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宏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
爵士鼓进入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0 年前后的上海,那时的上海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有很多租界遍布在上海各地,因此,很多西方文化在上海都能找到像歌舞厅、jazz club 这样的交流场所,在这些场所里,乐队人员在台上演奏国外的经典音乐和舞蹈,爵士鼓作为乐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出现在当时的舞台上,爵士鼓就这样来到了中国。
爵士鼓诞生于20 世纪的美国,是现代音乐蓬勃发展的产物,它由大鼓、通鼓、小军鼓、踩镲、吊镲和一些支架组成。“爵士”二字并非指英国皇室的勋位,而是一名美国黑人乐手的名字,这名黑人全名是“爵士·布朗”。早期的爵士乐是美国底层黑人们自娱自乐的音乐,当这位著名的黑人乐手演奏时,人们常常被他精彩的表演和精湛的技巧所折服,于是兴奋地高呼“爵士,再来一个!”后来,他演奏的这套乐器就被称作“爵士鼓”。
1571 年,第一批黑人被运到了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美洲,从此,上百万的黑人奴隶被不断卖到美洲,黑人奴隶的到来不但为美洲带来了劳动力,而且为美洲带来了新的音乐文化——源于非洲的音乐与舞蹈。对于非洲的土著黑人来说,舞蹈和音乐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一些重要仪式上,比如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重要时刻,他们总是聚在部落或村庄载歌载舞,而在这些场合的音乐演奏中,最重要的乐器就是鼓。早期的爵士鼓非常简单,只有大军鼓、小鼓和军镲。人们把大军鼓立在地上,用简单的支架架起小鼓,用脚踢大鼓来发声,再把一根棍子插在地上,挂上一片军镲。19 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结束,能歌善舞的黑人从解散的军队那里获得不少乐器,如大小军鼓、钹镲等,这些乐器几乎成了后来爵士乐中的主要乐器,天才的黑人把各类鼓镲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爵士鼓的雏形。他们把大军鼓安上支架放在地上,配置一个类似杠杆的装置拉动一个包着棉布的软软的小球,右脚踩动圆球就会敲击一下大鼓,这是当时的大鼓踏板,他们再把小鼓和军镲分挂在大鼓的两边,这样,一个人就能同时操纵几件打击乐器。后来,这一套装置经过发展、改良,慢慢演化成了现代的爵士鼓。随着爵士乐的不断发展,鼓手的技术也不断提高,简陋的装置不再能适应乐队和鼓手的演奏需要,于是他们就在现有的几件设备中加入了几个去掉响弦的小鼓,打起来嗵嗵嗵嗵,与大鼓、小鼓交相呼应、十分动听,后来,人们就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把它们命名为“嗵嗵”(TOM--TOM),我国的习惯叫法为“嗵嗵鼓”,因为嗵嗵鼓的型制很像水桶,有的人也叫它“桶鼓”。
爵士鼓在中国有大约100 多年的历史。1920年前后,在夜上海的歌舞厅、jazz club 等一些高级别的社交场合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但当时的普通老百姓和非从事音乐工作的人对它还非常陌生,直到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出现大量歌舞厅,大家才开始对爵士鼓有所耳闻,由于当时的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家都在努力提高生活水平,没有余力关注和发展爵士鼓的教学,所以爵士鼓的演出和欣赏在当时只是小众事件。发行于1989年2 月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是崔健的第一张个人录音室专辑,也是中国内地第一张原创摇滚乐专辑,该专辑共收录9 首歌曲,全由崔健创作,海外版本名为《一无所有》。这张摇滚专辑的出版发行带动了一批热爱摇滚的青年,很多年轻人从这张专辑开始对爵士鼓有所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文化娱乐事业蓬勃发展,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开始有了爵士鼓培训和教学机构,北京、上海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是最早出现爵士鼓教学的地区。
国内第一本影响甚广的爵士鼓教材是由已故解放军军乐团打击乐教授郑建国老师编著,1988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爵士鼓演奏实用教程》。中国爵士鼓教学真正开始发展要从2008 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9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算起,当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有了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各地的鼓校、培训机构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开花。2006 年,上海打击乐协会在上海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打击乐大赛,这是一件在爵士鼓教学和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赛事,虽然这次大赛参赛人数不多,但比赛提供了一个全国鼓手交流、联系、沟通的平台,之后,各地的打击乐协会、学会陆续成立,纷纷在各省市举办爵士鼓比赛,大大推动了中国爵士鼓教学和发展。
