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22:于历史定格处洞见中国十年

2022-11-12 03:13王亚晶
记者观察 2022年28期

文 王亚晶

“十八大”,这是每一个中国民众都熟知的政治符号,也是当代中国一个鲜明的时代坐标。弹指一挥间,倏忽已过十年。十年,对于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成长还是改变?十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沧海还是桑田?

穿过历史的长河,我们能够窥见这短暂而又波澜壮阔的十年:

2012年,神九天宫手控交会对接成功,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2013年,神十天宫对接嫦娥玉兔奔月,上海自贸区正式启动;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翻开崭新一页,中国成功举办APEC北京会议;2015年,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2016年,中国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天眼”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建成;2017年,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南海可燃冰开采成功;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嫦娥四号上九天揽月;2019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工信部发放5G商用牌照;2020年,我国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民法典》全面保障人民权益;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大关;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

十年跋涉、十年笃行,十年大道如砥,这是我们国家的十年,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十年。回首“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我们可以在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之中,观察生活之变;也可以在统计数据的增减之间,对比发展之变;更可以在宏大时代叙事中的一些定格瞬间,洞见一个国家的过去、现在乃至未来。

壹一座烟囱,洞见壮士断腕的艰险变革

2022年2月15日,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现场,中国小将苏翊鸣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一飞冲天,17岁的矫健身影映照在首钢工业园已停用的大烟囱和冷却塔上,成为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这是2021年北京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后,首钢最完美的一次亮相,记录苏翊鸣腾空而起的镜头中,一排排大烟囱巍然耸立,硬核工业风映衬下的北京天空格外湛蓝。

绿色冬奥与首钢烟囱同框的瞬间,工业大国壮士断腕的变革决心已然显现。从搬迁到再利用,首钢实现了竞赛场馆与工业遗产再利用、城市更新的完美结合,也见证着中国在生态环境、城市发展、区域协同等很多领域的大改革。“十年前叫苦,十年后叫酷”,有人这样形容首钢工业园的今非昔比。事实上,苦与酷交织,这也是中国民众对于“改革”一词的切身体验。

过去十年,“改革”是中国舆论的高频词,也是深刻改变中国面貌的雕刻刀。十年间,大到“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小到PM2.5、雄安新区、监察委、自贸区、厕所革命、互联网法院、“放管服”“三孩”和“双减”……这些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概念,记录着大国前行中一次又一次的探路、涉险和闯关。

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风险和挑战。面对千头万绪的改革任务,我们既要打攻坚战,也要遵循改革规律。十年的革故鼎新,漫漫改革路,有冲破利益藩篱的阵痛,更有撬动发展新机的红利。我们凭借动真碰硬的勇气与壮士断腕的决心,将各领域改革向中心聚焦、向深处发力,成绩斐然。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十年间,我们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面对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和经济运行新情况新特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

这十年,在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作用下,我们战胜各种困难挑战,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2013年至2021年的9年间,我国经济实现了年均6.5%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连续多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4%提升到18%以上,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差距显著缩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6300美元提升至2021年的12551美元,已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持续优化经济结构,协调发展是关键。十年间,面对结构性失衡和经济循环受阻的问题,我们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这十年,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稳步实施,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工业化和信息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进程加速,制造业增加值持续位居世界首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12年 的45.5%提 高 到2021年 的53.3%。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铁路密布、公路成网、大桥巍峨、信息畅通,天涯成咫尺,天堑变通途;这十年,区域发展成就辉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持续推进硬联通、软联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扎实起步;这十年,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4%,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6%,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这十年,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县域经济欣欣向荣。

经济与生态相融,生态与经济双赢。十年间,面对累积显现的环境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重拳出击、铁腕治污,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这十年,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4.9%;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国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和湿地保护制度逐步落实,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3%;积极参与和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向世界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显著提高,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迈出新步伐。

十年已过,时光荏苒。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消费市场,拥有着超14亿人口和1.6亿多户市场主体,这充分证明,我们的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这是我们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信心和底气。事实上,信心比黄金重要,只要人民有信心,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必将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破浪前行,驶向更加壮阔的彼岸。

贰一场谈判,洞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

2021年12月初,一段有关医保谈判的视频火遍全网,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视频中,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历经8轮谈判,把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天价药”,从每瓶报价5.36万元谈到每瓶3.3万元成交。让医保基金在能力范围之内覆盖更多人群,这彰显出了温暖社会最动人的模样。

2015年,中国启动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试点,6年多来,常态化的医保谈判,已化为民众身上实实在在的健康保障。健康中国,一个都不能少。从最初的“为了患者一分一厘都会争取”,到如今的“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医保谈判一步步挤掉了药价虚高的水分,让更多人的用药需求得到满足。“灵魂砍价”的定格瞬间,可见14亿人口大国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庄严宣誓。一个多月后,他便顶风冒雪来到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在这里,他提出了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十年来,宏大的政治承诺具象成14亿人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近1亿人口摆脱贫困,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6亿人,4万余医务人员逆行湖北鏖战,全体国民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冠疫苗接种全民免费,14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这是十年来,大多数中国人的所见所感,也是这个国家“人民至上”的生动注脚。

这十年,人民至上在无数个山乡巨变中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经过持续努力,近千万生活在“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穷山僻壤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贫困人口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大幅提高,“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十年间,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确保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这十年,人民至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印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

