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规范下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策略研究

2022-11-14 05:03周静
经营者 2022年9期
关键词:会计科目监督管理规范

周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自然资源局,新疆 和田 848000)

新会计规范得到广泛实行后,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更加完善,同时在市场经济环境变化过程中强化了单位的适应性。因此,事业单位应该紧抓新时期的发展机遇,加强对新会计规范的分析,强化其与自身会计监督管理的融合,构建综合性更强的财务管理体系。

一、新会计规范在事业单位中的主要作用

(一)有利于完善会计科目

在新会计规范得到落实的过程中,会计科目也得到有效完善,与传统的会计行业发展模式相比,新会计规范能更加精准地划分会计科目,以往作用较小及存在重复功能的会计科目逐渐被取代,以此为基础强化了会计科目的常态化及实用性。同时,新会计科目帮助工作人员简化工作流程、缓解工作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工作量,不断突出会计科目的重点与核心,有利于保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质量。此外,新会计规范适当调整了原有的不明确科目内容,进一步明晰了工作界限,防止出现工作形式化及部门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例如,在新会计规范的相关内容中,重新划分了库存现金这一会计科目,除了在库存现金中囊括受托现金及自有现金外,还利用银行存款涵盖了银行存款内容及受托银行存款,有助于完善财政资源调度及财政支出管理环节的费用类目,进而构建健全的会计监督工作体系。

(二)有助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环境

事业单位是强国建设、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为了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应该增强改革工作深化与落实意识,认真分析企业会计核算的优势,同时积极融合新会计规范内容,明确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目标及方向,综合考量多元化影响因素,形成财务管理、政府执行预算、业务反馈等综合性监督体系。通过日常监督工作的落实,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可靠性及客观性,为单位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能够强化核算工作的常态化

新会计规范整合了会计管理制度,同时优化了事业单位的有关内容,重置了部分会计科目,针对事业单位工作设立了专门的报表项目,重新规整出相应的详细声明。此外,新会计规范保留了常用的核算内容,为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提供基础依据,没有变更会计处理类型,有利于事业单位衔接好各类工作,能够强化会计核算及监管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会计工作职能,使会计核算流程及事业单位财政调度更加规范,创造良好的运营管理环境。

(四)可以提升财务会计功能创新水平

新会计规范中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围绕权益法明确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并利用全新的会计纲目,目的是增强管理工作的权威性。此外,在新会计规范中,重新规划了保障性住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落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计提折旧工作,针对预提费用及待摊费用等内容进行了功能性创新,完善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有利于提升单位资产管理水平。

二、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及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同时缺乏对内部控制管理的正确理解,过于重视业务活动,导致很多内部控制工作体现出形式化特点,甚至部分单位仅将相关工作内容作为应付上级领导部门检查的方式。在此种落后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事业单位虽然针对内部控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受到执行力的限制,无法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及效率,相应的监督工作也无法体现出实际价值。因为事业单位领导者在决策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传统工作理念下,工作人员很少对领导者的决策提出建议或者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工作检查的难度,且管理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

(二)缺少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需要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的实际作用,加强对会计监督的利用,认真衡量工作情况,进一步保证财务管理的效率及质量。总结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相关文件,发现对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有相应的新规定,但是缺少内部控制监督方面的针对性内容,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事业单位依然依赖传统的工作经验,受到以往工作经验的约束、限制,应该立足实操层面加以创新,不断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的环境适应能力,引入经济环境调整理念,进而获得更理想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效果,避免对会计监督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三)缺少良好的财务管理监督

新时期背景下,很多地区的事业单位不断深化与落实财政支出改革工作,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体现出一定的不足,需要重视对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及时解决单位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一些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中,会计人员缺乏工作职能及责任履行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尤其是在审核报销等工作环节中,部分财务人员因缺少制度依据,实际工作缺乏规范性与严谨性,相关工作缺少有效监督,且主管部门没有为下属单位定期提供针对性指导,无法保证相关工作的有效落实。

(四)缺少审计监督纠错功能

一些事业单位缺少专业的审计部门,且审计人员配置不够充足及科学,通常需要依赖纪检部门内部审计岗位开展相关工作,缺乏独立性。开展会计监督管理工作时,纪检部门会将检查工作划分到会计部门,财务部门则负责完成会计工作任务,此种工作模式无法良好分离审计与会计工作,提高了徇私舞弊等行为出现的概率,很难掌握真实的会计工作情况,弱化了会计监督的实际效用。此外,对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而言,主要由单位自身负责开展监督工作,配合落实有关的财政资金审计工作,此种工作模式虽然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监督成效,但是很难保证检查工作的质量,不利于发挥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实际效用。

三、解决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问题的策略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合理配置资金资源