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爵士鼓培训机构有10多万家,做的最好得有天津九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黄河爵士鼓教育、音迈国际、迥鼓文化等,他们在教学、师资培训、教材研发等方面都各有特色。九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黄河爵士鼓教育往往聘请国外专家来机构教学、授课,并在此过程中吸收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来推动机构发展,有大量机构加盟到他们的教学体系中。在教学理念和学生的演奏水平上,天津九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优于黄河爵士鼓教育,在营销和管理上面,黄河爵士鼓教育比天津九拍做得要成功。音迈国际最早是天津九拍的加盟商,后来,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想法,脱离九拍开创了音迈国际。还有其他一些小培训机构,都在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众多的爵士鼓教学机构中,迥鼓是国内唯一一家用自己的教学系统把国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中国化的机构,他们的教学方法更适应现代中国爵士鼓教育的发展形势。2018 年5 月,迥鼓创始人张炯老师来浙江传道授业,引起了浙江爵士鼓教学从业人员的思考。
迥鼓没有照搬西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是在深入了解西方爵士鼓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研发了一套中国式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并且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这套方法的可行性,使教学效果达到了甚至大大超过了行业预期。迥鼓真正实现了西方爵士鼓教学方法和理念的中国化。
迥鼓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学员要大声唱谱,迥式读谱法的效果也验证了国外爵士鼓教学中唱谱的重要性。迥鼓在教学中运用中国语言代替外国语言进行唱谱,便于学鼓者背读,也加深了学员对鼓谱的记忆,让鼓谱走进了每位中国学鼓者的心灵深处。学员一旦习惯了这种读谱方式,就会觉得鼓谱朗朗上口,不像此前用国外方法读谱那样难记。迥式读谱法用中国人自己的语言组织方式完美诠释了唱谱的重要性。
迥鼓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创新。具体表现在:首先,初学者不需要一开始就练习枯燥的基本功,而是从唱谱开始就进入到爵士鼓的练习中,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其次,迥鼓有一套自己的基本功训练方法,通过肌肉练习,大大提高了学员对手脚速度的控制能力,解决了学习过程中最痛苦、最枯燥的基本功练习问题。最后,迥鼓作为把中国文字用于西方爵士鼓教学的第一家机构,打开了一扇鼓文化变革之门,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在一次对迥鼓教学效果的评测中,学习迥鼓半年的张嘉诺小朋友和学习迥鼓6 年的朱朱分别演示了“俏”“迥鼓文化”这个几个字,张嘉诺小朋友完全没有经过基础训练,仅仅通过迥式唱谱法和训练法,就在短短几节课的时间里完成了《童言鼓语》这首乐曲的学习,她跟着学鼓6 年的朱朱一起演奏,整齐划一、节奏准确,完全看不出她学鼓才半年,这么短时间就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让在场老师不得不佩服迥式教学法的高明。朱朱演示的《动作途径》solo 段更是完美,音色控制和技术处理非常出色,曲子进行非常流畅。二位迥鼓学员的表现充分证明了迥式教学法的先进之处。
随着爵士鼓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出现各种以鼓为中心的鼓文化,迥鼓之所以能够时代化,是因为它真正把中国元素融入西方鼓教学中,真正做到了洋为中用、相互贯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才会被人们广泛传扬。人们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是需要时间的,大部分教学机构习惯了西方爵士鼓的教学方法,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迥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西方教学模式一家独大的局面,开创了新的中国式教学方法,所以具有时代化潜力。
在江湖中,迥鼓一直被传得高深莫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1.迥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练基本功,演奏也能非常自然、流畅;2.迥鼓学员在表演中展示出的记忆速度和记忆能力让很多老师和学生折服;3.迥鼓培养出的高水平学员在国外求学期间能得到老师好评,回国后能大展身手;4.中国一线教鼓的老师从专业院校爵士鼓专业毕业的凤毛麟角,专业性不强;5.大部分爵士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学习和模仿,缺少开拓创新能力;6.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通常是会被神化的,就像1956 年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在当时显得很高大上,但若干年后的今天却显得很平常。
中国爵士鼓教学只有一个迥鼓远远不够,我们需要2 个迥鼓、3 个迥鼓、上百个迥鼓,需要有更多像迥老师这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老师,共同开拓、创新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把西方的爵士鼓教育中国化、民族化、本土化,直到有一天外国人来中国学习爵士鼓,这才真正是我们的成功。迥鼓不是神,迥鼓的突出之处在于大胆创新,在于迥鼓有一股不断追求改革创新的精神,在于迥鼓让爵士鼓教育中国化成为可能,在于迥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结合中华文化并且获得成功。
迥老师高尚的职业道德、专注的敬业精神、对事业孜孜不倦的满腔热血,是每位老师学习的榜样。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爵士鼓教学和改革,迥鼓的成功带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必须迈开大步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条变革之路,努力学习、大胆创新,让中国的爵士鼓教学有更多中国元素和中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