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资产投资管理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

2022-11-13 18:32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2年22期
关键词:效益资产管理

黄 伟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能力一直是阻碍国企发展的一大难题,重视加强资产管理有利于全部资产进行有效监督,提高资产的效用效率,防止资产浪费和流失,不仅要在资产投资过程中注重资产的投资效益,也要从源头上树立起正确的投资观念和健全的投资体系,才能切实保障投资的安全、效益和准确性。对但目前仍面临着资产投资管理意识薄弱、资产投资管理过程粗放、资产投资管理效益不足、过分依赖第三方咨询单位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有利于对全部资产进行有效监督

国有资产的种类很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资产,每一类不同的资产管理的方式和方法都有所不同,也与许多部门息息相关,延伸面较为广阔,监督和控制的难度较大,同时也面临着上级部门的监管。有效的资产管理对资产的状态、资产的责任人、资产的保值增值、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和资产保价保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善的资产管理对资产的状态非常清楚,每年进行盘点,对盘亏盘盈、毁损的情况及时地处理,将实物与账物相匹配,对于毁损或盘亏的资产追究相关人的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或者监守自盗的情况。国企是国民经济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一部分,资产管理的成效也与整体运营状况相连,所以好的资产管理方法和体系对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发挥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进一步的提升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资产的建设和获取一般都需要较大的资金量,关系到国企的资金筹措、采购等多个环节,而资产投资后如果不使用或者使用效率低下都是投资失败的结果。资产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将闲置资产和使用效率的低下资产重新盘活,挖掘现有资产的潜力,将投资的规模优势向业务拓展和价值成长优势等方面转化,不再进行随意的资产投资。同时,可以追溯资产效率不高的原因,是否出现在使用环节还是在立项、采购、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减少资产浪费的风险。

(三)有利于增强资产投资管理的能力

企业在研究资产投资管理时,需要利用到投资分析工具和分析模型对资产投资的效益进行测算和分析,涉及到项目的优劣比选、项目估算编制和预期效益分析等方面。良好的前期投资管理能力让国企不再盲目地进行跟风投资,而是能够对整个项目进行分析,锻炼投资分析的整体思维和团队专业化管理水平,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经济效益。在投资过程中,摒弃传统的投资理念,向新的领域和方向拓展,对资金和风险的把控能力逐渐提升,从筹资到运营都要对大型的资金进行掌控,合理地安排现金流,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转和增加债务风险的情况下利用好资金,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合理性以及收益性。构建新型的资产投资模式,规范化企业的投资流程,开发顺应时代发展的管理制度,不断推动国企的深化改革和健康发展。

二、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投资管理意识薄弱

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投资额每年居高不下,但实际的投入产出比却不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建设过程周期过长,建成后每年还面临着大量的折旧,其原因在于资产投资的盲目性较高。从思想意识上来说,资产投资效益的意识薄弱,容易产生冲动投资的想法,缺乏科学的可行性研究,提出的资产建设需求较多但难以满足。在做投资前期分析时,没有明确资源应该投向哪里,如何进行投放,缺乏关注投资规模、投资结构以及投资分配问题。投资规模指投资的需求,应大于投资的额度;投资结构指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如何进行配置,投资的结构如何规划;投资分配即投资的额度向哪些业务部门倾斜,是选择效益较好的还是较为落后的方面。投资资产时,如何做到效用最大化,资源覆盖的同时避免重复覆盖,建设时选址、建设工具以及建设后的效益都需要提前经过测算和分析才能为后面的实施打下基础,加强前期的规划设计是对后期减少整改和维修的长远打算。此外,企业缺乏建立有效的资产投资管理制度,员工不知道如何操作资产投资的管理流程,相关的负债人和责任怎么界定,由于制度的缺失或不健全会影响资产投资的合规性,影响实际的管理效力。

(二)资产投资管理过程粗放

在投资实施的过程中,资产投资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与体系,具体表现为没有有效的资源配置模型、体系性的管理手段,不能从规划源头开展降本增效,对资产投资整体分析能力不足。