为了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增强内部资产规范化管理意识,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得到深度落实,避免出现形式化问题。同时,配合做好资产管理机制的完善工作,为工作人员提供基础依据,合理划分不同岗位的职能及责任范围,通过合理的内部控制,保证会计监督工作的质量。单位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专业化处理,适当优化公车费用、招待费用等要素,强化资金配置的规范性、科学性。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创新授权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除了需要明确会计监督主体外,还应加大规范性建设力度,结合对单位内部各项费用支出的分析,编制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划和更为完善的管理方案,不断强化管理机制的全面性,拓展各项规章制度的覆盖范围。在此基础上,针对性调整费用报销程序,简化工作流程,以防出现费用管理方面的不规范行为。单位需要构建健全的授权审批流程设置体系,管控授权不明的情况,确保单位的费用管理工作得到合理优化。通过创新授权管理模式,能够减少违规违法等不良行为。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对不同岗位基本特点的分析,设置科学的人才任用及选拔标准,明确内部控制工作的要点,为会计监督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三)建立财务监督机制,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工作能够发挥实际效用,应该正确理解财务监督管理的重要性,深度掌握事业单位管理的基本特点,针对性开展分级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合理划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能及责任范围,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均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工作质量及效率。事业单位应增强全面财务监督管理意识,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拥有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监督手段与模式。例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搭建高效的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平台,拓展会计监督人员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的渠道,或者可以采用与第三方监督机构合作的方式,加强对司法监督力量的利用,强化会计监督工作的严谨性、权威性,不断提升单位会计监督水平。

(四)成立内部审计机构,创造外部监督环境

单位内部审计在会计监督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强化相关工作的实效性。因此,事业单位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成立内部的审计机构,合理选择会计监督手段,增强部门及岗位设置的优化意识,通过岗位调整优化内部控制工作效果。同时,审计工作的落实有利于约束会计监督管理人员的日常行为,避免出现执行力不足、徇私舞弊等行为,减少对事业单位内部资金、资产管理的不良影响,不断提高各项资金、资源的利用率,使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均能得到支持,达到强化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规范性的目的。

此外,事业单位可以与第三方审计机构长期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构建健全的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单位的综合运营管理水平。

四、新会计规范下提升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水平的路径

(一)增强事业单位风险管控意识,构建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

在事业单位运营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受市场经济环境及内部发展等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财务风险,同时在单位的关键过渡时期,会计数据丢失、工作秩序混乱等情况频繁出现,不仅无法保证会计工作质量,还会对单位的运营管理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需要加强对新会计规范的研究分析,与风险管控工作有机结合,强化旧制度与新制度之间的衔接性,确保单位的长远稳定发展。在开展会计监督管理工作时,应该提高对不同部门工作人员的要求,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现代化财务风险防范理念,不断扩大风险管控范围,进而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预防及管控机制。

为实现以上目标,事业单位应认真分析财务监督工作中涉及的风险性因素。例如,在落实固定资产核查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固定资产管理力度,同时强化对公共费用的监督管理,避免出现资金调度不合理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编制科学完善的风险预警方案,构建多部门联动的风险管控模式,减少财务风险给事业单位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财务科室与办公室相结合,构建协同化监督管理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的效率,应该强化不同部门在会计监督管理中的沟通交流意识,了解彼此的工作流程及岗位工作任务,强化各部门运行管理中的协调性。财务管理人员作为开展财务工作的重要基础力量,应该加强与办公室的沟通,不断提高会计监督管理工作效率。从会计监督工作内容的角度分析,应该利用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优化及创新,采用更简单的方式提高会计监督工作效率,同时做好相关工作内容的宣传,帮助其他部门工作人员了解会计监督工作的关键地位,通过统筹规划与战略部署,做好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安排,充分发挥联合管理部门的优势,构建健全的协调监督管理体系。

(三)融合精细化管理工作理念,强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首先,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管理细则,采用细化制度、制定管理规划等方式,优化管理体系,保证会计科目与实际工作情况的一致性;其次,增强信息管理工作意识,严格监督信息报送及信息管理环节,及时明确存在的偏差,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出现此类误差的具体原因;再次,开展会计信息核查工作时,需要保证细节管理方法的适用性,强化财务报告撰写及财务信息汇总中语言应用的规范性,避免出现歧义;最后,会计监督管理人员应该保证不同财务信息数据的清晰性、准确性,以防出现计算误差等问题,为财务信息管理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五、结语

会计监督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能够在各项工作落实的过程中相互补充,体现出相辅相成的特点。开展会计监督管理工作有助于强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减少可能出现的工作偏差,在单位内部创造良好的监督管理环境。同时,需要组织成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者与第三方审计机构合作,构建健全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积极响应新会计规范的相关要求,推动事业单位稳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科目监督管理规范
钢结构防火设计规范及要点探讨
《电子商务法》及《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知识竞赛活动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监督管理问题探析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
轻松编制现金流量表
新旧高校会计制度科目对比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