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连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讲到“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此话意味深长,既连接历史又映照现实,既体现唯物史观又印证正确党史观,且又指引未来。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一、新的起点,新的使命,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有了忧患意识,就不会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有了忧患意识,就会主动地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有了忧患意识,分析形势才有正确的思想方法。观之当今,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二是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三是在生活环境不断舒适、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一些党员干部容易患上理想信念缺失的“软骨病”,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依然存在。为此,必须清醒的看到世情、国情、社情及党情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党员干部应当居安思危,坚决克服盲目乐观和松懈麻痹思想,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主动作为、不辱使命。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形势把握得全面一些,把困难估计的充分一些,把自身的不足看得清楚一些,不断提升工作标准,全面提高工作效能。要正确看待取得的成绩,把精力集中到发展上和解决问题上来,在不断解决问题和矛盾中推动单位建设与发展。
二、新的起点,新的使命,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责任意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是干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是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任务的内在动力。有了事业心、责任感作支撑,才能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托,才能在有效履行职能使命上有所作为。党员干部要以岗位为平台,常思岗位责任之重,常怀抓好落实之责,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履职应该、尽责光荣、失责可耻的思想,把落实责任纳入重要日程,做到只争朝夕抓落实、提高水平抓落实、转变作风抓落实。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不图虚名,不做表面文章,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三、新的起点,新的使命,要求我们进一步创新发展意识。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要义。推动单位建设,要靠发展;解决单位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要靠发展;实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要靠发展。党员领导干部要多思发展之责,多谋发展之策,多尽发展之力,真正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摆位,作为根本之责来强化,作为能力素质来看待。要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从陈旧僵化的思维中走出来,从过得去的标准中走出来,从不思进取的懒惰中走出来。要着眼又好又快地发展,把单位建设的基础和现状搞清楚,把影响和制约单位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搞清楚,把提高单位整体执行力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更大的气魄、更高昂的斗志、更务实的措施,作示范、勇争先,创造性地推动单位全面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