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芳芳
(晋中信息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0)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具体行业合作,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技能提升、创新创业等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而与有关产业界达到一定程度融合、实现协同育人的发展过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产教融合,一方面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所培养人才对社会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学校的转型发展与升级。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产教融合的实施起到关键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应用企业的关键性资源,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如形成定向人才培养、共创实习基地等人才培养方式,对学校而言,可以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满足企业的特定人才需求;对企业而言,可以根据需求来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的有效性,降低企业寻求人才的成本,最终使学校与企业实现互利共赢。
大学生就业率对高校的声誉有着重大的影响,提高就业率是每所高校的一大难题。随着产教融合的实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就业率有所提升。目前,高等教育“就业难”“发展同质化”等问题较为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产教融合,以就业为导向,必须立足于地方经济和产业经济转型发展。通过开展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方面能够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随着地方经济不断转型升级,山西省地方本科院校在追求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及时关注不同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以需求为导向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具有特色的应用型学科专业进行了适度调整,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满足地方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例如,太原工业学院停止招收部分专业学生,增设新兴专业,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机器人工程专业;晋中信息学院对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形成了管理类、艺术类、工科类等专业集群。
目前,山西省一些应用型院校逐渐突破以往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形式,不断运用新型融合模式。例如,太原工业学院启动示范性校企深度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联合山西疆凌科技有限公司,招募参加过学科竞赛的优秀学生参与到该公司的项目研发中。晋中信息学院为了让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通过对太谷县当地企业荣欣堂调研参观,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晋中信息学院与晋祠博物馆合作成立文旅融合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应用数字交互技术,融合声音、视觉、文化等元素,寻求博物馆文化传播与高校教育的新形式和新载体,为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传承和高校发展、人才培养作出新的贡献。
“双师型”教师个人履历较传统教师丰富,借助丰富的工作履历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来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比如,晋中信息学院为了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聘请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其中太原亿邦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北京智舵智库高级合伙人——李侠作为淬炼·国际商学院青年教师成长导师,有着丰富的从业经历,职场经验丰富,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山西工商学院会计学院与山西博康财税集团合作共建教师工作站,为教师提供挂职锻炼岗位。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数智化的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从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供给现状可以得出,传统配给制使得高等教育难以完全满足数智化时代学生增长的需求,也不能全面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相关产业快速变化的速度,即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集群不太理想。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物品,具备竞争性和公共性,即供给和需求不能依赖外部市场价格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政府和市场失灵。对此,高校需要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供给方面进行优化,同时关注需求方面的具体情况。
校企协同育人有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当前,校企合作依然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主要方式,但是产教融合要达到真正的效果,需要学校同企业在某些层面形成一定的结构体系,通过二者相结合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当前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还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通过完善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提升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属于教育行业,性质上属于非营利机构,而企业属于营利性组织,由于高校和企业的性质不同,校企合作会出现一些分歧。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组织机构,其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着眼于合作是否能够获利或者考虑给企业自身带来的潜在价值,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如果合作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回报,即使已经处于合作中,其积极性也可能下降甚至终止合作。校企利益的不统一影响了校企合作双方的持续性,但是高校人才培养需要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中途终止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持续性和主动性不足会影响合作的效果。
目前,山西省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开始实践与企业之间的协同育人模式,但是没有大力推广,使得一些有意向合作的部分优质企业没能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同时针对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的合作教学方案,一些有意向合作的企业望而却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很多专业是技术型的,而一些优质的企业所需人才是技术型方面的应用型人才。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的教学和校企合作方案,企业认为在合作过程中人才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出现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的状况。
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一方面能够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产教融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也能够为企业未来人才需要提供保证;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为了更好地使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综合拟定“应用型”和“经济转型”二者的评估要素。然而,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质量监督机制还未形成,有必要形成适宜的人才培养质量监督机制,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按照社会需求调整专业,通过对合作企业供产销各个环节的调查和了解,借助大数据来分析用人单位的未来需求倾向,从而根据需求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不同专业的发展动态。此外,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可以通过与合作企业进行深入访谈,分析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新需求,进一步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运用,做到专业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并把相关专业发展成特色专业,产生品牌效应,助力学校长远发展。
协同育人主要借助于协同育人平台,让各类育人主体发挥其作用,达到教育最大化效果,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为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更多机会。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也在开展学生实习、实践课程及实践活动,这些均有利于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目前,社会上不断涌现出一些协同育人机制和平台。要调动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完善由企业主导的协同育人平台,以便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目标。首先,合作的企业可以派遣优秀的管理层或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部分实践教学;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让部分教师、学生走进合作企业,参加企业的员工培训,在某些岗位上进行实践学习,把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融合,一定程度上也能给企业带来某些模块和领域的突破。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建立健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这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转型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在制度、监管、经费等方面建立健全多元保障体系。首先,任何一个组织的运行必须具备相应的保障制度。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企业双方在执行具体事务时只有遵守共同约定的规程,才能协同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注重内外部的监督管理,使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最后,加大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要加快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步伐。
校企合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属于不同性质的组织,但这并不代表二者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不能达成一致。目前,由于校企利益有分歧,合作过程中出现校热企冷的现象,如果找准校企合作利益的一致处,产教融合的效果就会明显增强。第一,在学校加强实践教学的开展,实践教学应贯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为企业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其中,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的部分场地、设备可以与企业开展合作。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进而使部分转化成果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转型中遇到的问题,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总之,寻求校企利益共赢能够提高产教融合的效果,不仅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长远发展,也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储备。
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尤为重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动态和内外部评估相结合的原则。第一,在结果性评价的基础上,强化过程性考核评价,即注重全过程监督人才培养,从而做到适时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应用型人才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第二,学校自评与社会机构评价相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内部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外部质量评价体系,从而解决评价主体不清晰、方法不先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