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帅
(大庆市金融工作办公室,黑龙江 大庆 163000)
大庆市作为典型的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正在加快建设“世界著名的资源转型创新城市、中国新兴的高端制造城市、全省领先的高质量发展城市”,并于2021 年列入国家第二批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在建设“三个城市”的新征程中,需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9·26”贺信精神,按照总书记对黑龙江省提出的“五大安全”战略定位,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油头化尾”“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切实解决好“三偏”问题,这些都亟须金融的精准发力。同时,建设“三个城市”核心内容之一是服务发展好实体经济,多措并举助力大庆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些也都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供应链金融能够为各产业的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配套企业提供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可以成为大庆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供应链金融的内涵
近年来,供应链金融在国内发展迅速,其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业界、学界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也持续深入。总结国家政策文件以及相关文献,供应链金融的内涵主要体现为以下6 个特性。
1.整体性。即在供应链产业链的整体视角下研究、谋划并实施供应链金融服务,不能仅局限于某个个体、流程或环节。
2.科技性。供应链金融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金融科技手段,对供应链产业链上企业、金融机构等之间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整合,为供应链金融的产品研发、流程设计、风险管控等提供支撑。
3.真实性。开展供应链金融实践必须基于真实交易背景,这既是发展供应链金融、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保证,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理念的重要体现。
4.关联性。供应链金融聚焦供应链中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企业,注重将核心企业信用传递至上下游关联企业,从而构建“核心企业—上下游关联企业”一体化的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体系。
5.系统性。供应链金融能为供应链产业链整体提供涵盖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
6.价值性。通过正确开展供应链金融实践,不仅能够有效满足核心企业及关联企业金融需求,还能保持供应链上下游、产供销各环节稳定,提升链条上各参与主体的价值。
(二)国内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
相比国际供应链金融较长的发展历史,我国自2000 年左右开始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当时由深圳发展银行在广东试点存货融资业务。之后,我国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供应链金融实施主体仅为商业银行,银行围绕链上某“1”家核心企业,借助其优势地位和较好信用,向其上游M 个供应商及下游N 个销售商提供融资解决方案,进而形成“M+1+N”的初级网络。
第二阶段:供应链金融实施主体从单一的商业银行转向多方参与者,如供应链中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等,甚至保理、信托、担保等金融、类金融机构也能成为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方,业务关系网络进一步复杂。
第三阶段: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跨条线、跨部门、跨区域建设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基础服务全面完善,服务实施主体愈发多元,资金供给端保障有力,资金需求端得到充分满足,形成互利共存、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产业、金融生态。
未来,我国供应链金融将朝智慧型、人工智能型阶段发展,重点体现四方面导向:一是立足根本,以服务供应链产业链完整稳定为出发点和宗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二是注重协同,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核心企业、第三方专业机构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联动提升供应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三是科技赋能,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推动供应链金融场景化和生态化,提高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四是突出重点,抓住核心企业这一关键节点,压实其对中小企业及时支付、信用分享、权益保障等主体责任。
近年来,黑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供应链金融对落实“六稳”“六保”的支持作用,作出了系列工作部署。提出要“积极探索供应链金融,依托核心企业,为上下游配套企业提供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要求“充分认识供应链金融重要意义,加强专业平台建设,对接专业机构,研究行之有效的路径措施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2020 年7 月20 日,黑龙江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哈中支、省金融局、工信厅、商务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黑龙江省供应链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黑银保监发〔2020〕14 号),对黑龙江省供应链金融发展提出具体要求。2021 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黑龙江省政府关于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任务部署主要分五方面:一是围绕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产业集群、战略新兴产业及外贸领域,有针对性加大供应链金融服务力度。二是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研究设计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协同配合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三是推进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加强银保、银担合作力度。四是建立健全供应链金融政策激励、信息共享、跟踪监测等长效工作机制。五是切实防范供应链金融各类潜在风险。