从宏观层面来说,投资的调控手段还未出台,国有企业自行把握资产投资量,只要满足相关的规范即可,无需上层进行审批和监督,从微观角度来说,资产建设中缺乏执行和监督部门,自我约束力不强,也为盲目投资创造了很多机会。在资产投资监管的过程中,一般为会计专业的人员对资产进行监管,而不是独立的部门负责,由于专业性的壁垒较强,会计人员无法对其完全地胜任,资产投资需要较为专业的能力和大型资金的掌控能力,否则将会让资产投资过程粗放,无法及时地做到风险防控。最后,投资资产必定会占用大量企业资金,筹资渠道不可靠会影响举债能力和运营资金,如果建设期间资金周转不顺利则会导致企业正常运转受到限制。

(三)资产投资管理后期评价不足

资产投资的一大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的增长,突出资产的投入产出效益,挖掘现有资产的最大潜力。而目前出现投入与目标脱节,投资效益问题责任难以界定,如何制约投资冲动,奖惩效益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资产投资有头无尾,企业从开始确定投资资产时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投资管理体系把握资产的效益分析,不能形成涵盖设计源头、过程精细管理和结果闭环管理的全流程体系。其次,投资效益分析事后评价草草了事,只是宣扬资产投资有效果的一面,忽视总结成本、运营费用等负面因素,对下一个项目或下一个周期的投资计划编制、项目立项管理执行等方面难以形成经验。管理层无法掌握资产投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究竟归结于项目本身属性较好,项目的投资成本较为合理还是项目风险控制成本过大等,在缺乏损益分析的前提下,做得好与坏不能清晰地评价。因此,也影响后期企业未来的投资计划和效益。

(四)资产投资过程过分依赖第三方咨询机构

资产投资中涉及多个环节和过程。比如,投资前要对拟投资的资产做好项目建议书或者可行性分析,辅助好投资前期决策;投资过程中对资产的建设质量、进度、成本和资金投放进行把握,投资完成后对投资进行效益性分析,评价资产投资的实际效益和水平,这几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参与。目前一些国企缺乏专业的人才团队或力量,在投资的过程中主要依赖第三方外部单位的咨询意见和参与,带来一些过度参与或未能给出实质性参考性意见的问题。比如,在前期项目决策时,对项目的投入估算、分期建设方案、采用的投融资方案等项目可行性研究不能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匹配,带来资产盲目投资或错失投资机会的风险;在资产投资中期进行时,对资产建设的进度、成本、质量三者之间把控力度不够,带来三者之间的平衡缺失,某一项过高、过低、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整个项目建设的节奏;资产投资完成后,泛泛而谈资产所带来的收益,与预期资产收益相差较远,不能给出合理的建议进行弥补等后果。

三、国有企业资产投资管理的应对措施

对于资产投资管控不能实现预期效益的情况,从企业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宏观层面出发,搭建贯穿全流程的投资领域管理会计体系,从规划、过程、结果三个角度入手,形成一套关于投资控制的长效机制。

(一)强化资产投资管理意识

资源投入产出效益比是企业投资较为关心的问题,投资效益持续下滑,但资产的运营成本逐年增长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有大量资源可以投入和分配,但如果缺少效益,那么资源的投入是没有意义的,所以需要树立投入产出的效益的意识,推广投资效益分析模型,强化全员的效益意识和责任,掌握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对于重资产的企业,做好前期的资源规划、投入产出分析是,降低风险。首先,对于业务较为分散或较多的企业,聚焦与战略相关的重点业务,实现精准资源投入。其次,资产投资必须做好前期的可行性研究,结合当地的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不要盲目地跟风投资,制度与企业财务战略不相符的投资支出。以组织、制度、流程、系统四个保障推动资产投资管理,构建差异化竞争能力。最后,建立资产投资的规范性制度和体系,从制度流程上保证资产投资的合规性,强化投资的闭环分析,投资效益分析不仅是前端可行性研究分析、建设把控过程、转资决算过程以及后评价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而是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角度做好精细化的管理。