十年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4%以上,2021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比2012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推动教育公平,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健康中国建设稳步推进,深化医改进展明显。2021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长到6.7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增长到3.08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中等收入群体增加到4亿多人,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全面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筹城乡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健全,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截至2021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29亿人,参保率超过91%。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住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房8000多万套,帮助2亿多困难群众改善了住房条件。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出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这十年,人民至上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上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紧紧依靠人民,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

十年间,我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智、解民忧,让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十年耕耘,人民至上。民之所望,改革所向。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从福利到权利,“人民至上”的理念不断续写新篇章。我们始终坚信,唯有回应人的期待,尊重人的意志,增强人们的主人翁精神,彰显人们创新创业的主体地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叁一次交锋,洞见平视世界的自信心态

2021年3月,中美高层在安克雷奇的对话,成为霸屏国际舆论的大事件。在这场暗流涌动的对话中,面对美方严重超时的开场白以及对中国外交内政的严重干涉,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义正言辞地说到:“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社交网络上,有人用2021年的中美对话现场,对比1901年的《辛丑条约》签订现场:“两个甲子,换了人间。”

这无疑是120年来国际局势、尤其是中国国际地位发生深刻变化的缩影。120年前,正是中国最为积贫积弱之时,八国联军侵华,中国签订《辛丑条约》,这一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20年后,同是农历辛丑年,但萧瑟秋风今又是,中国已换了人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便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已经表明西方列强在东方海岸上靠架几门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如今,中国拥有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核心利益的坚定决心,为国内发展建设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跨越时空的定格瞬间,可见东方大国平视世界的自信心态。的确,这十年,自信是中国与世界交往时最显著的姿态。这种自信来自5G、“天宫”“北斗”等中国成就;来自“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智慧;来自在庞大人口与市场规模的中国沃土;来自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将“国潮”视为消费新宠,将“华流”视作“顶流”。

十年间,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我们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日益凸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逐步健全。

这十年,我们对科技的投入大幅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研发经费投入规模稳居世界第二,202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2.79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76%,研发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012年的1.91%提升到2021年的2.44%;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比2012年提高8个百分点;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12位。

这十年,我们的科技自立自强成果持续涌现。“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北斗导航全球组网,国产大型客机C919顺利试飞,“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羲和号”探日卫星成功发射,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自主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投入商业运行,还有5G、物联网、人工智能、“中国芯”……一个个耳熟能详的“黑科技”背后是大国工匠日复一日的突破与创新。

这十年,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数西算”工程有序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网民规模、电子商务交易额稳居世界第一。

十年间,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头,我们积极进取,主动作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积极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注入中国力量,同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大国崛起,激荡世界。

这十年,共建“一带一路”深入人心、成果丰硕。目前,中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200余份,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中欧班列继续发挥国际铁路联运独特优势,截至2021年底累计开行超过4.8万列,运送货物443.2万标箱。

这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出台实施,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构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我国作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使用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

这十年,我们的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立健全,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超过41亿吨标准煤,多个能源品种产能位居世界第一,基本形成了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不断增强,我国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保持平稳运行,大宗商品、原材料保供稳价有力有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突破,技术创新动能不断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位势显著提升。

十年间,面对波云诡谲的世界形势,我们的心态更加成熟。世界在风云变幻,中国却不再有恐惧或焦虑,也难觅崇拜或仇恨,而是坚定地走在和平发展、独立自主的道路上。

这十年,我们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既不对小国颐指气使,也不与大国抱团结盟;我们以更客观、理性、务实的姿态应对西方国家,对于善意的批评和有益的建议,虚心听取、相向而行。对于无端抹黑和恶意攻击,我们据理力争,坚决回击;面对危害世界的强权霸凌,我们伸张正义,主持公道。

这十年,我们坚持“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为促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

这十年,我们既有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又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气魄——这是今日全体中国人的生动写照。泱泱中华,万古江河,如日之升,如月之恒。亿万中华儿女挥别心理落差,昂首阔步砥砺前行,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中国“平视”世界有了充足的底气。

十年铸剑,自信中国。历史经验表明,俯视他国,会带来文明冲突和对抗;仰视他国,则可能矮化自我,迷失自身的文化价值,从而使人类文明无法呈现“百花齐放”的峥嵘图景。中国“平视”世界的国际观,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价值取向,不仅为各国如何相处提供了指引和参考,也为人类共同繁荣提供了生动实践。

十年过去了,回望前路,这是战斗的十年:

在遍布祖国的每个角落,我们与制度和生态战斗;

在沃土千里的大山乡村,我们与贫瘠和穷困战斗;

在深不可测的浩瀚宇宙,我们与星辰和大海战斗;

在风急浪高的台湾海峡,我们与台独和美帝国主义战斗;

在平凡普通的职业岗位,我们每一个人与自己战斗……

在历史定格之处,我们能洞见中国的十年,却留不住这十年。岁月如大江奔流,过去之前还有更久的过去,未来之后还有更远的未来,而始终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处在流动的时间里,努力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永恒的历史。

十年前,我们不曾想过我们能走多远,只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这十年,我们的整个国家狂飙突进,每一个人都在争做“赶路人”,闹市、村庄、大街、小巷,社会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巨变。

这十年,我们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山,渡过一条又一条大河,难关如峰,层峦叠嶂,但那又怎样呢?改革的过程从来都不是坦途,发展的道路也不会一帆风顺,或许在下一个十年,陡崖又现,巨浪再起,但追梦之旅就是在长夜里赶路,无论多少个十年,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抵达,因为我们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就让我们与过去的十年告别吧,向着下一个十年,出发!