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突破装备制造业“卡脖子”技术的创新机制研究

2022-11-14 01:30潘国轩潘丽荣
商业经济 2022年5期
关键词:卡脖子核心技术装备

张 田,潘国轩,潘丽荣

(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卡脖子”技术的现状与特征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是制造业的核心与实体经济的脊柱。目前,我国正处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虽然总产值位居世界第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较为落后,部分领域的关键技术受制于国外,存在一系列阻碍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技术。装备制造业的过快发展引发了国内制造业工业基础薄弱、核心技术缺失以及关键零部件过度依赖进口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攻克装备制造业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成为首要任务。

“卡脖子”技术是装备制造业难以攻克的关键核心技术。从宏观角度来看,“卡脖子”技术与我国装备制造业基础研究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紧密相关,需要长期的基础积累和研究经验。从微观角度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业“卡脖子”技术具有精准性、垄断性、高度复杂性、高端性和潜在战略性等特征。

二、装备制造业突破“卡脖子”技术面临的难点和体制机制性障碍

(一)装备制造业突破“卡脖子”技术面临的难点

1.我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较低的利润率阻碍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中国制造业多为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得收入不足以支撑技术创新与研发,国内高端装备大多采取进口加工的方式争夺市场,自主创新能力缺失。

2.发达国家高端设备领域成熟,形成难以突破的垄断优势。西方发达国家通过长期且持续性的基础研究投入和应用开发,已经形成了稳固的领先优势,并逐渐构建起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联盟体系(张杰、吴书凤,2021)。

3.国内分工网络基础发展不完善。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水平较低,往往在国内分工网络基础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进入国际市场,由国际分工网络带动国内分工网络的发展,形成逆向型发展模式,导致国内外分工网络呈现分离、独立、竞争的状态,使本土设备企业陷入“低端化”陷阱。

4.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投入不足。2019年,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重的6.03%,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长期稳定的指标15%。重视应用研发虽然可以迅速获得市场份额获得规模优势,但基础研究不足使得产业基础制造能力薄弱,无法形成完整的自主产业链。

(二)装备制造业突破“卡脖子”技术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从国内视角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阶段所暴露出的诸多体制机制性障碍紧密相关。

1.高质量发展战略缺乏高水平的开放型体制机制。全球产业链中的关键核心技术由发达国家掌控,使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陷入生产“低端化”和进口依赖的陷阱中,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严重遏制发展中国家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2.国有企业引领推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协同创新机制尚未形成。在技术贡献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65%以上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苏敬勤,2020)。而我国技术创新主要由国有企业牵引,难以激发民营企业自身突破技术创新的潜能。

3.银行主导的金融体制无法匹配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实体经济存在投资金额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导致市场投资主体更倾向于投资少、收益快、风险低的虚拟经济,无法有效支撑实体企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

4.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激励机制体系尚未形成,致使我国科研成果无法有效转化为科技创新。部分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只关注能否获得政府支持,却忽略了科研成果能否有效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可行性,从而出现了许多无效的科研成果。

5.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执法体制不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起步晚,专利激励意识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不够完善,对于违法行为的惩治机制存在不足,从而导致大量“重数量、轻质量”的专利泡沫出现,阻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新型举国体制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新型举国体制的内涵

新型举国体制是一种目标性的管理模式,其本质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进行资源调配、机制优化、协同安排,集中力量办大事。

1.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新型举国体制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更加成熟,打破了市场和政府二元对立的传统思维定式,着力强调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应该相互结合。把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解决,让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保证政府不越位、不缺位,发挥其保驾护航的功能,从而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的集中体现。新型举国体制在其应用对象、资源保障、组织基础以及主体协同等方面快速适应现实发展要求。新型举国体制更加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主张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减少资源的行政配制;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善于运用现代化技术,开放数字信息渠道,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其组织治理结构由层级化向扁平化、网络化转变,简化治理流程,形成上下互动、多元合作的信息共享模式。

3.全球化特征更加凸显。全球化是新型举国体制的一大主要特征。新型举国体制强调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全球化浪潮中。一方面,我国深度挖掘并释放国内市场的潜力,充分利用国内市场规模,统筹协调国内资源。另一方面,我国时刻保持与国际市场的紧密联系,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的位置,充分利用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资源,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

4.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双管齐下。新型举国体制更加注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科技创新发展,提倡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双管齐下。一方面,我国建立起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积极引导市场参与主体进行创新活动,通过自主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把握产业发展技术核心。另一方面,我国坚持开放创新,积极与各个国家开展技术合作,通过技术引进、模仿与整合,缩短技术研发时间,降低技术研发成本,从而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和全球竞争力。