(二)精细化资产投资管理过程

从宏观层面来说,企业集团聚焦战略方向和可持续发展,加强投资配置规划,准确把握资产投资的方向,做好相应的支撑,在技术方面逐步升级,确保前瞻布局。在微观设计方面设计要精准,做到成本最优,避免建设与需求不一致,优先保障利润点较高的业务,对低利润、贡献低的业务予以关注。比如,在发展潜力较低,无业务诉求的地方可以暂缓投资建设计划。同时,设计要有前瞻性,避免在后续不断地低效支出,持续地拆改。比如,在新建内容要兼顾周边情况,如果考虑不周会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情况。投资管理要形成定期的投资报告,对投资的进度、效益与预期的目标对比分析,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并及时地采取弥补措施来达到预定的投资目标。比如,是否要延长投资期限,是否要加快资源投放力度,是否修改预期经济效益等等。在专业人士胜任能力方面,要选取对资产较为熟悉的人员去管理、建设以及维护,不能单凭会计人员的一己之力,丰富投资和资产两类联合在一起的复合型知识结构,降低因投资不专业造成的失败风险。

(三)重视资产投资效益管理及后评价

资产投资管理应形成一个闭环,不仅需要从实施角度出发,更需要从企业的制度、治理结构等高度建立符合企业战略、文化的投资全流程管理体系。首先,投资效益分析不仅是在事后进行评价,在事前进行评估,事中进行监督,事后评价的闭环管理,需要从源头上评估现有投入是对未来形成能力还是负担,从源头上提高效率,周期性地做目标规划,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地对比,对于与目标有差异的地方进行改进。其次,投资效益不仅关注投产后的效益,要从整个资产的生命周期进行成本管理。评价体系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出发。比如,投资的效果、投资产生的效益和投资管理的过程。投资效益对企业未来向哪个业务模块增加收入或把控成本等经济方面总结经验,投资效果是对资产建成后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和改观做评估,投资管理过程是对闭环管理,过程的合规性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投资的后评价不是一项形式性工作,而是要建立长效的问责机制,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有企业投资责任追究制度中,要求对资产投资的可行性分析、项目概算、项目招标、投资及建设内容调整、项目管理过程等都需要建立责任人和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建立数据库,收集各投资项目中的数据和分析备案,为同类项目经验做好铺垫,降低预期的风险。资产投资后评价不仅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更加是国家层面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举措。

(四)优化人才结构,建设专业投资管理团队

资产投资涉及知识面广,专业错综复杂,需要搭建合理的人才结构才能胜任资产投资管理这一重任。从项目的投融资方案、经济效益测算、资金投放进度、投资效益分析方面需要金融财务相关的人士;资产投资建设质量把控、项目选址、技术应用、安全文明施工、资产投入验收需要工程建设相关人士;外部环境分析、法律法规政策解读、行业背景分析等需要法律和战略人士,这些都要求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团队需要吸纳不同专业和知识背景的人员来共同运作项目,如果仅靠第三方咨询公司而缺乏内部团队,那么很可能被第三方公司的咨询意见所左右,做出的方案不符合实际情况或泛泛而谈,团队的技能和知识也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所以国企在组建专业团队起码要容纳工程、财务、法律等方面的人员,清晰明确地对其进行分工和任务分配,在锻造团队协调能力的同时,提升团队凝聚力、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并配以相应的奖励机制,让团队保持积极性和竞争力,形成良性循环。

四、结语

国有企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发展产生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而其中资产的投资管理在增强国企核心竞争力中发挥重要作用,让国企的经济和管理得到双重提升与质的飞越。以往国有企业在进行资产投资时,常常为了满足经营需要而忽视资产是否投资的必要性,没有深入思考寻找最适应的解决方案,选择投入更小收益更大的项目。在资产投资时需要重视起投资的风险,在项目进展中持续发现持续解决,让国有资产投资更加科学规范、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风险,创造价值优势。目前国企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发展的黄金时期更应对资产的建设和投资作为重点的关注对象,在确保投资的收益和效率同时,也要平衡投资风险与项目收益之间的关系,积极地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猜你喜欢
效益资产管理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