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华 吴怡林
(武汉轻工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2019 年5 月,教育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工程,开始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其中“新文科”就是把新技术融入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促成学科间、技术间的交叉、融合、渗透和跨越,培养跨学科综合性人才。2019年8 月20 日,在山东大学举行的高校新文科建设座谈会上提出,新文科建设是新科技革命与文科的融合性发展,历史新节点与文科新使命的结合,进入新时代与文科中国化的结合,全球新格局与文科国际化的结合。2020 年11 月3 日,由教育部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举行。该会议研究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新文科建设新举措,共同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全面部署了新文科建设。
据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我国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院校高达500 多所,每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也较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但是,另一方面,企业对高素质国贸人才的需求却非常旺盛。国贸专业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聘难的情况同时存在。而目前地方本科高校国贸专业仍是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形式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人才需求存在较大偏差。
借助新文科建设的契机,改革现有地方本科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创新培养模式,将有助于提高国贸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国贸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学者研究了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晏鸿萃(2020)以金融学专业为例,分析了新文科背景下的金融学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大数据以及智能化时代的要求,提出了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方案。李海洲、唐衍军(2019)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提出电子商务专业的新文科建设反映了跨界融合的新教育理念,并提出打造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的全育课程、将数字技术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等建议。方友熙、闫玄等(2020)以国贸专业为例,研究了新文科背景下国贸课程体系改革方案,提出以“课程敏感度”来区分不同的专业课程,以“研究性分类”将验证性实验与科研性实践进行融合。苏丹、温智恒等(2019)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相应提出以案例教学法、校企合作法来进行理论及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案。张希君、叶敏等(2019)研究发现,经管类专业新文科建设中应该突出人才培养“跨专业应用型”的特点,并以金融工程专业为例,从特点、方法和实施内容方面提出了金融工程新文科建设策略。
学者分别基于全球化、跨境电商、“一带一路”倡议、自由贸易区建设等背景研究了国贸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袁永友、王云(2020)基于全球化背景,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创新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田琦、胡裕波(2019)分析了跨境电商背景下传统国贸人才培养的重组对策。谢小华(2018)分析了新常态下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定位,并从实践教学、师资建设两方面提出具体对策。黄剑(2017)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国贸培养模式改革问题,并提出了以教学团队为平台、以教科研为动力、以产学研结合为保障的新模式。张纪凤、牟亚静(2020)基于国际贸易模式转变分析了国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采用“O2O”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模式、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等对策。张文敬(2016)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给国贸专业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国贸专业人才应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葛秋颖(2016)分析了当前外贸形势对国贸人才的新要求,并提出对策。吕宏晶(2016)分析了跨境电商新常态下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改革。
已有文献研究了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新时代背景下国贸专业人才改革,基于新文科背景下研究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国贸人才培养改革应加大研究力度。
通过实地调查武汉本地的外贸企业发现,新文科背景下,企业对国贸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互联网普及、跨境电商模式的兴起,使得企业对国贸人才的要求更高,不再是简单的国贸技能人才,而是需要复合型人才,既懂国际贸易实务技能、国际贸易治理规则,又要懂“大智移云”等新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既要有防范和应对贸易摩擦和投资纠纷的能力,还要有跨国经营管理的理念。既要有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有大国情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国贸人才,是新文科建设下国贸人才的重要任务,而且这项任务是任重道远。
同时,通过调查发现,国贸专业学生对新文科的有一定的了解。对跨境电商模式有较强的兴趣,对“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在对外贸易中应用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比较关注我国的“一带一路”政策、自贸区建设、大国贸易政策等问题,但是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大部分同学愿意在自贸区就业,同时认为大学期间需要提高个人的就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沟通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执行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适应新文科的需要、社会对国贸专业的需要。
因此,不论是从用人单位角度、还是从学生角度,地方高校都需要深入认识新文科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国贸人才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应改进国贸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文科的需要,适应社会和国家的需要。
现有地方本科高校国贸人才定位应进一步明确,体现人才培养特色。大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都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涉外国贸人才,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应进一步跟进,对接新文科建设的要求,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地方本科高校国贸课程设置有待创新。不能局限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技能,交叉学科知识、新技术知识有待更新,部分专业课程教育只是知识的传授和宣讲,教书育人功能有待加强。使之与新文科提出的培养具有大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文科人才目标相符。如果教学方法单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较少,缺少互动性、系统性,将无法提高国贸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目前地方本科高校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偏弱,政校企合作基地较少,跨境电商教学实训环节还不够完善,导致国贸专业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够,无法适应新文科对国贸人才的要求。
地方本科高校国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加强,否则无法满足新文科教育提出的培养国际视野、大国情怀、国际竞争力的国贸高端人才。
准确定位地方本科高校的国贸人才培养目标。总体来说,地方本科高校应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掌握国贸基础理论与实务技能,并具有较强的跨境电商管理能力、国际商务能力、英语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国贸人才。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高校所处的区域和行业来定位国贸特色,例如纺织大学可以定位培养纺织行业高端外贸人才,矿业大学可以定位培养资源行业高端外贸人才,轻工大学可以定位培养轻工行业高端外贸人才,财经大学可以定位培养服务业高端外贸人才等。省属高校或者市属高校可以培养适应本省或本市重点经济建设的高端外贸人才。
结合课程思政要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来持续优化、重构课程体系。除了国贸基础知识和技能外,不同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大数据概论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Python 语言设计、跨境电商业务、涉外电商平台操作、数字贸易、国际贸易前沿理论、自贸区国际商务环境分析、“一带一路”国家小语种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供应链管理等贴近新文科建设的相关课程,同时,在课程教学中还需要导入相应思政元素,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本科生。如果学校资源有限,地方本科院校可以与985、211 优质高效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开放办学,实现合作共赢。另外,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实践课程及环节的比重,精心打造多门一流课程,比如:国际贸易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创新创业训练课程、科研训练课程、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等。
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灌输式”传统教学手段,使用案例教学法、PBL 教学法、Presentation 教学法,利用“互联网+”进行相关教学,利用微课堂、雨课堂、课程网站、QQ、微信、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工具和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重视素质、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全面育人,为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同时,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大课程思政教育力度,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文化自信,有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
积极改善教学硬件和软件环境,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国贸专业实验室、国贸情境模拟实训中心,购买国贸虚拟仿真实习实训软件、智能报关软件,购买海关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跨国公司数据库等数据资源。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合作联动机制,建立政、校、企合作平台。
加大师资培养,特别是国贸专业教师要深入操作第一线,深入了解实际的国贸实务操作过程,了解实践实训基地等信息化和实践化的教学环境,了解企业运营过程及环境。鼓励教师出国交流访学及进行工程实训,积累实践教学经验。大力引进双师型人才,多多借鉴先进省份的经验。加大学科融合,引导教师深入学习新科技、新技术,并能够尽量做到文科与理工科交叉融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新文科教育,为提供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新文科建设给地方本科院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新文科的“新”体现在多个方面,既有与现有新科技相融合的一面,也有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一面。分析了地方本科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与平台、师资队伍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