大庆市对标国家、省工作要求,始终将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重要课题,政府部门、银行、第三方机构结合职责分工深度参与,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建立多层次工作机制
市政府成立供应链金融工作专班,统筹各部门、各条线力量,推动供应链金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其中,市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大庆市中心支行、大庆银保监分局组织全市金融机构,实行“领导包保、小组分片”的网格化服务模式,常态化跑县区、找企业、送服务,确保做到全市供应链金融领域“供给清、需求清、政策清、职责清”,政金企合力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工作机制加速形成。
(二)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
目前,全市供应链融资总规模超100 亿元,业态模式涵盖信贷、票据、租赁、保理等领域。
1.银行信贷层面。针对石化、装备、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推出60 多款金融产品,如农行存货融资,交行国内保理、商票快捷贴现,昆仑银行“上通下贷”系列产品等。2021 年初以来,昆仑银行、中国银行等新增“油头化尾”供应链贷款超30 亿元,围绕伊品、圣泉、蒙牛等核心企业,中国银行、龙江银行等新增“农头工尾”供应链贷款超10 亿元。截至9 月末,供应链贷款余额近80 亿元,票据融资余额近50 亿元。
欧盟委员会提出的“FAIR 原则”(Findable、Accessible、Interoperable、Reusable,即可发现、可访问、可交互、可重用) 正成为科学数据管理、监管与出版的最新通用原则。2016年7月26日,欧盟委员会公布《Horizon 2020框架下的FAIR数据管理指南》,提出所有受Horizon 2020资助且参与“开放研究数据试行计划”的项目必须提交数据管理计划(Data Management Plan,DMP)。
2.地方金融层面。开展售后回租、反向保理等业务,累计为石油化工、粮食加工等产业上下游企业新增融资超3 亿元,创新“融资担保+质押监管”等模式,累计撬动中国银行大庆分行、大庆农商行等机构对伊品等企业新增授信近10 亿元。
(三)培育多元比较优势
1.培育政银合作优势。支持昆仑银行大庆分行油化供应链金融业务异地拓展、本地结算,做大贷款增量;推动邮储总行授信系统与地方金融服务平台直连,提升信贷审批效率,2021 年2 月邮储银行全国首单线上“政府采购合同贷款”在大庆落地。
2.培育牌照资质优势。支持大庆市国盛担保公司在全省率先取得物流质押监管资质,推动高新金服在广州取得租赁、保理“双牌照”。目前,国盛担保公司监管人员超百人、服务粮食企业84 家,高新金服租赁、保理人员超40 人、服务核心企业10 家,具备较强竞争力。2021 年1 月以来,大庆市创新“银行+担保+保理”的“保联融”模式,实现贷款3 笔、1400 万元;创新信用贷款“白名单”制度,将诚信经营并获得核心企业订单的企业纳入“白名单”,年初以来推动银行新增信用贷款1.84 亿元。
3.培育科技平台优势。针对供应链金融科技属性强、需由平台运作的特点,盘活现有资源、引进战略投资,初步建立“线下到线上、非标准化到标准化”的多层次供应链金融平台体系。线下依托金融产业园油服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打通油田公司确权通道,撬动民生银行、中国银行分别新增专项授信100 亿元、27 亿元。线上推动“大庆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接入国家“信易贷”平台,入驻企业超1 万家,入驻金融机构29 家,实现线上融资17.2 亿元。支持高新金服打造标准化的“龙票易信供应链金融平台”,依托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发展可拆分、可交易的标准化“供应链票据”,目前已服务14 家核心企业、87 家供应商,实现融资3.31 亿元。
(四)挖掘多极发展潜力
研究制定了《大庆市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一链一策”找准发力点。
1.“油头化尾”产业链。研究引导油田、石化等中直大企业接入人民银行“中征平台”,进一步创新贷款、保理、租赁等融资方式,全力保障海国龙油、亿鑫化工等重点企业融资需求。
2.奶业产业链。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与蒙牛、伊利等大型集团合作,“政金企”联动强化项目融资支持,破解养殖户及经销商融资难。
4.政府采购供应链。从形成资金闭环、管控信贷风险角度,联合市财政、人民银行等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推动银行机构批量扩大信贷规模。
(一)核心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动力不足,尤其是油田公司等强势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分享信用的意愿不强,导致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确权不到位。
(二)供应链金融业务跨地区协作存在困难,如沃尔沃汽车结算中心在上海,围绕其上下游企业融资面临异地开户、跨地区信贷管理等难题。
(三)地方政策体系尚不完善,对金融机构落实供应链金融的考核激励力度不够,银行与保险、担保机构合作还需进一步深入。
(四)核心企业因经营状况不佳、偿付能力不足,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的信用风险。因交易背景审查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及时,可能导致虚假交易和重复融资风险,信息泄露、威胁网络安全等风险。
(一)明确供应链金融发展定位和原则
要把握好“三个定位”:一是把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产融深度合作的切入点。抢抓大庆列入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的政策“窗口期”,将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探索产融合作试点经验的重要抓手,推动形成融合紧密、良性互动的产融生态圈。二是把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对标国家营商环境获得信贷指标考评标准,通过发展供应链金融促进核心企业信用传递,突破传统融资路径依赖,提高大庆市中小微企业信贷资源可得性。三是把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机遇。通过推动金融服务深入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进一步挖掘有效需求、优化金融供给、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将更多信贷资源留在本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好“四个原则”:一是坚持立足根本。以服务供应链产业链完整稳定为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出发点和宗旨,紧盯全市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二是坚持协同配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核心企业、第三方专业机构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信息共享,联动提升供应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三是坚持科技赋能。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推动供应链金融场景化和生态化,提高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推进产业链条信息透明、周转安全、产销稳定。四是坚持底线思维。提前预设底线情形,推动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开展业务,引导核心企业合理有序扩张商业信用,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二)摸清重点产业链融资需求
