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

2022-11-13 12:02刘鹏
建材发展导向 2022年7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过程

刘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水文水资源管理中心,新疆 图木舒克 843900)

现今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行业的市场竞争也在进一步加剧,不仅要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符合寿命需求,还需要施工企业不断提升在建设过程当中的安全管理有效性,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加强对每个工程环节的把控,有效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和操作不断等问题带来多安全事故,更好的保障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安全管理是一个较为综合化的过程,需要从设计、施工等多个环节着手,对管理人员的制度建立和意识发展也是一种考验。

1 落实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要求与意义

安全发展是整个建工行业的重要趋势,国家也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法规要求来强化施工企业的安全责任意识,充分保证了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一线职工的生命安全。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将生产建设过程当中的潜在风险及时发现并予以预防,完全符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要求,是所有施工企业都必须遵守且重视的工作重点。在激烈的建工行业竞争过程中,充分保障现场建设的安全性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施工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和专业水准,对于提升企业的行业知名度、竞争力等都具有积极意义,也是实现工程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底层支撑,能够更好地规避由于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形象,有效提升了在建工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带来做社会效益与价值。

2 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

2.1 缺乏安全制度

在建筑工程当中,不同的项目在技术、建材和管理等方面的重点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安全制度的建立必须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才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明晰工作重点。部分施工单位缺乏对应的安全制度建立,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条款的要求予以执行,管理制度的细则内容和项目的工序流程等存在一定的分离性,这些问题都是造成工程现场安全隐患和风险事故的重要原因,也反映出了施工单位和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必须要予以有效改善,并建立起安全可行的管理制度,及时消除工程现场潜在的各类风险性。安全制度是针对自一线职工、到监理岗位等每个环节、每个人员的具体责任和相关要求,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做好细化,明确重点,保证可行。

2.2 管理意识不足

安全意识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仅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安全培训学习,更需要根据一个个真实的施工风险案例中有效联系到自身操作的过程,真正在施工单位内部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安全防护认知。一些一线的操作人员由于过分依赖个人工作经验等,在工作过程当中往往会存在不遵守安全制度要求的问题,一些有效的劳保防护产品佩戴不到位,管理人员等也没有肩负责任通过现场巡查的方式及时发现,很容易在突发事故发生时失去有效的抢救时间,造成不必要的事故扩大或次生事故的发生。管理人员的工作不仅仅是促进施工建设的有序开展,更需要针对每一个建设环节当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提前做好预防,使建筑项目能够更加安全有序地推进。

2.3 缺少专项经费

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当中需要有专项的资金用于采购劳保产品和进行职工培训,这也是保证每个项目建设开展过程当中更具安全性的重要前提,但由于造价管理较为紧张、企业资金流转不顺畅等客观问题的影响,一些施工单位会克扣这部分的专项经费,现场的劳保物品配备数量、产品更换周期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仅给一线职工的工作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风险性,也是违反《安全生产法》相关细则要求的行为,必须要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并做好现场整治工作。在突发情况下,这类劳保用品能够更好地维护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如安全帽、保护绳索等都能够有效降低事故的危害水平,必须要保证所有的工程人员在进入现场时按规佩戴并定期更换,确保所有产品都在使用有效期限内。

2.4 人员专业性差

建筑工程建设是一项具有较高专业性要求的工作,特别是在实际施工操作过程当中对于建材加工、设备应用等方面必须严格遵从设计方案和操作要点执行,否则很容易留存安全隐患或引发建设不足,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会产生负面影响。但在许多工程开展的过程当中,由于人工成本的支出占比较多,为达到缩减支出、提升进度的目的,部分施工单位会聘请没有操作资质的员工参与到建设环节当中,且部分一线农民工没有提前进行岗位培训,在安全方面的认知水平和技术操作的专业性上有明显的欠缺,容易产生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问题,不利于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实现应急避险,也给现场安全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性,是造成建筑工程现场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效用的策略

