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春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
从一般意义上看,工会的法律性质是社团法人。其产生与发展可以追溯到西方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的圈地运动让大批的农民流向城市成为被资本压榨的工人,而工会则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所产生的工人组织。工会成立的主要意图,即能够代表工人群体的利益与雇主进行谈判,以获取到在工资薪酬、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等方面的更为优待的条件。工会的这种职责,一直延续到现在,一直到近几年,在欧洲还会出现工会所领导的罢工等活动。但是在我国,工会的地位有所变化,因为我国的国体为人民民主专政,而工人作为人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站在国家主人的位置之上。加之工会一直都代表工人群体去与资本方进行协谈,但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与工人群体所对立的一方并不存在,这就决定了工会的地位和工作特征,必然会因此发生变化。
1992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于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1年10月27日,又于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而当前我国沿用的工会法,则是2009年8月27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通过的《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其中对既有的《工会法》实现了第二次修订。
《工会法》存在的意义,在于保障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确定工会的权利与义务,发挥工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在如此强大的保证之下,我国工会的职能落实情况却并不乐观。整体而言,因为我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劳资之间的本质矛盾并不存在,用人单位和职工群体之间虽然也会有纠纷,但是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并且因为我国有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政策的落实,因此,用人单位和工作人员群体之间的纠纷相对而言比较少。这种整体情况,让工会多少有点无用武之地,也进一步造成了工会在职能方面的退化。
想要明确工会对于企业在经济层面发展的积极价值,首先需要从工会的职能角度出发进行考察。仍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第二次修正作为核心参考,其中对于工会的各方面具体职能都有明确界定。限于篇幅在本文中不再一一阐述,只做出对应的总结帮助加强认知。整体而言,对于工会职能的描述,集中体现在第三章,即工会的权利和义务之中,但是在其他章节中也会有所涉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工会的职能大体分为两个部分,其一即围绕职工具体工作而展开的诸多周边问题,其中包括多个方面,诸如第二十三条中关于劳动条件和安全问题,以及第二十五条中比较泛化描述的对于职工各方面合法权益的保证等;其二则是脱离了工作环境,转而围绕职工群体展开服务,具体来说,诸如第三十一条中,“工会会同企业、事业单位教育职工以国家主人翁态度对待劳动……”,以及组织职工“进行业余文化技术学习和职工培训……开展文娱、体育活动”。除此以外,在第一章第七条中同样明确指出,工会需要“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工会的职能在我国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体现出两个层面的核心要义。即首先围绕工作环境而展开协调工作,这其中既包括对于职工群体利益的维护,也包括对于工作秩序的稳定和巩固,诸如爱岗敬业相关文化和氛围的营造等,同样也归于工会职能。其次则是加强对于职工群体的全面建设,这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同时也是坚持面向职工群体进行服务的重要体现。从职能内涵的角度可以发现,虽然工会从产生一直到发展至今,都是以职工群体的立场作为基本出发点,但是其职能的落实指向,却和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我国经济社会之中,企业的发展以及盈利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必然不是对职工群体的剥削,而是呈现出与职工共同进步的发展战略。并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进步,曾经在低人力资源成本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经济增长,在今天已经开始朝向科技密集和资本密集的新态势演变。因此,对应的,企业的经济发展,在未来必然会越来越多地依赖人的发展,这与工会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殊途同归。
从企业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工会进行时审查,可以发现现阶段二者的目标都是要推进职工群体的发展。对于工会组织而言,服务职工群体是其本质价值所在,而对于企业而言,只要依靠职工群体的发展,才能形成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虽然二者方向相同,工会完全可以作为推进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来对待,但是落实到当前工会工作和相关职能的落实情况看,仍然存在诸多的不适应。总之,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关注:
静态,可以说是当前工会工作的一个常态特征。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的主要部分在上文中已经有所提及,也就是在我国社会环境中,并不存在尖锐的劳资矛盾和纠纷。因此,工会在传统意义上的价值有所下降,这就直接导致了工会无论是在发展方向的确定还是现实工作的落实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行动能力不足的特征。进一步落实到企业经济发展推动领域,就是源于旧有环境的工会工作模式,并无法满足新时代中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微观的角度看,劳资双方本身在我国社会中的和谐共生,决定了工会在工作过程中并没有亟待着手的刚性任务。因此,工会工作就会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建立起一种常态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经常会表现为对既有工作状态的单纯保持,而非突破。也就是说,维持稳定是之前工会工作的重点,但是却会带来职工群体创造力方面的不足,从而无法形成对于企业经济发展的推进。从根本上看,工会职能在当前推进企业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应当从原有的协调劳资双方之间矛盾,朝向推动职工群体实现综合发展的角度进行转移。之前因为劳动法等多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劳资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现在随着多方面法律法规的健全,很多纠纷都开始变得有法可依。这个时候的工会角色,就从原来的作为中间调解和协调,转变成为现在为职工群体提供支持,并且其作用范围也会有所缩小。除此以外,工会组织更多的作用,开始体现在围绕职工群体的长远发展层面,即支持职工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对于企业经济层面发展的支持。而从更深层次来进行审视,职工本身也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职工的发展,组织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人的发展这个层面上的。
