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北京日报社
在我国,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并不算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但是其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确实还有很多需要完善之处。实施全面税收筹划,意味着企业不再是单方面地考虑如何节税,而是要从有助于企业整体运营的视角来规划相应的经济活动,同时有力的规避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隐患。而从企业发展建设的实际需要来看,只有实施全面税收筹划,才能实现安全和成本控制、经济效益之间的多方平衡。
就概念而言,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完全遵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税务筹划办法,将纳税人的税收利益得以最大化实现。
税收筹划一经实施就会有成功与不成功之分,不成功的税收筹划不仅是一次失败的体验,更是会触发企业风险、带来损失的导火索。因此,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恪守这样几项原则:
1.财务利益最大化
税收筹划的初始目的就是要让纳税人的财务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说企业不能盲目地缴税纳税,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行业政策、税务红利,制定相应的节税方案。
2.合法性
遵纪守法是税收筹划所要坚守的第一原则,任何违背税法所进行的筹划等同于逃税漏税,企业想要对内部的税负成本进行控制,必须建立在恪守所有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基础上。
3.节约性
税务筹划具体可以通过延迟纳税时间、抵扣税款等方式达到节约税负的目的,但是在思考方案、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其是否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节约综合成本,还有待商榷。
4.平衡性和稳健性
任何税收筹划工作都是在确保严格恪守法律法规、维护企业安全的情况下,使企业获取最大的收益,因此实际负责税收筹划的工作人员必须慎重考虑节税风险以及企业收益之间的关联性。很多时候节税所带来的诱惑越大、其所蕴含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也就越高,比如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政策风险以及债务风险等,只有平衡好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税收筹划。
成功的税收筹划虽然有助于企业实现节约税负的目标,但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却不能将单纯控制税负视作企业运营管理的唯一方向,而是应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也是全面税收筹划的价值所在。
1.更加合理地评估税收筹划方法是否科学、是否准确、是否符合企业的诉求,规避单一税收筹划所带来的弊端和问题
企业的财务指标包括变现能力、资产管理效率、资本结构以及获利能力,如果企业最终选择的税收筹划方案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减少纳税负担,各项指标也能够被维系在相对正常的水平,那么其所选择的税收筹划方案无疑就是成功的。倘若企业实际选择的税收筹划方法并不合理,也不满足企业经营的实际诉求,盲目地削减税负有可能扰乱企业正常发展和建设的节奏,最终打乱企业的运营管理机制,埋下更大的风险隐患和潜在危机。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判断税收筹划工作是否成功,除了通过各项指标,就是看企业整体的运营管理状态。
2.从多样化的指标着手,落实税收筹划工作
税收筹划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财务管理形式,于企业而言,其可以在多个环节中得到使用,比如进行资金筹措、成本费用管理、投资管理等,确保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财务指标诉求。通过实施全面的税收筹划工作,企业必然需要参考多维度的财务指标,进而从综合视角出发,落实税收筹划工作,优化企业建设管理、合理管控成本,保障企业运营各项要素评估的全面性。
全面税收筹划是在基础税收筹划基础上的“进步”,其较之一般税收筹划有着更为复杂的内容和要求,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更大的困境与阻力:
税收筹划本是在我国税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内所采取的操作,而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税收之类的法规尚且有不够完备之处,所以很多时候企业即便有专人负责主导税收筹划工作,本身也存在极高的风险,漏洞在所难免。
因此,实施全面税收筹划固然是很美好的愿景和向往,其实具体所面临的环境,着实不容乐观。
原则上,税收筹划工作必须建立在严格恪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是完全合法的,但是其究竟是否符合立法者的意图,只有税务机关和执法部门才能有权确认。而在具体对其进行确认的过程中,一旦税务执法出现偏差,就有可能诱导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失败。毕竟在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当中,针对具体的税收事项会预留一定的空间,再加上税务机关本身所拥有的自由裁量权、税务机关执法人员本身素质的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都会加剧税收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可能性。
因此,企业在实际推进税收筹划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企业整体税收筹划计划与基层税务执法观念存在冲突、彼此矛盾的情况,这意味着相关工作人员在推进税收筹划工作的过程中,要懂得趋利避害,考虑到税收筹划工作有可能带来的风险和隐患,进而及时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和影响,采取针对性地解决和防范措施,确保税收筹划方案的可行性,促使纳税主体在充分行使权力的同时,更要履行义务,规避风险。
税收筹划的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成本有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分,其中前者就是指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后者则是短期内不会被感知的机会成本,可以理解为筹划人员为了进行筹划而迫使企业所放弃的长期利益。这意味着企业在实际选择税收筹划方案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个纳税最少的方案,而是要进行综合性的考虑,考虑企业的长远建设目标,选择最有助于企业经济收益的税收筹划办法。