5.以实现国家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为最高目标。新型举国体制提出的本质要求是攻克制约我国产业发展和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摆脱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实现维护国家安全这一最高目标。新型举国体制明确指出,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把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下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

(二)新型举国体制的基本特征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举国体制不仅具有历史的延续性,更蕴含着时代的创新性。新型举国体制在继承传统举国体制原有优势的基础上,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1.新旧举国体制提出的时代背景不同。传统举国体制是指在计划经济背景下提出的举国体制,我国凭借举国体制集聚全国力量,汇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创造出了“两弹一星”的科技奇迹。新型举国体制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提出的举国体制,随着全球经济治理进入“敏感期”以及全球贸易进入“混沌期”,我国曾经依靠技术外溢效应获得科技发展的路径已经不再适用当前的国际局势,自主创新成为必然选择。新型举国体制的提出是我国经济突破发展瓶颈,跨越“卡脖子”技术产业发展障碍的关键举措。

2.新旧举国体制侧重解决的问题不同。传统举国体制侧重解决我国站起来的问题,举全国之力为我国“站起来”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新型举国体制侧重解决我国强起来的问题。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富起来”成为现实。新型举国体制的提出就是为了在我国“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倾全国之力,汇集全国资源,极力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早日实现“强起来”的发展目标。

3.新旧举国体制的本质属性不同。传统举国体制的本质属性是政治性。国家以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以及巨额财政投入的手段,依靠政治力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建立工业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等战略层面目标。新型举国体制的本质属性是经济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将资源配置的主导权更多地让与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积极开展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合作,提高不同主体参与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新旧举国体制的国家治理效能不同。传统举国体制的国家治理效能相对较小。传统举国体制在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指导下,利用极为有限的资源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随之而来的是微观个体缺乏活力、经济效率低下、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新型举国体制的国家治理效能得以提升,惠及范围更加广泛。新型举国体制通过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政府进行顶层设计、营造创新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积极引导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活动当中,扩大创新主体的规模与范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产业发展也更加均衡。

四、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突破装备制造业“卡脖子”技术的创新机制

(一)动力机制

1.成本分担与利益分配机制。该机制通过鼓励不同企业联合开展研发合作与技术攻关活动,摊薄单个企业无力承担的高昂研发成本,使研发成果惠及更多企业。

2.政策激励机制。通过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促进技术在不同主体之间自由流动,助力企业实现原始技术积累并从技术创新中获益。最终将技术创新内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推动企业更多参与技术创新活动。

3.成果权益分享机制。该机制有助于科研人员通过成果权益分享减少无效发明的供给,加强研发工作者对技术成果转化性的重视,提高技术成果转化成功率。

(二)市场竞争机制

1.进入与退出机制。适当降低技术创新市场进入壁垒,让更多的微观主体加入到技术研发与创新过程中,提高创新主体竞争意识,加快核心技术攻克速度。此外,统一规范的市场退出机制可以帮助市场清理缺乏竞争力的技术研发参与者,这既是对资源的节约,也是对市场退出者的保护。

2.揭榜挂帅机制。通过科技悬赏的形式,极大调动社会创新主体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最大程度挖掘市场创新主体的智力潜能。

3.创新要素市场化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引导创新要素向创造社会价值的方向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提高创新要素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政府引导与支持机制

1.项目规划与决策机制。通过建立指标评价体系,系统测评各项“卡脖子”技术的依赖性、紧迫性、不可替代性以及隐患性等技术特征,在全面认识与了解“卡脖子”技术对我国产业发展与经济安全影响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的项目规划与决策。

2.组织协调机制。政府在创新战略实施的进程中要善于协调各方利益、凝聚各方共识、团结各方力量,有效推进科技领域的创新合作与技术攻关。

3.创新攻关体联盟治理机制。通过分解技术研发任务,缩短技术研发时间,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在技术攻关的过程中,高校与科研机构主要进行技术的基础研究,提供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企业等市场主体侧重于产品开发、工艺设计等应用基础研究,提供技术落地的有效路径。

4.绩效评价机制。通过对研发成果做出科学评价,发现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问题产生原因,帮助研发人员重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范资源不当使用情况的发生。

猜你喜欢
卡脖子核心技术装备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本期导读
港警新装备
本期导读
卡脖子与保鲜问题
核心技术是厚积薄发的过程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不忘科创板的初衷
核心技术,造船强国第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