前一部分已经说过,之前的工会主要负责实现劳资双方矛盾的协调,虽然我国劳资双方的矛盾同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是仍然会在短时期之内占据一个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法律法规不断成熟,对应的这种矛盾协调的需求也会有所下降。在这样的整体背景之下,工会应当将更多的关注度放在职工自身的成长方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具体条款中也可以看到,工会的职责,也包括为职工群体提供对应的培训和学习,其中包括思想政治、专业技能文化娱乐等多个方面。
从这些发展支持的结果角度看,与企业的发展保持了同样的方向。作为工会来说,首先是保证职工群体利益的,是通过推进职工群体综合素质的发展,来实现对于其自身价值的提升的,是服务于职工长期发展的。而企业方面,追求的则首先是经济效益,即便职工群体从本质上看是企业的主人,作为企业而言,也必须首先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才能实现对于其中职工的服务。因此,工会必须要明确自身和企业在职工群体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的这种在立场方面的微妙差别,才能打好配合,成为支持职工成长的两个重要合作力量。
由于传统意义上工会组织的职能相对简单且直观,职工群体的需求也比较明晰,因此,对工会工作质量与效果的衡量,也就一直围绕着职工群体需求和要求的满足来进行。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职工群体的需求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隐性特征,并且需求本身的多样化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也就决定了工会工作质量和水平的考察也需要积极展开调整,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对于此种情况而言,应当尤其注意工会工作效果的反馈实现。从本质上看,反馈与信息环路的形成,是一个核心的不同表达方式,而这个核心,对于工会的发展以及工会工作水平的提升,则发挥着重要的衡量与推进作用。
尤其是在面对企业的经济增长这一宏观目标的时候,反馈就尤其应当加强细节的把握。因为具体的工作将会朝向对职工群体综合素质的提升方面转移,因此,在对结果的衡量方面,能否实现有效考核,就成为关键环节。合理地对职工群体需求以及个体需求进行考察,并且合理地对工会工作效果,也就是对于服务职工的具体效果进行考察,是工会需要加强的工作。与企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方向相同,并不代表工会可以用企业经济层面的指标来对自身的工作状况进行衡量。
上文中已经对工会工作的职能内容,以及其在当前阶段所呈现出来的几个主要方面不足,结合企业具体的经济发展背景给出了深入的分析。想要切实推动工会组织实现发展,有效有序地提升其工作质量,落实工会对于职工群体的存在价值,提升其在整个企业环境中,和企业发展的背景之下的价值,还必须深入到微观层面,从具体的情况出发,才能确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具体而言,想要实现工会工作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升,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具体来说,就是首先要加强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其次则是要加强面向职工群体的思想政治建设。对于前者而言,就是要落实工会以职工为本,以职工作为核心服务对象,将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服务职工作为主要核心内容。必须摆正工会组织的服务态度和地位,任何将自身的干部身份加以强调,并且凌驾于职工群体之上的态度和行为都必须否定。而后一个方面,则是需要通过加强职工群体的思想政治建设,来落实其主人翁的意识,是推动职工将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合和统一起来的重要途径。只有落实了这一点,企业的经济发展才能和职工的个人发展实现统一,才能有效并行展开。
本质上的信息渠道,是反馈环路形成的根基所在,只有顺畅渠道,反馈才有可能形成。在推进企业经济建设的整体方向之下,必须注重对于经济效益的推进作用,但是同时又不能完全依靠经济层面的要素进行考察。对于这两个方面的同时建设,是保证工会工作不断加强,并且与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实现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对于反馈信息渠道的建设,一并要在尊重当前职工群体信息获取和发送习惯的基础上展开,在必要的情况下对职工群体的信息获取行为进行细分,展开多信息通路建设,保证工会与职工群体的沟通顺畅有序进行。而对于反馈,则需要在加强信息获取的基础之上展开合理评估,合适反馈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所在。反馈应当重视经济效果与效益的实现,但是不应当将此作为唯一目标和依据。必须认识到,工会服务的是职工群体,职工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企业的成长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层面进行反映,但是这并不是唯一衡量职工成长的依据。
绩效考核模式会直接影响到工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要想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改善当前工作中存在的懒惰风气,必须要展开深入的改革。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可以作为薪酬体系优化的着手点。首先,对工会干部薪酬制度展开调整。工会工作相关事务多繁杂,很多事务都属于个例,缺乏宏观和普遍性的价值意义,这是导致工会绩效考核难以确定出统一标准的重要原因。然而这些琐碎的事件,却对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有着不容忽视作用力,甚至会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展开干部薪酬考评的时候,即便是小事,也不应当被忽视,只要是能够切实为职工排除生活于工作困难的工会工作,都应当被肯定。其次,完善工会干部的晋升途径。工会干部普遍晋升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对晋升途径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满足工会干部在发展过程中的内心需求,让工会干部可以拥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保持工会干部的薪酬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公开透明。一方面接受来自于工会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另一方面,也要接受来自于更为广泛的职工群体的评价。工会工作的价值在于服务职工群体,因此,只有职工群体的评价,才最应当成为衡量工会工作质量的准绳。
将全体职工列为工会组织的服务目标和唯一对象,才是保证工会职能能够落实到位的重要依据。其中“服务”两个字必须放在重要的位置之上。“服务”意味着要求工会组织将自己的位置放置于更低的层面之上,意味着他们需要深入、主动地去发现职工群体的实际需求,并且予以满足,意味着工会工作人员虽然是干部,但更应当着眼于基层,切实树立起“群众事、无小事”的基本观念。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工会职能的落实,才能切实推进工会实现进步。从经济层面看,职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保持了高度一致性,因此,为职工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是最直观的服务方案。但是除此以外,也要认识到,爱岗敬业的精神要从思想政治建设中来,团结协作的品质要从均衡的文娱环境中来,这些都是工会应当能够提供给职工群体的。这些工作,都不能单纯用经济效益来衡量,而应当从日常的工作态度进行考察,从日常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等细节之处来考察。
经济时代背景下,对工会的职能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工会工作干部必须重新对工会职能进行定义,结合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要求,来确定出工会服务的新指向,将职工素质以及技能与思想政治多方面水平的提升,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融合在一起,才能将工会打造成为职工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