不同层级的个体,注重提升自身能力,最终获取胜利。

在此背景下,原有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模式不断升级、创新,并在市场中形成新的生存格局,最终促使社会财富剧增,不断提升生产力水平。在整个过程中,并非给予了市场绝对的自由空间,放任不管,而是借助国家的宏观调控,促使市场机制优势得以最大化发挥,在价值规律方面实施有效调节,规范竞争规律,确保供求规律得到科学制衡,通过这三个层面的平衡,促使社会生产力发展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提出,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不断创新与突破,促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维度在真正意义上由抽象意义落实到现实中。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根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发展路线,预计在2035 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出“国家富强”的图景。生产力作为基础条件,从过往历史和现实进程中足以证明,要想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足够的物质财富,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实现。因此,基于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为了更好地迎接新形势、实现新任务,非常有必要明确现实问题、找准前进方向,而后积极发展生产力,夯实物质基础,进而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当务之急便是突破体制机制局限,促使政府和市场相互融合,在不断探索、实践中,解决经济运行进程中出现的活力弱、动能低、激励不充分等问题,从而有效增强资源配置效率,做好物质保障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铺好基石。

(二)推进传统社会转型,完善法治环境

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并没有明确的市场主体,而法律也未能发挥自身的法治意义和作用,反而成为行政权力的延伸,构建以法治为标准的法理社会成为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在市场经济当中,包含了法治要求。当进行商品交换时,蕴含着自由、平等,也体现了契约本性。只有双方针对商品达成共识,才能实现公平交易,这也就是为什么马克思将商品关系定义为具有契约形式的法权关系。事实上,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随之产生的法治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如何衡量一个社会法治程度,最为重要的标准就是判断其经济活动规范性、有序性。因此,要想真正意义上转变人治、实现法治、构建契约机制,就应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促使市场经济社会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市场经济活动,实现经济社会良性运行,逐步推动各方面协调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改革已然步入深水区,经济格局转型、升级发展成为非常迫切的任务,必须不断提升法治化水平,积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从目前我国整体发展情况看,国家从宏观上和微观上采取了相应的经济调控,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经济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而法治进程也得到了推进。但不得不承认,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基础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在法律体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以及现有体制改革很难与法治建设进行协调,导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未获得足够的法律支撑。尤其是近年来,社会经济领域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加入其中,改变了原有的市场结构,促使整个社会市场环境竞争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必须对市场主体加以保护,严惩违法行为,构建完善的法治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场运行机制有序有效、公平公正,从而实现市场经济发展。因此,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必须立足新时期、新发展阶段,深入探索研究,促使市场经济与法治相互融合,发挥法治支撑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而持续唤醒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促使商品、市场等各类要素能够实现绝对的自由流动,最终构建出高标准、高质量的市场经济发展体系,逐步推动全社会文明法治进程的实现。

(三)发挥主体意识,持续注入建设动力

纵观我国以往的发展进程,在工业化发展中,计划经济确实发挥了重要基础性。可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以往计划经济中的主体性无法体现,创造性无法发挥,抑制了我国经济整体活力、潜力的发挥,很难推动现代化国家建设。相比之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正视了经济活动中参与者的自主权,凸显了主体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个体发展,也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重点突出了“等价交换”,改变了以往的不平等关系,促使不同主体之间实现公平交易,保证每个主体都可以获得平等的尊重、肯定,同时也促使各个主体的生产积极性得到调动和激发,有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

其次,在生产实践中,劳动者作为其中的主体,也是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动力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在不断优化资源分配下,促使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同时也促使权力、责任、风险实现平衡。这对于市场劳动主体而言,无疑是激发其创造力的重要助力器,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最后,公平竞争机制的明确,完善了现有生存模式,为市场各类主体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具体来说,强化主体意识,不仅可以达到助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推进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强化主体性有助于促进个体全面发展,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展。通过鼓励主体发挥创造力,促使企业、个体能够获得足够的空间,更好地释放能量,将无限的能力最终转化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动力,在真正意义上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结 语

通过本文对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逻辑探析可知,为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当重视生产力发展,夯实物质基础,推进传统社会转型,完善法治环境,发挥主体意识,持续注入建设动力,逐步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此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体制本质特征、构建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持续完善法治环境,将以往价值层面的理论概念逐步落实到现实,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民富国强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生产力市场经济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应投资于教育以提升生产力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习近平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反腐败
重用懂得市场经济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