针对当下的施工安全管理来说,为了有效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就应当从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入手,同时提升人员的安全意识,保障专项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配合现场监管力度的强化,针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进行定期抽检,保证施工质量。同时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不断提高人员的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以此来促使施工管理安全性的有效提升。以下就将针对这些措施展开详细的分析。

3.1 完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在具体的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核心的。制度本身虽然在内容上具有固定性的特征,但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建设环节和具体内容制定出的管理制度必然能够具备一定的约束和控制作用。具体工作的落实也可基于制度找到参照的标准和参照的方法。对于管理工作的落实来说,制度是一种具有严谨性、规范性的科学依据,结合实际做好管理制度的完善,并提高管理制度应用的灵活性是现代建筑工程项目背景下充分发挥出管理制度积极作用的科学路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更好地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协调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过程当中也能够更具章法和规则。一方面,管理制度的内容必须要适配与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不仅要包含有一些普适性的制度条款,如进出现场佩戴防护工具等,还要有一些和本项目进度、技术和用具等相关的内容,避免在管理制度套用过程当中由于差异和遗漏而留存的安全隐患。要求管理人员要提前对施工方案进行理顺和分析,严格把握不同在手环节的管理要点,确保明晰工作重点和安全隐患点,推进现场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在管理制度体系当中应该体现出一定的考核标准和追责制度,特别是对于分工种、分小组进行建设项目施工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明确的安全负责人员做好对应的管理工作,提前强调不同工种在施工操作过程当中的要点内容,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更好地建立安全意识和责任认知,不断提升工程现场的安全水平和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

3.2 提升安全意识

思想意识的状态会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落实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从具体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提升和优化入手做好相关的工作。安全意识的建立不仅需要有管理人员,每一个参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人员都必须要有一定的安全认知好掌握对应的处理方法,才能够切实保证在较长的工作周期过程当中能够维护项目的安全水平。管理人员在进行现场实操建设之前需要组织所有参与建设的人员参与到安全条例、安全技术的学习培训当中,也可通过定期抽查的方式不断强调安全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当中的重要地位,帮助实操人员更好的建立安全意识。当管理人员发现工程现场存在有违规操作的情况时要及时制止并形成典型的案例学习,使更多的施工人员能够通过真实的案例了解到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隐患,不断地提升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有效性。

3.3 保证专项经费

针对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所需要到的各种安全器材的配备、安全演练与培训等的经费支出必须要予以保障,提前从企业的施工造价成本当中划拨出专项资金供管理人员调度使用,同时也要在具体的支出环节做好细则记录,避免专项经费的随意使用。针对不同工种施工建设过程当中所使用到的劳保产品在购买的规格型号和数量等方面应当形成一定的差异性,确保设备配备的有效性。如对于一些焊接操作、零件切割的加工过程当中很容易产生气体和粉尘的污染,除手套和护目镜等常见的劳保用品之外,还需要配备专业的防护口罩并定期进行更新,更好的保证不同的建筑工程施工环节都能够具有高度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更好地体现出了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专业水平和对职工的有效保护,严格遵守国家对于建工项目安全开展的相关法规要求。

3.4 加强现场监管

在工程现场建设过程当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明显更高,特别的是对于一些在实操建设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到大型设备或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的环节,更需要监理人员充分发挥职责意识,通过现场监督和风险排查等不同的方式来提升施工建设的安全性。在管理人员的工作体系当中,需要对工程现场的安全制度形成专项工作以确保现场监督落实的有效性,特别是在一线安全计划和管理方针的开展过程当中,必须要通过现场考察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和实际操作之间的适配度,便于对管理方法等及时进行调整优化。管理人员可根据施工建设的进度选择一些关键的节点环节进行现场考察,更有利于发现一些设备操作不当、人员管理松散等方面的问题,并在后续的安全教育当中与着重关注。通过监管工作能够使日常施工当中使用不当的施工技术和操作等及时的被发现并进行完善。