围绕大庆“油头化尾”、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市级重点产业链,通过“部门推、县区报、平台找”等方式,全面梳理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企业、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供应商的结算、融资、财务管理等金融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及时响应、有的放矢,提高对接效率。
(三)差异化完善金融供给体系
抓住大庆打造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机遇,分层分类丰富供应链金融产品。发挥国有大型银行核心企业客户较多的优势,引导其与核心企业深度合作,针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研发“批发式”“普惠式”供应链金融产品。突出股份制银行善于创新、机制相对灵活等特点,引导研发线上化、数字化或针对生产、收购、仓储等具体场景的金融产品。把握城商行、农商行服务小微的定位,针对二、三级供应链企业以及终端客户研发额度低、期限短、灵活多样的信贷产品。此外,充分发挥贷款保证保险、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政府性融资担保等稳风险促增信作用,深化政银保担协作。
(四)加大重点领域供应链金融服务力度
1.“油头化尾”领域。立足大庆市油化领域特色优势,以服务推动石油石化产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做长链条”为目标,聚焦乙烯、丙烯、芳烃等方向,依托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龙票易信”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为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企业、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2.食品加工领域。瞄准大庆市大米、玉米、肉蛋奶等优势产业,聚焦粮食加工、肉制品、乳制品等方向,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创新仓单质押融资、粮食在途融资、活体抵押、活体租赁等模式,为上下游加工企业、物流企业、供销商等经营主体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辐射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3.装备制造领域。结合大庆市制造业产业链较长、下游辐射集聚能力较强的特点,聚焦汽车装备、油田装备、石化装备等方向,对全产业链条提供信贷、结算、科技平台等综合金融服务,推动制造业供应链做强做精。
4.新材料领域。顺应新型材料产业轻量型、复合型、智能型发展趋势,聚焦有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方向,开展生产、贸易、物流等供应链全程综合金融服务。
5.新能源领域。从构建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干热岩等多能互补、组合开发、综合应用的全产业链入手,聚焦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页岩油等方向,引导银行完善适应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加快供应链金融产品渗透。
6.商贸物流领域。引导大型商贸服务企业与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龙票易信”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对接,提高中小商户获得信贷能力。以大庆建设“小店经济”试点城市为契机,针对生产、贸易、物流等重点环节,探索支持小店经济集群化发展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7.公共事业领域。围绕全市医疗、供电、供水、供热、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设备融资租赁、建设工程项目保理、资产证券化等供应链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8.对外贸易领域。强化金融支持“稳外贸”作用,聚焦外贸综合服务、跨境贸易、跨境电商等方向,推动大庆市金融机构与省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加强合作,综合运用外贸融资性金融服务工具,保障外贸领域供应链协同发展。
(五)创新优化核心企业服务模式
一是对海国龙油等“油头化尾”企业,打造“核心企业+伙伴银行”服务模式,支持有条件的银行机构作为企业“主办银行”,与核心企业“一企一策”“一链一方案”开发个性化、特色化供应链金融产品,增强产业链市场竞争力和延伸拓展能力。二是对伊品、圣泉、蒙牛等核心企业,打造“龙头企业+小微企业”模式,鼓励银行机构增加一定授信额度或设立专项信贷规模,给予简化审批手续、压缩审批时间、下浮贷款利率等优惠政策,为核心企业向上游企业支付货款和方便下游企业延期付款提供资金支撑,保障产业链条周转安全、产销稳定。三是对政府采购中标商、油田采购系统企业,打造“专业化经营+特色产品”服务模式,推进“政采贷”、供应链票据、订单货单质押等融资,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六)健全完善供应链金融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继续推进供应链金融专业服务平台建设,支持高新区“龙票易信”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上海票据交易所对接,加快核心企业上链部署进度,提升融资服务能力。二是加强政府有关信息平台、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之间的会商沟通,提高产业链交易信息透明度,提升确权、流转、交易工作效率,整合纳税、社保、征信等数据,确保银行贷前、贷中、贷后“三查”工作详实、精准、有效。三是进一步完善信用贷款“白名单”配套政策,探索将供应链金融服务情况纳入金融机构考核评价范围,引导通过降息、降保费等方式,更好支持上下游企业融资。
(七)切实加强风险防范管理
完善供应链金融风控机制,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全流程监管,开展核心企业和行业风险隐患排查,强化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第三方数据等信息的跟踪管理,加强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记录交易信息、管控动产质押物等方面的应用,严防重复质押、空单质押、无真实贸易背景票据贴现、核心企业欺诈自融等行为。协调人民银行、银保监等部门加强供应链金融牌照管理,严禁没有从事金融业务相关资质的企业以供应链金融名义违法违规开展金融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