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策性银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22-11-13 15:43秦丽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财会学习 2022年13期
关键词:分摊政策性成本

秦丽丽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省分行

引言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市场的利率化也在不断提升,带来的是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利息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利润率的增加,加大了信贷等风险,所以要求政策性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要快速增强。而在内外局势不断变化的条件下,银行机构如果一味扩大规模,追求效率,便会影响银行的高质量发展,所以应当逐渐向着管理会计模式过渡,实现评价、控制、规划以及决策的综合性提升,强化银行核心竞争力,完善会计体系建设,才能在当前市场中谋求不竭的动力。

一、政策性银行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当前阶段,信息化时代逐渐来临,信息变成了人们生活、社会生产、企业运营,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针对这种问题,管理会计作为最重要的形式,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改善当前存在的情况,为管理者提供最佳决策方案,所以管理会计的应用程度,对于银行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一)提升管理者决策的准确性

政策性银行会计核算的方式取决于当前经营的状况和对经营成果的评估。使用管理会计核算,具有科学定量分析与统计学原理,可以在符合银行业务状况的基础上实现业务的整合。通过这种方式,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多样的审查方案,极大地方便了管理人员对客户资料数据的掌控与管理,为资源结构的优化提供了丰富条件,从而达到科学配置的目标。

(二)增强管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对于政策性银行而言,净利润计划属于一项核心指标。通过借助资本成本、成本资金,以及信贷资金等进行合理核算,再结合EVA、税金与收入计划,进行综合计算来得到最终的净利润数值。在计算净利润中的过程,还要明确不同部门的职业、结构,从而实现科学的资源配置,确保责任的落实,在过程中进行资金成本的配置优化,从而推动经营效率的持续提升。

二、政策性银行管理会计的现状分析

(一)成本分摊原则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开展成本分摊需要符合以下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分摊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产生成本的过程。所以,在进行成本分摊设计方案环节中,需要采取符合需求的方法,为分摊所带来的效益保障奠定基础。

2.受益性原则

成本分摊的最终目标在于效益,所以应当符合受益性原则,真实地反映出成本消耗的责任主体,并根据受益部门受益模式的独特性来把握分摊的比例,合理明确其责任成本。

3.管理性原则

所谓的管理会计,要与成本分摊有相符的基础需求,也就是管理性原则,从管理的需求点出发,多层次的设计并展示分摊的成果,从而为成本管理、效绩考核等活动内容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

4.完整性原则

完整性原则主要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以全部活动产生的成本资金为基础费用,确定分摊的内容,选择符合需求的分摊方案,从而对营业收入进行匹配。

5.多元性原则

想要全面应用成本分摊,就要明确多元性的原则,因为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方法,所以在制定方案期间,要全面的考量部门实际需求,确保分摊的标准,充分应用分摊方案的灵活性,真实地反映出成本费用的内容与原因等。

6.重要性原则

在进行成本分摊时,需要优先明确占据资源最多、资金占额最大,业务关联最广的成本支配方案,减少在无用的方案中耗费较多的数据收集与计算精力,抓住中心工作,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二)FTP成本分摊法

当前许多FTP资金定价系统都可以实现对每笔资金的定价,并囊括包含了负债、权益,以及资产的所有内容。在定价这个过程内,还会考虑资金的提前支出,以及流动性储备调整等多种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有效降低了融资出资的错配风险,以及利率风险等,为成本核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具体来讲,使用FTP模式的整体思路可分为如下几点:

1.成本归集

FTP资金定价目前针对负债端与权益端的每笔资金来源,以及资金使用的需求来制定价格。侧面来讲,FTP系统内的各项负债、资产与权益的资金成本资产端、负债端,以及权益端内的资金成本。针对管理会计系统而言,资金成本在分摊期间需要依据FTP系统内的不同资金定价,来了解并掌握资产、权益与负债相关的账户内容。

2.差异分析

在完成各项资金的成本归集后,就要及时开展资产端负债端、权益端FTP的总额,并对比利息支出的金额数据,从而明确其中差异,然后针对差异进行分析。总体来讲,其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期限的错配、会计差错等多种因素。

3.差异分摊

通过以上分析大致明确了差异分摊的内容,为了有效地将资产端、负债端、权益端的逐笔资金成本反映出来,并开展合理的资产匹配,在分配期间要符合如下几点原则:①有效匹配原则,只有实现了负债端、权益端资金成本以及资产端资金收入的有效匹配,才能开展盈利分析。②配比性原则。在进行差异分摊期间,需要按照成本和收入的比例进行分配,在符合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分摊期间的效益内容,科学设计,客观反映,提升管理效果。

三、政策性银行管理会计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方法相对落后

结合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现状来看,除了进出口银行外,其余两家银行还在以财务会计模式为主,主要作用体现在了业务的开展以及财务的分析监督、核算等方面。客观来讲,可以理解为尚未全面融合管理会计理念,也未建立相关的财务管理体系,这就导致政策性银行不能及时全面的通过会计手段对未来的业务开展、经营管理和计划评估等活动科学实现。并且面对现代化的政策性业务,传统会计制度在此显现出了明显的局限,不能及时满足工作的需求,还出现降低效率与质量等多种问题。政策性银行目前的财务管理系统大部分情况下依靠前台核算系统,而这种系统的弊端在于统计数据过于分散,且缺乏综合性的有效评价体系,不能及时为经营行为进行数据整合,并提供依据。

(二)风险管理能力尚显不足

结合实际问题来看,因为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时间较短,所面对的业务处理工作具有较大的特殊性,相较于商业银行而言,在面对风险这一方面,政策性银行稍显弱势,并未构建属于自己的风险控制模式,且在业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流程性与规范性也相对较弱。针对贷款来讲,在贷款的整体环节中都显现出内控系统的不完善,导致岗位人员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直接影响了管理工作的质量,风险处置的机制也未达到健全,甚至健全意识较为薄弱。