于企业而言,其本身所拥有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必然都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作用于某一个项目,必然会引起其他项目的机会缺失,后续为了争取同样机遇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也被理解为机会成本的一种。基于此,在实际进行税收筹划工作时必须考虑到机会成本、权衡利弊,做出最佳的选择,以这样一个项目为例:
已知某企业主要生产两种产品,第一种产品属于目前能够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产品,在两年的期间内,如果企业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将所有生产的产品全部转换为这种产品,那么两年内企业可以享受到的税收优惠金额为1000万元。但是两年后市场的走向如何、政策方向如何,暂时无法预估;第二种产品本身是符合国际市场发展诉求的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该产品在前两年属于完全投入、追平成本的阶段,预计从第三年开始慢慢转亏为盈,同时每一年的盈利都将超过1000万元。
虽然通过短期对比,第一种产品所衍生的财务税收筹划方案会更有可行性,而且第二种产品前两年并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的现金流入,但是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视角来分析,第二种产品在未来能够为企业所带来的长远效益,而第一种产品在未来很有可能需要企业支付更高的成本。
有人认为税收筹划工作完全建立在合法的范畴内,所以对纳税主体而言,并没有任何风险,这显然是一种失之偏颇的结论。事实证明,企业预期的经济活动必然会对税收筹划造成影响,处理不当还会引起税收筹划的失败,严格意义来说,所谓的税收筹划就是对各类税收政策进行针对性的选择过程,但无论这些政策本身有着怎样的差异性,对其的选择和分析都必须建立在企业税收筹划方案符合政策特殊性,并且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这一前提条件下。
倘若项目在实施投资以后,企业的经济活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或者对企业预期的经济活动出现判断上的失误,很有可能促使企业错过相关的优惠,这样非但不能起到控制纳税成本的目的,甚至会增加企业的税负。正是因为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面临的环境如此复杂多变,也存在很多非主观所能掌控的信息和事项,在不能保证其百分之百成功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对相关安全隐患的分析、处理以及应对。
全面税收筹划工作问题的改进、思路的实现,必然建立在如今更为复杂的税收环境之下。尤其是在“营改增”推广和落地之后,企业的全面税收筹划工作,必须把握好“增值税”这一新时期的关键词,然后再为全面税收筹划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参考。
“营改增”本身是税制改革的重要一环,相关政策在推广实施之后,企业必须加强对相关政策以及内容方针的学习和解读,针对一些存在争议性的内容,需要多方面了解,必要时需要通过向第三方机构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方式,来提高学习效果。尤其是我国现行的增值税管理制度,本身针对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执行条件,有着不同的优惠政策和补充说明,这些都是需要企业内部相关工作人员加以学习之处。
税制改革的推广和落地,需要企业、国家以及个体的共同努力与成就,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其必须加大推广和宣传的力度,提高企业对税收筹划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及时扫清税制改革以及普及工作所面临的障碍;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其必须从内部着手,提高对全面税收筹划工作重要性的认知,通过组建专业的税务筹划工作团队,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筹划方案,切实提高对税务工作的有效监督与管理。
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优势,来建立相应的税收管理体系,其不仅能够对原始的税收征管工作进行改进和优化,及时调节企业的税收状况,而且还能确保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波及。
一方面,在税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到自身运营管理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积极把握所在区域的税收优惠政策及福利,建立完善的税收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福利和资源;
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控制小组,并由其专门负责管理和主导工作。其需要在签订合同、招投标工作、报价管理等多个方面做好分析和调节,这样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多个层次,来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各类发票工作,为了切实解决宏观环境下的企业税收筹划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税收筹划,企业需要加大对进销项税务的管理力度。
一方面,为了确保相关工作的精准度,需要保证发票上清晰地标注对方的企业名称、地址、纳税识别号,同时确保其与合同、计价单位上的企业信息完全保持一致;同时还需要在发票的备注栏上标明项目的实际名称,以便后期进行核对;
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设备采购、原料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下功夫、做研究。优秀的供应商不仅可以提供用于进销项税抵扣的发票,还能协助企业更好地开展税务管理工作,也便于后续进行进销项抵扣时,规避不必要的纷争。
综上所述,企业全面税收筹划的实现需要从前端业务开始,从项目规划开始就做好准备工作。一方面,对于很多企业而言,一旦规模过大,其就有可能被划分为不同的机构以及部门,而不同的分支机构必然有着不同的负责人,那么企业在实际进行增值税计算时,就会考虑多样化的元素,不能使用统一的方法进行应对;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加强同财务部门的积极互动与有效沟通,集多方合力,提高税务筹划的覆盖率及有效性,也便于在企业内部生成完整的筹划结构、思路清晰的筹划方案。与此同时,企业内部需要针对税务管理岗位增加针对性地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在不断加强和其他部门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在企业内部建构起共同参与、共同筹划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