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宇,朱 琳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在17、18 世纪,意大利正歌剧时代,当时作品的演唱要求和风格发生了一些变化:“1、声音应该保持灵活性和抒情性;2、演唱过程中要有非常好的气息控制,音色明亮;3、当时正处于巴洛克时期,演唱过程中要表现宏伟庄严的气氛与英雄气概,不能使用过多的胸声来进行演唱;4、演唱过程中要注意音的力度变化,演唱时要采用平稳恰当的音量。”正是这些演唱要求,促使阉人歌手兴起,普通男声已经无法满足当时人们的审美需求。
在这个时期,歌剧的演出活动非常频繁,人们对歌剧艺术的追求很大程度体现在对歌唱家的崇拜,这一时期的歌唱家奔波于各大城市进行演出,歌唱家的地位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甚至有人认为他们是艺术的化身,不可对歌唱家有任何不敬,甚至作曲家都在为歌手服务,他们会根据歌唱家的特点进行创作。歌唱家在舞台上首先要表现的就是自己,无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必须让观众知道他是谁,甚至在扮演剧中的乞丐时都要佩戴珠宝。在演出过程中,歌唱家不顾作曲家写的原稿,也不考虑歌剧的剧情发展,随意改变旋律,只要他们自己认为得当就是正确的,作曲家都无权干涉。舞台的站位也有很严格的规定,男女主角一般都由阉人歌手来担任,男女主角必须在舞台上最显赫最醒目的位置,其他演员就会被安排比较靠后的位置,并且演唱也是根据歌唱家的地位来进行区分的,地位越高则演唱桥段越多。所以,当时每年都有许多人涌向阉人歌手的行列。
一些优秀的阉人歌唱家去歌剧院进行演出,会获得丰厚的报酬,也有一些阉人歌手放弃演艺道路,进军教育界,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理念写成书,同样受到人们的尊敬,也有数不清的学生向他们请教歌唱技巧。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之下,穷苦家庭看到了希望,很多人让自己的孩子奔向阉人歌手的大门,这也导致阉人歌手群体日趋庞大。
阉人歌手要跟随老师进行练习。在当时的意大利,有很多歌唱学校可以选择,阉人歌手在学校当中一般在上午进行一个小时高难度唱段练习,吐字发音练习,镜前表演练习,下午是理论方面的知识,乐理作曲以及文学等。经过这样的训练,他们才能即兴演唱装饰性句子和即兴创作歌曲。他们的学习过程如果顺利,学校会给他们安排一些演出,演出当中如果他们得到了观众的喜爱,便可以走红,成为当时的明星。
阉人歌手经过大量训练之后,演唱技巧大幅度提升,一般的男高音在他们面前都黯然失色,阉人歌手迅速活跃于歌剧舞台,许多作曲家会为著名阉人歌手量身打造作品,甚至会为了他们修改已经成型的作品。阉人歌手在舞台上用他们高超的演唱技巧以及优美的声线俘获了观众的心,让当时的观众为之痴狂,所以阉人歌手盛极一时。
阉人歌手当中的代表人物数不胜数。例如,卡洛·布罗斯基的音域可以跨越三个八度,高中低都能游刃有余进行演唱,他个人喜欢用中间声部,因为他觉得这样可以使声音更加圆润饱满,可以更好地表现内心的情感以及情绪。他被称赞为欧洲最伟大的阉人歌唱家。再比如,加埃塔诺·马约拉诺擅长慢板和悲剧性的歌曲,他的半音阶华彩乐句无人匹敌,他的歌声甚至可以让人们原谅他的过错。通过以上几位代表人物不难看出,阉人歌手在舞台上的统治力,也足以看到那个年代对于歌唱技巧的追求,各种原因结合在一起造就了阉人歌手的辉煌。
阉人歌手的出现毫无疑问将美声歌唱的技巧提高了一个层次,突破了人们长久以来受到局限的音域,作品可以通过之前无法企及的音域获得表现,人们的欣赏水平提高,许许多多阉人歌手投入教学,为声乐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例如,尼古拉·安东尼奥·波波拉创办了一所歌唱学校,先后在许多国家进行音乐教学演出以及指挥活动,不过他最杰出的领域还是声乐教学。18 世纪许多著名阉人歌唱家都出自他门下,比如法里内利、卡法雷利等,波波拉的名气也随之传遍欧洲,他写了一本名为《歌唱要素》的书。他的一些声乐教学观点很有进步性,歌唱时气息流畅自如,音质优美圆润,不要盲目大吼大叫。这些观念直到今天依然是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歌唱的基础是气息,一切声音都需要气息的支撑,在那个年代他就已经提出了这样的思想,毫无疑问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波波拉还强调要注意咬字训练,发音咬字都要建立在a 母音上,强调情感的作用等。他的很多理念依旧影响着今天的声乐教学。乔凡尼·巴蒂斯塔·曼契尼,曾写了一本著作《关于花腔歌唱艺术的意见和实践体会》,他结合当时的声乐教育情况,较为完整地总结了美声歌唱的理论,涵盖了好几位教育家的理论和思想,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他还认为声音分为胸声区和头声区两个声区,必须将这两个声区协调起来,强调将口腔打开。