(三)政策性业务与自营性业务管理评价仍不合理

政策性银行相较于商业银行来讲,具有较强的政治背景,在开展业务上也有很大的特色,主要的业务兼具了政策性与自营性两种,业务开展中应当具备科学完善的经营管理与核算机制。但是结合当前情况来看,无论是经营管理机制,还是核算机制,都未达到相关标准。这不仅影响了银行的运行,而且还导致绩效的评价与考核的失真性与混乱性,没有科学合理的公平机制,造成评价结果没有说服力,无法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直接影响了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间接导致了银行经营效果的降低。

四、政策性银行管理会计体系建立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对管理会计积极效果的认识

我国当前经济市场的形态正处在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政策性银行迎来的是内外的双重挑战,对外面对经济体制环境的不断转变与冲击,对内面对经营管理的需求与革新,需要及时转变管理会计模式,才能在过程中创新与优化。而想要加速推动优化目标实现,就要求政策性银行能够科学、合理的开展内部管理,结合有利条件实现政策性与自营性业务效率的提升。政策性银行必须提升意识,只有建立全面的管理会计系统,才能实现业财的融合,彻底落实成本分摊与收入分成等多种内容,并且为银行的未来发展与目标制定,提供合理的资源配置与有效的评价机制,从而将国家赋予的职能发挥到最大。

(二)结合实践经验建立管理会计体系

当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管理会计体系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而相较国内外发展状态来看,国外许多国家的商业银行都已具备成熟的管理会计体系。政策性银行要想加速实现管理会计发展,就要充分吸取同行经验,借鉴国外发展成功案例,总结经验,创造属于自己的理论,实现系统化的管理会计建设。在建设中,应当具有系统化、阶段性,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实现建设。

在第一阶段中,要制定短期目标,以搭建自身框架为主,将成本分摊、收入分成,以及多维盈利进行分析,并了解具体的分摊内容,构建成本分摊体系的整体规划,构建账户级别的方案,方案中要包含分摊分成的因素与路径,构建多维盈利指标体系,掌握明确的系统业务需求。针对全面的预算管理,要在管理会计体系建立效果的基础上不断分析管理要求。针对产品以及客户定价来看,要在建设效果的基础上不断掌握客户以及产品的定价框架。针对数据管理来讲,要全面掌握管理会计的有关数据,并明确真实需求。

在第二阶段中,要将深化应用作为主要目标,无论在成本分摊,还是收入分成、多为盈利分析等方面,都要进行全面的系统建设,把规则与模板内容融入系统中,初步完成自动化。针对费用报销系统来看,实现优化要从部门、项目等源头上准确的进行成本的归集。针对全面预算管理来讲,要搭建全面的管理体系,构建标准的规章准则,让各部门明确自身肩负职责。在建立模型与指标的体系时,要科学开展管理会计的数据对接,以及客户评估预测。针对产品与客户定价,要及时建设模型并完成数据对接。在数据管理工作中,进行全面的数据管理。

在第三阶段中,要结合银行自身情况制定长远的目标,积极实现集中建设,快速应用,一次性搭建管理会计体系的多个模块,并在建成的次年在管理中进行应用。采用这种建设模式的主要为近期建设的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此时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已经在国内相对成熟,中小型银行的规模不大,业务复杂性较低,管理统一度高,所以具有较强的可控性。

(三)依据管理会计提升价值与战略

经过业界领先的管理会计系统设计,构成全程一体式闭环模式,落实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财务价值管理以及战略作用的提升。在管理会计设计要求中,需要整体由上向下开展设计,持续优化业务需求。站在宏观的角度,实现数据的共享,推动整体化与集中化的应用与管理。经济构建管理会计与系统会计的整体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要以自动化、精细化与标准化、集约化等为重点思路,掌握思路的具体实践内容,从而将分摊、分析等内容规则纳入系统设计内。在业务开展中将业财、风险、信息与管理等内容融为一体,充分衔接会计、业务、核心等内容,构建系统整体的运转模式。

(四)以数据为支撑实现管理决策优化

无论是数据流,还是工作流,都属于一种向上支持的战略决策过程,在应用中也可以理解为向下规范的管理要求。业务的系统是数据流的根源所在,内容主要包含了内评、资金、估值等多个系统,通过多个系统来获取数据,并作出真实、标准的记录,将记录传输进财务系统中经过整合加工,再由核算会计对数据进行账簿的记录,这一过程是管理会计中的数据二次加工,最后的结果是传输到数据的平台中,经过处理后为业财经营活动提供依据。从工作流的角度上来看,在数据经过审核后,就可以为工作计划提供依据了。站在信息流的角度上来看,通过数据和报表等内容,可以掌握管理会计的诉求,并且管理会计的系统数据平台可以充分满足监管部门对于数据的需求,提升信息流的流畅性与传递性。

结语

在经济市场逐渐全球化的条件下,政策性银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同样迎来了前所未见的优化途径。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模式与经营理念相对来说是较为特殊的,所以在发展中采用管理会计模式,是实现经营模式优化的最佳策略。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管理会计在政策性银行中的应用还处在初期阶段,还需不断的实践并总结经验,才能彻底实现经营优化,为银行的成本、资金、管理等多种行为提供必备条件,为银行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与动力。

猜你喜欢
分摊政策性成本
山西首个政策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入保险落地
政策性担保助力普惠金融发展的策略分析
政策性小微担保业务创新案例分析
房产测量地下室分摊问题研究
A商业银行成本分摊方案设计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政策性银行合规管理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哲理漫画
日媒称联合国维和出钱 中国超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