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颜
(沈阳师范大学审计处,沈阳 110034)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中央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决策部署落地的先行区。它是充分挖掘地方实践中的首创,凝聚形成改革合力,出实招开展重大改革举措的创新试验地。2016 年以来,福建省、江西省、贵州省和海南省(以下简称“四省”)先后获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生态文明新进步的“十四五”规划目标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理解新时代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运动轨迹,即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禀赋价值投入—禀赋价值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禀赋价值产出;构建地方生态文明特质纳入省域高质量发展的测算体系,对具有生态文明特质的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与评价,对丰富中国经济发展体系具有重大意义。而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正是其历史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要论断标志着高速增长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成功实现了中国“富起来”的目标。此后,中国经济将迈入调结构、转动能、提质量的高质量发展时代。至此,高质量发展已逐步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现有文献来看,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主要集中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通过参考以往文献发现,学界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研究内容最为丰富。金碚在政治经济范畴下讨论“质量”是满足人民真实需要的使用价值特性,认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的经济发展模式、结构和动力状态。赵剑波等从系统平衡观、经济发展观、民生指向观三个角度界定高质量发展内涵。田秋生指出,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关注产品质量的提升,还必须以质量和效益为价值取向。任保平认为,高质量发展相比经济增长质量内涵更具广度和深度,不仅包含经济因素,还包括社会因素、生态因素、文化因素等方面。此外,还有部分学者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内在要求等方面的定性描述分析。
关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随着众多学者对高质量发展理论研究的深入,部分文献呈现对我国高质量发展进行的定量研究。根据对高质量内涵的理解,从不同维度为高质量发展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测度。例如,魏敏和李书昊以经济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10 个方面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级指标,采用熵权TOPSIS 法对中国30 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量化排序。马茹等以高质量供给、发展效率等五个层面构建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法对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评价。鲁邦克等从经济、创新、生态、民生四方面构建一级指标,运用组合加权主成分法对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唐晓彬、王亚男等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思想构成省域尺度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层次法与熵值赋权法结合而形成的“VHSD-EM”的动态评价模型,对中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时空测度。
综上所述,众多学者从多角度对高质量发展内涵阐释、指标体系构建到发展水平测度等多方面做出了诸多贡献。值得关注的是,现有文献中对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更倾向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无法体现出生态文明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驱动省域高质量发展的案例值得探究,如四省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实践演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色银山的“两山论”,呈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真实写照。同时,目前对生态文明建设特质的省域层面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文献较少。为此,本文在借鉴已有指标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文明建设维度,体现出“生态”在试验区的异质性。在界定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丰富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成果。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增长在数量方面积累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仅包括物质财富方面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等经济层面的高质量,还应包括生态环境方面的高质量。当前学术界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研究十分丰富。根据《人民日报》社论定义,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下指导进行,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两大方面。其中,生态文明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对生态文明的重视正是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殊之处,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渗透到高质量发展之中,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推动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同时,让高质量发展成果反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形成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的共生性和发展目标的多元化,建立一套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生态文明不断进步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体系。
对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出发,衍生出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环境质量和环境治理等5 个维度,以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和民生改善体现经济社会发展,以环境质量和环境治理体现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经济发展不是单纯地追求物质财富的累积,更不是强调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而应更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工业化是一个地区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不能将其狭隘地理解为工业的发展,它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息息相关,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等为依托。工业化的进程伴随着工业生产量的快速增长。随着高新科技的推广,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的大幅提高,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等全面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说,工业化对于试验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迫切需要实现发展动力的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加创新投入有助于促进各试验区创新发展,转化创新产出和成果,形成试验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人民期待更加美好的生活。民生改善的过程正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协调的城乡发展、完善的就业保障和就业环境、稳定的物价水平、优质的医疗条件和教育水平等多方面。
生态文明试验区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做好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改善试验区环境质量既要控制污染物排放,又要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升级,保护与发展齐头并进、和谐发展,真正实现生态文明试验区政策落地,奋力书写“两山”转换的完美答卷,做好全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排头兵”作用。
基于对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解,根据构建指标所遵循的原则,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两方面衍生出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环境质量和环境治理5 个维度为5 个二级指标、28 个三级指标的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人均GDP 是地区经济发展成果最直观的体现,工业化率体现了试验区现代化进程,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经济效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体现了产业质量,进出口总额占GDP 比重表征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
R&D 全时人员占就业人员比重和R&D 经费投入强度体现创新,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 比重、每万人拥有专利授权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表征创新产出和成果。
城乡收入比和城乡消费比反映城乡协调发展,采用社会保障指数、生活压力指数、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和教育投入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采用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比率、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体现各试验区环境状况。
采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氨氮排放总量减少、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 电耗表征试验区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成效。
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探索经济发展与破坏生态环境、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脱钩的发展模式,以创新驱动为底层变量,以提高科技水平为途径,以建立资源消耗低、适应人类健康、环境友好的生态经济为目标,最终实现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发展体系。因此,对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考量,不仅要反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线,还要反映绿色发展的高质量要求。本文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两大层面出发,以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环境质量和环境治理等5 个维度构建了具有生态文明特质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