声音训练方面应该符合学生自己的自然状态,慢慢消除尖锐的声音,姿态方面,要头部和胸腔保持正直,发声器官放松,所有器官协调工作,否则会影响到我们的歌唱。这些理论丰富了声乐理论体系,不仅推动了当时声乐教学的发展,而且对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也仍然具有借鉴意义。阉人歌手们将他们所具有的舞台经验以及自身演唱经验进行总结,结合人的生理器官进行研究,总结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理论,促进了人类声乐歌唱水平的提升,同时,阉人歌手时期也促使很大一部分人涌向歌唱领域,这也许是其他更现实的因素所导致的,但是变相促进了声乐的发展,参与者越多,越容易产生优秀的歌唱家,优秀的声乐理论也会随之出现,同时,技术高超的阉人歌手将亨德尔、莫扎特、罗西尼等人的歌剧作品呈现在世界面前,引起巨大的反响,以至于这些作品很好地保留到了今天,而不是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所以,阉人歌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乐作品的流传,他们对声乐发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阉人歌手虽然促进了声乐的发展,但也有他自己的局限性。这些歌手在舞台上演唱时,随意改动作品的旋律,有的时候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有的时候也会出现反效果,他们过分追求高音,执着于炫技,使许多作品都成了展示歌唱家技术的道具,他们根本不顾及剧情的发展以及人物的形象,只将自己的高超技巧在台上毫无保留地予以展示,以获得观众的青睐。甚至当时许多观众进入剧院观看歌剧仅仅是为了欣赏阉人歌手的炫技唱段,结束之后便在剧场中打牌聊天等,剧情的发展已经无人关心。这使歌剧严重偏离了轨道,核心的戏剧性丢失,成了炫技的艺术。虽然有一部分作品本身就不具备太多的戏剧情节,写作初衷就是以技术为主,那也无可厚非,比如《多么快乐的一天》,但是,有的作品如果这样完成就会显得突兀,例如《偷洒一滴泪》这一经典段落。这首作品是为了表现剧中人物暗地里伤心流泪,追求爱情的痛苦心情,是一部悲剧性的作品,如果在演唱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炫技唱法,会与作品相脱离,变成毫无灵魂的演唱,这样的演唱只能带给人们一时的刺激,刺激过后,不会留下任何东西。久而久之,人们会产生审美疲劳。人们听过唱段之后对故事内容一无所知,只能听到演唱者高超的技巧,这是一种悲哀。歌唱技术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才会存在的,如果技巧变成了束缚歌唱的机器,使歌唱成为单方面的炫技而不表达人的情感,那声乐艺术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所以,阉人歌手虽然促进了发声技术的进步,但也为声乐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弊病,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声乐艺术的发展。
阉人歌手在欧洲音乐历史上风靡一时,他们为意大利正歌剧带来了辉煌,同时也使美声唱法进入一个黄金时期,他们用自己高超的技术以及独特的嗓音,创造了他们自己的辉煌时代,当时几乎所有听众都醉心于阉人歌手的演唱。还有一批优秀的声乐教育家,从舞台走向生活,为声乐教育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培养更多的,更优秀的新人,并将他们总结出来的科学演唱方法和训练方式传承下来,甚至还发表了许多著作,为后续声乐理论体系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时至今日,他们的一些歌唱理念仍然发挥着作用。虽然阉人歌手也有许多局限性,比如剧情与演唱脱离,追求炫技,只为表现自己的个人光辉,但这不能磨灭他们的贡献,他们推动了人类歌唱事业的发展。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阉割这一残忍手段已经被淘汰,阉人歌手永远成为了历史,但是我们依旧可以从流传下来的史料或他们的著作中感受到他们在那个年代的光辉。今天的我们也许没有阉人歌手那样的嗓音,但是他们的一些教学理念仍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技术,阉人歌手的声音也许会消亡,但是阉人歌手带给我们的财富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