3.5 抽检建材设备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当中,由于建材、设备的质量隐患等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较多,提醒了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当中必须要定期开展抽检和调试工作,有效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不同品类建筑材料在抽检过程当中所使用到的方法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应用对口的方式形成更为精确有效的查验,并在进行抽检过程当中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随机性。如对于一些钢制材料要着重关注是否存在生锈、开裂的问题,而对于混凝土材料,则需要关注是否存在变质问题。建筑设备的调试能够更好地确保设备和当前施工应用之间的适配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吊装工具,需要提前根据其调材料的重心位置和尺寸特征等进行校准,一旦绑扎位置出现偏差很容易在吊装过程当中出现掉落问题,留存较大的现场隐患。此外,在针对相关设备的抽检和管理当中,还应当要求人员持证上岗,全面了解设备的使用方式和基础的维修,做好定期检查,以保证设备能够更好的为施工工作服务。

3.6 完善应急预案

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之前都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以保证在建设过程当中,一旦发生有突发情况能够更好地实现抢险救助,同时避免因处理不到位而带来的安全事故和其他损失。工程现场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严格参照施工方案的细则进行梳理和制定,确保在不同的工序环节下应急管理的工作重点能够形成更好地适配。如在一些岩溶地区和软弱地质条件下进行地基、桩基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对应的沉降监测和沉降应急方案,一旦出现塌陷事故要及时通过有效的支护处理来提升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所有应急方案制定完成后都必须要对其可行性予以论证,并通过演练和培训的方式使所有参与施工建设的人员熟悉应急方案的要求,在方案当中要细化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要求和操作办法,更好的提升应急方案在落实过程当中的有效性。

3.7 提升技术管理

由于人为操作失误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可以通过提前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予以有效规避,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安全意识体系的建立和提升工程现场操作管理的有效性。在技术培训方面,需要根据不同工种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可由专项负责的技术人员根据实操要点着重对一些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强调,确保实操人员在工作面对这部分问题时,能够更好地对提升关注度并加强个人专业技术水平。在人员的技术培训过程当中,还可以针对其培训成果进行检验,全面观察员工的学习情况,必要时进行相关考核工作,以保证施工技术能够更好的落实到位。另外,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开展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设计变更等问题,需要经过技术分析和探究后确定具体的落实方案,选择更合适的建材和设备来完成变更的相关内容,并关注在变更操作过程当中所产生的技术难点,提前做好潜在的实操风险规避,更好地维护工程现场建设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此外,为了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还应当积极的结合国外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则其长处应用于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当中,促使技术管理能力获得稳定提升。

3.8 倡导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是目前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能够通过绿色选材、工艺优化等方式达到更好的节能减耗目的,同时对于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性与安全性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在传统建筑施工当中采用的现场加工方式很容易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粉尘污染,对于操作人员呼吸系统产生的危害和影响最大,同时,这种生产加工方式的效率更低,不利于提升建筑施工的效益性。在绿色施工的技术应用过程当中,通过技术前置的方式将一些复杂的加工环节通过精细化的设置交付给了工厂进行预制性生产,在施工过程当中只需要由施工人员进行拼装安置即可,极大地减少了在工程现场产生安全隐患的风险性,也使得建设的效率有效提升、建设成本更为可控,促进了科学管理对于建筑施工带来的积极作用。同时在绿色施工的过程当中,还应当注重对于材料的选用以及材料用量的规范化管理,具体应用当中要求选择绿色环保的施工材料,避免由于材料不健康而对后期使用者身心造成伤害。还应当规范材料的领用,申请避免产生材料浪费,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现象发生。

4 结语

完善管理制度能够更好地促使施工、监理等不同的岗位各司其职,保证对施工计划的安全性和现场管理的安全性。对于工程现场需要配备的安全防护用具、演练培训等专项经费等必须要予以有效保障,使相关的制度要求能够更好地落实到位。技术人员要加强对工程现场所用建材设备的抽检调试,避免由于设备隐患而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并加强对所有实操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着重突出设备操作要点和安全意识,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严格按照应急预案执行。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过程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